医工交叉技术前沿进展系列讲座暨第32期棠林讲坛预告

文摘   2024-12-19 17:42   天津  

医工交叉技术前沿进展系列讲座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医学院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推出《医工交叉技术前沿进展》系列讲座。讲座将邀请在医工交叉等领域具有显著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分享,聚焦前沿研究动态和技术创新,旨在为相关领域学生和研究人员搭建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与合作研究,助力我国医工交叉领域创新发展。


本期“医工交叉技术前沿进展”特邀计算神经科学领域资深专家吴思教授,做关于《认知计算大模型》专题报告,欢迎师生踊跃参加!


主题


认知计算大模型


内容介绍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绝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生物大脑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具有通用智能的智能体,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结构。类脑智能旨在以生物大脑为样板,通过模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神经动力学为基础建立新型认知计算体系,构建从人脑思维到机器思维的桥梁,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AI大模型的成功昭示了一个道理:智能行为的涌现,需要模型达到足够大的规模。尽管大脑的能耗率和高级认知功能远超当前AI,但类脑智能领域尚未出现可与AlphaGo、ChatGPT等相媲美的杀手级应用,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在于,类脑智能领域尚未研发出相应的大模型。大模型对类脑智能的重要性也可以从脑认知功能的实现过程得到印证,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高级认知功能通常都需要多个乃至全脑区的协同参与。因此,无论是从AI的发展经验,还是脑功能的机制来看,认知计算大模型的发展都是类脑智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在本报告中,将简要介绍我们课题组在构建认知计算大模型方面的一些努力,包括研发了大尺度脑动力学仿真的高效编程工具,系统研究脑认知信息表达的基本功能模块,研发了高效大尺度脑网络的在线训练算法,以及在简单模式动物全脑仿真上的尝试等。


时间

2024年12月20日(周五)

 13:30


主讲人



吴思,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麦戈文脑科学所常务副所长、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等。研究方向为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计算,系统发展了神经信息加工的正则化模型-连续吸引子神经网络,研发了神经建模的编程框架BrainPy。在神经科学的顶级期刊和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大量论文。目前担任计算神经科学领域最大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共同主编、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计算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参与方式

线下地点

医学部教学楼云脑厅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医学院


主持人

郑晨光 教授



往期回顾


内容来源 / 郭欣萌

责任编辑 / 刘梦圆

内容审核 / 万   亮


天津大学医学院
天津大学医学部成立于2018年,力争走出一条“医学牵引,工程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的天大特色兴医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