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西方芯片垄断,“龙芯”之母黄令仪为中国航母、飞机、高铁、北斗换上“中国芯”

文摘   科技   2024-10-09 07:02   上海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这是著名女科学家黄令仪发自内心的呐喊。
作为中国芯片事业的先驱者,她以80岁高龄带领团队研制出“龙芯3号”,不仅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还让中国的歼-20战斗机、北斗卫星等装备都装上了“中国芯”,实现了复兴号高铁的百分百国产化,每年为国家省下近两万亿元的芯片支出。
然而,黄令仪的光辉历程在2023年4月20日戛然而止,享年86岁。她的名字和卓越的成就,理应被更多的国人铭记。

01

生于忧患,燃起科技强国梦
黄令仪1936年出生于广西南宁,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母亲则是一名化学研究员。虽然出生于优越的环境,但抗战时期的动荡生活让这个家庭不得不四处逃亡。
幼年的黄令仪目睹了战火中的惨痛,深刻地意识到国家的贫弱与科技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民族的屈辱。
“因为我们的国家太贫穷,太落后了。”黄令仪的母亲在战争的阴影下教导她,要好好读书,用知识报效国家。这一言语在她心中扎下了根,也成为了她一生的信念。
02
初战告捷,科学之路荆棘丛生
黄令仪从清华大学归来后,回到母校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国内首个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面对空荡荡的实验室和缺乏设备的窘境,她依然选择迎难而上。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她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的第一款半导体二极管。
然而,科研之路并不平坦。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国家调整了政策,黄令仪的半导体项目被迫停滞。她失声痛哭,但并没有放弃。
后来,她参与了中科院的芯片研发任务,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黄令仪始终心系“芯片之困”。她明白,如果中国不自主研发核心芯片,随时可能受到外部封锁的威胁。因此,她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呼吁国家重视微电子的发展。
03
龙芯”问世,划时代的突破
进入90年代,黄令仪被公派到美国进行技术合作。期间,她深刻感受到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落后,决心回国后加倍努力。
2001年,中科院启动了“龙芯”项目,黄令仪在67岁时毅然决定参与这一伟大事业。面对科研经费的不足和重重困难,黄令仪坚定地表示:“我愿意为祖国的芯片研发贡献出我的全部!”
在她的带领下,仅用两年多时间,中国第一颗国产芯片“龙芯1号”问世,结束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
随后,黄令仪又带领团队研发出“龙芯2号”,这颗芯片的性能超越了当时国际平均水平,标志着中国芯片技术的重大突破。“龙芯2号”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在2015年搭载的北斗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社会。

04

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2018年,82岁的黄令仪再度出山,带领团队研发“龙芯3号”。这一芯片的成功,不仅实现了复兴号动车的100%国产化,更为歼-20战斗机、北斗卫星提供了最新款的“中国芯”。
据统计,龙芯的出现每年为国家节省近2万亿元的芯片支出,这一数字足以让人惊叹。在黄令仪的带领下,科研团队不断攻克难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她的研究团队开发出的龙芯3A/3B4000系列工程机械处理器,其性能已经赶上了美国AMD公司的同类产品,充分证明了中国芯片技术的强大。
05
巨星陨落,精神长存
202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给黄令仪“CCF夏培肃奖”,以表彰她在研发领域的突出贡献。
黄令仪的贡献不仅在于她的科研成就,更在于她始终坚守初心。她曾说过:“想成为现代化强国,没有芯片寸步难行!”。
2023年4月20日,黄令仪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回顾她的辉煌一生,她用知识和勇气书写了科技强国的篇章。
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继续在芯片领域探索前行,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让“中国芯”走向世界。

宇聊科技
科技新鲜事,带你走进未来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