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轮机班

文摘   生活   2024-10-11 17:17   中国  





文章链接:

  1. 永远的潜艇情结(下)--- 回忆潜艇部队初创时期在潜艇上工作的岁月(中2)

  2. 海军大院故事——风浪大延迟启航:严肃处理

  3. 南海记忆——遥远的岸

  4. 遥远的岸

  5. 129潜艇长航传奇


前言:

  再苦再累吓不倒轮机班,再艰再难挡不住轮机班,250艇轮机班,我的战友和兄弟!

《难忘我的轮机班》
文/杨太平
每一个战士都有他所属的集体,那么“班”就是他需要融入的最小建制,250艇轮机班,是我生活战斗了将近四年的地方。
这是一个非常团结非常友爱的集体,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来自上海杭州的城市兵,还是来自河南河北的农村兵,大家相处融洽,几乎没有红过脸的。我是19859月份上艇的,从青岛坐船一天一夜到上海,住杨浦区五角场的小旅馆,第二天一早从十六铺码头再乘船至宁波,下船后换解放卡车去镇海穿山。汽车开始在市区转悠,当时觉得挺好,必定是在城市啊,没想到转啊转,一下子出城了,越跑越偏僻,越跑越荒凉,那个心啊,也是拔凉拔凉的呀……
汽车蜿蜒颠簸,屁股后扬起厚厚的尘土,一直开到穿山码头。紧邻着海湾的有一个汽车队,不属于22支队管理,码头上还停靠着一条“东救”打捞船,到了1986年上半年,这条船就调往福建的三都澳去了,因为上面重潜班有一个是我老乡。我们在码头跳下车,遥望着对面朦胧的岛屿——大榭岛,一溜的潜艇在太阳下烁烁发出光芒,我们叽叽喳喳议论着。不一会就开过来两条交通艇,靠稳后我们被赶鸭子似的轰进了船舱,一声汽笛鸣叫,柴油机哆嗦起来,交通艇慢慢转过身子,朝大榭驰骋而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榭岛


但天气还是闷热的,大家一口气喝了不少绿豆汤,桌上的饭菜风卷残云,因为大伙饿了一天了。


老式登陆艇


潜艇兵的转变。我们的到来,预示着一批老兵的离去,记得他们应该是81-82年兵,轮机班有两人退伍,一个是江苏泰州的宋汉明,一个是浙江杭州的杨建林,他们那会已经开始穿便装,准备好了随时离队,整天来无影去无踪,吃饭也很难见到,与我们相处半个月左右,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依稀尚可记得他们的模样,但不知什么原因,2016年和2018年两次战友聚会,他们都没有出现过。我事后专门向泰州兴化安监局韩副局长询问过(他原是勤中的教导员),据他说宋汉明战友身体有恙,不便外出。

我最初印象最深的就是孟班长了(当时轮机班李军士长外出学习),他就担负起轮机班的日常学习和出海训练工作。他是河北沧州人,提起沧州大家都知道这里是“武术之乡”,沧州历史上就是贫瘠荒凉之处和犯人发配之所,《水浒传》里的林冲,就是发配到这的。古往今来,沧州战事频繁,民遭涂炭,非尚武不可图存,清末就有“镖不喊沧州”的说法。孟班长个子不高但很敦实,黑乎乎的一副国字脸,一看就是那种憨厚朴实的人,他高兴了,偶尔也练几下子,看来的确是会些拳脚功夫的。


大榭轮渡码头


但同时他又非常热心,可谓“知无不尽、言无不尽”,对在部队形成的一些良好作风,毫无保留地全盘给你。他还有喜欢唱歌的“小情结”,粗犷之下竟然委婉唱着《小背篓》,令人忍俊不禁。1986年上半年,他完成把250艇送入黄家塘小修任务后,即转志愿兵去了259艇担任轮机班长。1987年春节前我回大榭参加表彰会议,专门去找他,饭桌上在他的介绍下,碰巧认识了刚刚上艇的邳州老乡赵海,他和我都是县城的,一聊彼此都很熟悉,从此成了铁哥们,转眼都三十多年了。岩先班长后来一直留在部队,先后担任支队秘书科长和艇副政委,转业后在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做纪检工作,不久前才退出一线。


大榭岛军港




军港码头
王志强个子不高,肤色白白,怎么也不像山里人,后来才知道他是河南焦作的,著名的云台山风景区就在那儿,山清水秀出人才啊。我先后去过云台山多次,以前也没有联系方式,所以一直没有碰过面,以后一定去探望他,因为志强战友在高速收费站工作时,被车辆撞伤了,很严重,无法出门远行。我清楚地记得1985年我刚刚上艇那年,年底班里评优秀,他说杨太平工作认真,脏活累活抢着干,如果不给报嘉奖,他绝不答应。我当时在艇上值更,这还是其他同志后来告诉我的。你想想,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战友,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大榭水兵楼


在部队多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官长,现在岳阳县人社局纪检组工作。


码头上停泊的基洛级潜艇



远眺军港



东岙与西岙之间



部队招待所
部队老家属招待所
部队篮球场
部队老卫生所
部队老幼儿园
部队老家属楼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潜艇兵一个服役期,会见到七个年头的战友,最早的一批和最晚的一批熟悉程度不多,因为接触时间太短。但以自己为中心,上下各追溯两个年度,战友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我的记忆也仅限于此。这里还有我刚刚上艇就从轮机班调走的王立新动力长,他是250艇远航时的轮机军士长。还有我即将退伍时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上艇的张凤祥业务长、朱雅明动力长,他们都在轮机班有过一段生活时间。罗斌同志稍晚些,我们一年兵,当时从潜校士官班学习回来,即将担任军士长。还有在黄家塘期间转业的孟令魁动力长,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还有“老机头”董新良机电长,浙江金华人,“老烟枪”一枚。那里盛产著名的“金华火腿”,所以每次见到火腿,脑海里就不由自主浮现出他的光辉形象。


250艇轮机班部分战友合影

250艇轮机班一代代人才辈出,许多战友复转后在各自行业均有建树,有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有的成为单位建设的先进标兵。年老的同志笑谈过往,正值壮年的共图发展,每一个战友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何尝不是你我为之追求的目标呢?人生匆匆、白驹过隙,多少次睡梦中再现轮机班整齐划一的内务,多少次酒酣里再听柴油机铿锵有力的轰鸣。蓝鲸潜底、涛声依旧,战友们那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热爱军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将永远定格在我记忆深处……
                
                      写于2020526





潜战友之家
回忆抒发战友情谊,宣传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公益,友爱、团结,爱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