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共品韵
策马上青云
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
活动回顾(三)
枫丹柿红,露寒霜重;
万物冬藏,岁月沉香。
在初冬时逢落英,
于墨文处领流光。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精彩继续,
小马们快跟随喵喵的脚步
一起走进第三、四期的读书会吧!
《实践论》
- 01 经典概览:小组展示环节 -
本组同学共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批判了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并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观点。这部作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观点之智慧,基于中国国情,强调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重要性。阅读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概况,还激励着我们投身实践活动,用实践来检验真理,改造社会。
在小组展示环节,刘柏杉同学最先分享了他的感悟。他从《实践论》的写作背景、理论要点和时代价值的角度,在宏观层面分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阐释了实践的人民性观点。然后,吴剑楠同学根据书中批判的对象——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分享了他对实践观点重要性和认知发展过程的理解。此后,王曦伯同学从家乡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展开论述,提及展馆里《实践论》的原稿,补充了毛泽东创作《实践论》时的教研活动,并阐述了这部作品出版时的国际影响力。最后,王翊多同学从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角,着重论证了实践观点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树立了要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素养、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贡献青春力量的目标。
- 02 传道解惑:师生互动环节 -
小组分享环节告一段落后,黄丹阳老师先给大家提出问题:“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实践论》?”针对各位同学的回答,黄老师着重肯定了王翊多同学所引用的《实践论》中的经典表述——“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由此,老师聚焦于作为整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将《实践论》与《矛盾论》进行了比较并阐发了二者的理论关联。基于以上讨论,黄老师说明了推荐阅读《实践论》的原因,即以《实践论》的思想观点方法为理论基石,同学们在往后的专业学习中能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而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黄老师还精心准备了ppt,进行现场教学。首先,黄老师细致地阐释了《实践论》的现实背景、理论视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实践论》的写作缘由。接着,黄老师立足文本分析了《实践论》的思想来源、理论前史,强调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根本指导意义,以及《实践论》对于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等著述观点的进一步延展。然后,黄老师与大家一起探讨了书籍的主要内容,阐释了社会实践的基本类型、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黄老师还区分了《实践论》中的“社会实践”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除探讨书本内容外,黄丹阳老师还建议同学们掌握一些学术研究的方法。第一,阅读文献时要树立问题意识,“有的放矢”地抓准文本的关键词或论点。第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区分写作背景、理论前史、理论进路、理论基础、思想来源等概念,努力提升学术素养。第三,在学术道路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以诚实谦逊的态度做好学术规划并踏实前进。第四,在学术创新中要坚持科学的认识论,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最后,黄老师真诚祝愿我们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寻觅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在研读经典中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 03至心交换:心得分享环节 -
刘柏杉:这次的《实践论》读书会,让我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小组成员的讨论和与老师的交流,更是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各种错误主义的弊端。教条主义者盲目崇拜书本知识,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狭隘的经验主义者则过分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理论支撑,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这些错误主义都阻碍了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步伐。读书会让我更加明白,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认识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选择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进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黄老师推荐的很多阅读方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总之,这次读书分享会帮助我打开了专业地阅读马恩经典的窗户。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到来!
吴剑楠:经过本次的读书会,我在知识学习和自我认知等方面都受益匪浅。首先,阅读《实践论》时,我联系到了书籍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后来,不论是小组展示环节时大家针对《实践论》的创作背景、核心内容、现实意义以及当代要求的思考,还是老师对《实践论》的理论视域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都让我更加形象地认识到实践在人们改造世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认识的发展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也启示了我们新时代新青年,更应博学笃志,脚踏实地,行胜于言,真正践行“实践第一”的准则。最后,我很享受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书籍内容的过程,十分期待下一次读书会的到来!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 01经典概览:小组展示环节 -
第二组同学阅读的是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着重研究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其中,以巴兰为代表的激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必要性。它是西方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四位同学从不同方面详细、深入研读了这本书。
分享开始时,祁灏虹同学首先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进行总体介绍,着重探讨了书中“经济剩余”这一概念,再结合具体事例、语句分享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思所想。随后,雷嘉宁同学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发展“停滞”与“理性”的思考。她以美国公司AT&T为例,进一步分析书中原理。她还结合书中内容,对资本主义将走向分工还是垄断做出探讨。付恣宁同学则对印度的不发达与日本的发达进行比较分析,分享自己对书籍第五章内容《论落后的根源》的理解,她还从土地革命的幻想、非农业部门等角度入手,对落后的经济结构形态进行解析。最后,曾静怡同学先介绍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再由核心概念“经济剩余”引申到对马克思经济发展观的反思,并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思考。
- 02 传道解惑:师生互动环节 -
小组分享结束后,余超老师就同学们分享的内容与提出的疑惑分享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本书总论与导言理论性强,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先从第三章开始阅读,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内容。同时,书籍本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他提到,比如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何会陷入一种停滞的状态这一问题,巴兰先在导言提出一些抽象的概念,又在后面的章节通过事例来阐释。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余老师指出,导言其实是国外学者萨克利夫的书评。萨克利夫总体认可巴兰的观点,并通过作图的方式展现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下的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内部剩余的转移。导言阅读的难度最大,但能在最后帮助我们理解书籍的结构与各部分内容。余老师还通过各种生动的事例为同学们阐释“经济剩余”的核心概念。他也提醒同学们,要想更深层次理解书籍内容,必须进行更加细致的阅读。随后,余老师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阐述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理论的争论。他还结合本书内容,带领同学们探讨了美国“逆全球化”背后的动因,对潜在经济剩余进行了剖析。
余老师提到,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同学们觉得书中内容分散、难懂都是正常的,对有些晦涩的语句表达,不必过于纠结。针对同学们参考其他文献辅助理解巴兰观点的做法,余老师讲道,我们仍应以原书观点为基础,多读一手文献,更多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尽量避免受他人观点影响,“先入为主”地去阅读。最后,余老师肯定了这本书对于研究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他也鼓励同学们多多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样一定会收获颇丰。
- 03至心交换:心得分享环节 -
雷嘉宁:首先,就本书内容而言,阅读《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让我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通过经济剩余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剩余的分配与利用方式,并论证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合理性。在我重点研读的第三、四章节中,巴兰围绕“经济剩余”的概念,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停滞与运动,对凯恩斯主义做出了独到的批判。在查阅资料和参考部分经济学家的相反意见后,我将巴兰“垄断资本主义对创新起消极作用”与熊彼特“垄断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刺激创新”的观点相对比,在余老师的提点下明白二者的观点皆有其合理之处,应当全面地看待问题。其次,在阅读方法与技巧方面,书友们多样的阅读习惯与方式、余老师关于整体阅读与内容前后贯通的指导,让我见识到更加科学和灵活的读书方法。再次,书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学专有名词、概念让我初步接触到政治经济学专业领域的知识,我尝试着摒弃畏难情绪,主动查找资料、了解背后逻辑,寻得了其中乐趣,让我对后续专业课进一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祁灏渱:一书一世界,一会一交流。巴兰在六十余年前发表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详细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有经济增长停滞倾向的原因,以及欠发达国家发展为何困难重重。巴兰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在当下仍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停滞、国际矛盾的根源等诸多问题。如何读好一本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与叙述方式有何区别?如何正确认识巴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贡献?余超老师详细地评析了我们阅读的视角,并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视角与方法给予我们启发。通过微观的细细推敲与宏观的整体把握,我与同学们、老师共读一本经典,有了千般不同收获。这也激励着我不断扩展视野、潜心治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前进!
前路漫漫,书香为伴;
智慧之灯,照亮彼岸。
今朝冷冷冬日之别,
实乃新知春意之始。
让我们继续探寻经典,
感悟先哲思想的光芒!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媒体运营中心倾情出品
文字:肖子盈&陈雨菡
图片:李璐冰&曹乐敏
编辑排版:谭囡囡
审核:胡栩健
投稿邮箱:whumy_bangtui@163.com
☝☝☝☝☝☝☝☝☝☝
长按关注【马跃珞珈】
以梦为马❤心跃珞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