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與社會學刊》第六十九期現已出版

文摘   2024-08-01 18:03   中国香港  




《傳播與社會學刊》第六十九期現已出版,我們希望各位將此出版消息告知同事、朋友和學生。



寫在卷首:傳播研究的理論與現實


梁海(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傳播學既是一門貫穿諸多研究領域的橫向學科,也是一門與現實緊密聯繫的實踐學科。傳播學研究一直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研究現實問題與發展普適理論缺一不可。簡單研究某個具體的現實問題往往只能成為應用研究、行政研究,瑣碎而缺乏系統性與反思性;而單純的為理論而理論的研究往往只能是自說自話,與現實大相逕庭。《傳播與社會學刊》一直強調具有理論關懷的經驗研究。本期文章也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正如周樹華在本期對談中所指出的:「真正重要的研究需要不同程度的抽象化過程」。

本期的傳播論壇來自杜駿飛對其「數字交往」數年研究的總結和闡釋。這一理論取向既是對傳統理論(如拉圖爾和塔爾德)的延伸,也是對最近20 年新傳播科技發展的批判性思考。

徐婧的研究以馬克思主義人文地理學和段義孚的地方概念為理論框架,深入考察了一個西北內陸城市的單位制社區在轉型過程中人的關聯性變革,以及其「地方性」的消失與重建。施穎婕則關注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發現互聯網使用對青年人社會公平感的影響存在不同維度的分化。這些發現通過對網絡賦權假說提出實證挑戰,為涵化研究做出了貢獻。任韻靈和彭璐璐的研究則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本研究關注算法語境下的知識建構,並且在人技互動中發掘算法知識的實用面向。

曹培鑫和宋軍彥從傳統「健康信念」理論模型出發分析了在中國內地特殊媒體制度下,媒體如何報導新冠疫苗。他們的內容分析既有與理論吻合的部分,也對經典理論提出挑戰。盧鴻毅的研究同樣極具現實意義。該研究以「自然幫助人模式」作為理論基礎,檢驗了美髮師、美容等從業者如何利用親身傳播向女性顧客宣傳女性癌症篩選訊息。




第六十九期學刊目錄概要


寫在卷首

傳播研究的理論與現實

/梁海


學術對談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對談人:周樹華、閆岩


研究論文

重建「地方」:單位制社區轉型中的關聯再造與媒介化顯現

 /徐婧


互聯網加劇了青年人的社會不滿?互聯網使用與社會公平感:以信息暴露為中介

 /施穎婕 


算法實用知識與數字弱勢群體的主體性建構——基於對銀髮用戶媒介實踐的紮根考察

 /任韻靈、彭璐璐


健康信念框架下中國大陸媒體新冠疫苗報導分析

 /曹培鑫、宋軍彥


素人的力量:「自然幫助人模式」在社區女性癌症篩檢宣導的運用

 /盧鴻毅  


傳播論壇

數字交往的觀念

 /杜駿飛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本期內容。


《傳播與社會學刊》

可長按二維碼了解學刊最新動態!

投稿資訊請於官網查詢



Comm and Soc传播研究新视野
《传播与社会学刊》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