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种共富”:小田变大田,村民“双增收”

财富   2024-12-27 23:34   北京  

到了2024年的年终岁尾,家住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金家庄村的68岁老汉冶金录,已经开始盘算今年的收成。

“今年我的6亩地全都种了洋芋(马铃薯),干活又轻松,一天还挣120元钱。”冶金录言语间难掩高兴,“今年我把地交给了合作社搞‘统种共富’,农忙时去干活就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比原来自己种地效益好些。”

化隆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浅脑山地区的金家庄村有124公顷耕地,且大多是山地,机械进不来,产量上不去,一年下来村民们收入微薄。近年来,进城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谋生的方式,村里留下了“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让种地成了一种负担。

资料图为合作社分红大会上村民拿到分红。化隆县巴燕镇政府供图

老汉口中的“统种共富”,是海东市化隆县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率先在金家庄村创新推行的“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

为改善金家庄村“无人种地”的现状,2023年,由金家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的专业合作社——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冶成良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的开办,吸引村里80户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将集中连片的800多亩土地统一整合后,实施集体化经营,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村民将自家的小田入股到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土地经过推平地界、沟壑、田垄,将小田变大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这意味着村集体收益变多、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冶成良介绍,村民将自家的土地入股后,每亩地有60元的保底金,秋收后按净收入的50%进行分红。

资料图为合作社工作人员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化隆县巴燕镇政府供图

为了能让“土地生金”,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团队对金家庄村的土壤进行多次抽样调查,掌握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并为合作社提出培肥地力、耕层改良、施肥施药等科学建议。经专家多次分析,最终确定金家庄村的土壤适宜种植高质高产的“青薯9号”马铃薯。

“马铃薯生长周期短、耐旱且耐瘠、产量高,今年亩产达到了3000多斤,800多亩马铃薯喜获丰收。”冶成良告诉记者,12月初,合作社迎来了分红大会,村里入股的80户村民均有收益,多则几千元,少则几百元。今年金家庄村村集体经济入账30万元,发放人工工资37万元。金家庄村由此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

今年51岁的韩拜克家里养了3头牛,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如今,他将自家的地入股到合作社,他在合作社里当起了农机手。

资料图为务工村民在合作社处理马铃薯种子。化隆县巴燕镇政府供图

“以前年年守着这些地,风吹日晒,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不仅能拿到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每天有200元的收入哩!”今年,韩拜克在家门口挣了1.3万元。

化隆县巴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永飞介绍,在实施“统种共富”过程中,巴燕镇为脱贫户、监测户解决就业岗位,为困难群众增加务工收入。在两个“统种共富”项目点,共计吸收500余人就业,发放工资90万元,真正让农民实现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按劳取酬、二次返利”。

2023年以来,化隆县在巴燕镇、昂思多镇等乡镇率先推行“统种共富”,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和农业收益低下的难题,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160万元,助力化隆县开展“统种共富”,试点13个乡镇33个村,参与农户3242户,入股面积达2万多亩。(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乡知乡见
三农领域的参考消息,汇聚“三农”重大政策和权威言论,在这里读懂中国乡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