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华堂:乡亲】和牛锁:西行日记之——盐井·如美

文摘   文化   2024-09-07 19:55   山西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一起找回故乡的味道

早上八点辞别梅里雪山飞来寺,沿滇藏线、依澜沧江,过芒康检查站后,就出滇入藏了。历经八个多小时近300公里路程于下午五点半入住了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蓉城大酒店。

上午十点刚入西藏芒康镜内,有一个叫盐井的地方,与西南许多偏僻小村镇一样,有着深藏不漏的故事,我等一行在这里慢下来,果然就发现了盐井有盐井的特别之处。
在小村游客广场,一位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卓玛,自告奋勇为我们当起了导游,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一身素衣清颜,很招我等待见,她带我们参观盐池、盐井、盐棚,为我们讲村上天主教堂的故事包括她本人的故事,她叫扎西拉姆,九岁定亲,十六岁结婚,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在多数人看来,盐是白的,盐湖盐田也应该是清澈洁白的。然而,在盐井却惊奇地看到了红色的盐田。只有一江之隔,西岸盐田所产的盐为淡红色,俗称桃花盐,而东岸盐田所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的,称为白盐。相同的出盐晒盐工艺,却产出不同颜色的盐,能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吗?听导游讲,盐井村有一座天主教堂,位于上盐井村(三公里外还有一个下盐井村),上盐井村大都信仰天主教,而下盐井村则大都信仰藏传佛教。一直以为藏传佛教是极具排它性的,未曾想到,在盐井却看到不同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处,就象一江两岸的桃花盐和白色盐一样,都是人们的必须和所爱!
在盐井,我们遥想昔日茶马古道风光,观看原始的人工制盐工艺。末了,还特意品尝了当地美食加加面和藏香猪肉。说到加加面还有一个传说,凡能吃到140碗者免单,听导游说还真有以胃试吃的游客,每吃一碗从篓篓里拿出一粒石子作记录,往往是拿到十几粒最多二十几粒就自甘认输了,只听说有过一个广东人破了这一纪录。加加面用小碗上,每碗也就一筷头,二十元钱管饱,吃多少上多了,一次次端着盘子躬身上面,老有仪式感了,我们一行中最多者也就吃了六碗……… 
走进并不现代但却风情十足的石板小街,来到与喧嚣隔绝的盐井古村,顿感这里的特色小吃是川藏沿线佳肴的另类风景,家家户户都把那份源于生活的本真和烟火气,以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习俗,演绎的别样生动,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是食材与厨艺的完美结合,更是“西藏美食·独特风情”的绝美馈赠……  

听子扬说,今天主要任务是赏沿途风光,然后歇脚于一个叫如美镇的地方。如美!多好听的名字,看着车窗外,远远甩在身后的电线杆、围栏网、牛羊群以及如麦浪般成熟的青稞……我的心中不禁联想起如美该有样子:心灵的港湾、安静的夜空、唯美如意的小镇……
当车过宗拉山不久,便跻攀上了海拔4300多米的拉乌山,眼前顿时有了一片开阔的山坡地带,这里的山脉绿色满盈,在蓝天白云下,那红色的318川藏公路华丽地从山顶迂回曲折盘旋而下,在披满浓绿的山腰间划出优美的曲线,像极了仙女在苍翠欲滴的山壑间挥舞着彩带……

目极所致,不由得再次将眼前的美景和如美相联系。过拉乌山缓慢下行,一路峰回路转,风光无限,散养着的牛群马匹,以及藏民种植的青稞、荞麦等作物,稀稀落落,随处可见,偌大的山坡间,三五个小村寨像散落的珠子分布在片片农田或草场周边,心想,这里该不会是如美镇吧?子扬说,这里就是如美镇。如美镇距芒康县城45公里,地处澜沧江边,西与曲登乡接壤,东与嘎托镇连接,国道318线穿镇而过,选择此地入住,不仅仅是因为其相对低的海拔……

啊,好美的如美!我在如美祝你晚安!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排版:顽石

摄影:和牛锁

文字凝固时间  乡土永连心底


棣华堂
乡土文学,文字凝固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