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2024年7月17日、18日,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开展了第十届“高考之后话高考”活动。此次活动汇聚了九个学科42名精英教师,他们不仅对2024年度高考试题进行了深度解码,揭示命题趋势与特色,更就有效教学的深化及2025年高考备考策略分享了真知灼见。沈河区南部教科研联盟成员校第九中学、十七中学及法库县第二高级中学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二十七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湘娣,副校长汪研全程参与活动。
深研高考 精准导航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教师们对2024年高考试题的“考核焦点”、“考查方式”及“命题意图”进行了全方位剖析。通过追溯新高考近五载的命题轨迹,精细解读了试题的独到之处,更深层次地挖掘了高考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微妙平衡。不仅准确捕捉了最新的命题导向,还廓清了命题逻辑,从而为备考工作确立了更为聚焦的目标、关键点及高效复习策略。
化学组宋文祥老师通过对2021至2024年辽宁高考化学中有机大题的系统梳理,精准捕捉了考题中的个性特征,如特定年份试题的新颖度和难度变化,同时也归纳总结出题目背后的共性规律,如核心知识点的重复考察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基础上,做出了对2025年高考有机化学部分的考点预测。他特别强调,在备考过程中,“抓基础、重原理”应当作为复习的首要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面对新颖题型时能够灵活应对,也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所在。
立足课堂 深耕素养
教师认为在当今高考命题的导向下,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的传授,而是要根据知识内生逻辑构建知识网络,横跨试题、考点与学科,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不断深入探索有效教学,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多元而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通过创设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采用新颖的提问策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和创新思维,使其不断发现新知,总结新规律,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数学组李刚老师凭借对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结构的深入剖析,对每道试题进行了精细解读,深入挖掘试题背后所考核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并给出了“关注上中下”“不变应万变“尝试新方案”三条中肯的复习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也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所需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经验共享 智慧共生
全体高三教师积极贡献个人心得,坦率交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真实反思。无论是复习策略的精妙布局,还是实战中遇到的挑战与遗憾,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力求从彼此的经验中提炼精华,共同推动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马宁老师在物理组的分享中,基于丰富的高三备考经验,对过去一年的复习策略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她特别强调了在复习资料选择上的严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平衡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策略。在处理模拟卷和高考真题的关系方面,马宁老师强调了两者的互补性,建议在复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两者比重,先通过模拟题进行广泛练习,再深入分析高考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和解题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备考状态。
乘势而上正当时,薪火相传启新程。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连续十年成功开展“高考之后话高考”活动,不仅体现了学校教师团队的强大实力与不懈追求,更彰显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前瞻视角。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在2024年优异高考成绩的鼓舞下,继续保持强劲复兴发展态势,为优化沈河教育生态做出更大贡献。
文稿:潘冬梅 图片:信息组
编辑:金绍迎 审核: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