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骏:着力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时事   2024-08-30 12:43   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这为人工智能(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江苏是制造大省,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对江苏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战略价值与基础条件




“AI+工业互联网”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和管理。AI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引领着工业生产的深刻变革。明晰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战略价值和基础条件,有利于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推进产业链智能化提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能有效提升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程度,加快扭转大企业增长缓慢、小企业徘徊不前的局面。二是激活数据驱动型创新。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使得制造业数据反哺AI,加速AI技术不断创新、进化,为进一步挖掘工业数据价值、重塑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三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AI+工业互联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江苏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基础条件主要体现在:其一,政策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江苏省“算网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产业规划建设层面系统性布局“AI+工业互联网”。其二,工业互联网取得长足进展。2023年,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全国首批300家5G工厂中江苏有97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开通5G基站24.3万座,规模全国第一,累计培育3个国家级双跨平台、5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142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三,AI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江苏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0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基本形成以苏南城市群为重点、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发展格局。江苏在AI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取得的成效,为培育“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基础。





江苏“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江苏制造业发展进程和AI技术发展趋势看,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仍然面临着挑战。


AI技术亟待向制造业全产业链、跨产业链延伸扩展。一方面,江苏“AI+”主要应用在生产制造环节,行业应用深度不足。AI技术在制造业中主要以生产环节中的辅助性单点应用为主,如智慧能源综合管理、设备预防性维护、智能计划排产及仓储管理等,难以满足向全产业链延伸,亟需开发行业通用专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全要素、全链条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平台。另一方面,AI技术本身存在“数据困境”的挑战。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突破服务生产制造领域局限,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亟需不断进化迭代的AI技术支撑。


工业互联网亟待向创造新价值发展。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仅在于降本增效,更需要为企业创造新价值。工业互联网要从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转向创新导向的价值创造,发挥其“范围经济效应”。同时,智能化水平较高的领军型龙头企业,需要向加快发展工业领域垂直AI大模型及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才能应对工业互联网海量数据资源价值实现的需求,提升工业互联网整体效率,实现企业效益倍增。


构建产业生态的基础设施亟待融通。智算中心布局仍处于自发展阶段,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网络调度等方面统筹协调度不够,如江苏在用算力规模已经达到18EFLOPS,但在用智算中心仅有9个、超算中心仅有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对各行业的贯通亟需加强,现阶段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初步建设完成,但还需要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与深度融合。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统筹规划不足,缺乏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相关行业智能化升级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体系。





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推进路径




工业互联网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人工智能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推动江苏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需要从前瞻谋划、平台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力,加快AI技术创新,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前瞻性统筹谋划,构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体系。着眼优化新质生产力时空布局,统筹全省新型互联网、算力、工业互联网节点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确保设施与应用同步发展。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规模化部署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积极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江苏布局。加强对先进算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布局,全力构建“2+N+X”算力网络梯次多元布局,打造长三角算力供给服务新高地、全国智能计算创新增长极、国际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推进标识解析体系贯通发展,加大二级节点建设投入,打造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工具和应用与标识解析体系,探索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据安全的结合。


发展AI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破解瓶颈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统一的数据对接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制定和完善适应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标准和规范体系,推动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工业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鼓励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运用海量数据,积极推动工业领域垂直AI大模型研发,鼓励恒力集团、盛虹控股、沙钢集团等企业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江苏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挥标杆示范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产业生态提供持续发展驱动力。构建“AI+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创新、数据驱动创新和场景驱动创新能力。一是面向工业场景推进垂直生成式AI大模型技术攻关,鼓励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围绕面向工业场景应用的大模型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二是构建完善的工业大数据运营体系,提高企业对海量工业数据价值挖掘、运营的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多元化的“AI+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创新,鼓励和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共建跨领域的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实验室,同时每年遴选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AI+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6期
作者:张骏(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