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编修家谱的那些事儿

文摘   2024-11-20 19:30   广东  

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邹氏·文化


来源百度邹吧,原作者不详,特此致谢!


邹氏自开姓二千多年,一直位列百家大姓之内。北宋《百家姓》收姓472个,邹氏名列35位;清康熙《御制百家姓》收姓508个,邹氏位列第19位。《人民日报》1987年5月3日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在一万多个姓氏中, 邹氏仍占到第67位。可见,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而且记载邹姓历史的谱牒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01
先秦时期,在记录天子和诸侯世系的牒记中,就留下了邹姓人物的踪迹。如“三邹子”之首的邹忌,乃邹氏十一世祖,以善谏和推行改革闻名于世,以致“凡游说之士:闻忌之名,无人敢入齐者”。他在当时的官谱中肯定有一席之地。这类“谱牒旧闻”后来成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三邹子”世系、言行的重要依据。从西汉到南北朝,邹姓中的佼佼者也都录入了谱牒之中。


在唐代,据邹谱专家的研究,邹氏祖先搜集先辈留下的官谱残篇、手记和传说,经过多代人的积累,编辑了邹氏源流世系,形成了邹谱的雏型。 
02
邹谱的定型是在宋代。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哲宗颁修家谱诏没几天,吏部侍郎邹浩立即上表“俯陈家乘”,胸有成竹地简要叙述了邹姓家史,其中包含着他对家谱的性质,内容、作用的见解。原来他在是年秋月就已阅读过山东、河南修的邹谱,并为之作序。这篇序文十分重要,除论及修谱的重要性,同修总谱、分谱的必要性,族人须立“续修之志”之外,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其一,关于“修谱之法”,他认为家谱不能只是“载坟墓,记里居”,而应“当重任,如蚊刁负山”,因此“既不克法苏谱之规,又不能效欧谱之模”,而要兼取“”两体之长,简捷并修”;其二,关于人谱则,他既坚持凡符合“孝弟忠信”之大伦,“并能举大纲,有大体”者,应“纪其行实,以立芳型”,又明确主张要将“奸佞邪僻之流,及丧德败行之辈,载之以厉后昆”。当时,欧苏谱法正在流行,或法欧或仿苏,已成固定模式,而“隐恶扬善”也已成为修潜之定则惯例。邹浩却不迷信成规,敢于反潮流,不愧直言本色,对后世修谱颇有影响。
03
这之后直至南宋,邹谱又进行过多次重修,比较重要的有两次。
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江西公支派后裔修谱,请巴陵进士罗点春写序。从序可看出,此次修谱是针对“晚近宗法废,世相夺伦”的现实,为真尚须达到“廓本培源,扶义翼教;使民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伦纪班班可考”的目的。这与宋代统治者重建宗法制度的目标是一致的。末理宗淳佑三年(1243),珂公十四世孙岘公主持,将“正考父以下原原委委”“汇集重修”,以满足族人“家乘所宜急焉”的需求。他在序里首次提出了邹姓源起的精粹之论:“吾宗出自正考父,食邑于邹。春秋时,值宋华督之变,奔鲁者孔,留邑者邹,遂以邑为氏。”这个结论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至今被大多数支系采用。


内容、形式已趋成熟的邹谱,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关注,早在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就亲自为邹氏范阳谱作序,赞扬”洵笋邹氏,实由宋衍谅哉!神明之后也”:后来朱熹也曾写过一首题邹谱的诗:“清隐传东鲁,堂楣佑岁华。山灵来风诏,驾幸驻鸾车。诗礼昭先泽,声光足世家。绵绵千秋业,奕叶复天葩。”兼具儒道之风的邹松桓,得到集理学之大成的朱夫子的青睐,称得上是心心相印。 
04
宋末,干戈扰攘,兵连祸结,邹谱毁于战乱。正如邹纲后来回忆的:元乱期间,“凡我邹人各寻桃源,即间有不忘祖宗获余生而抱谱牒者,亦不过残编断简也”。对此,作为松桓公裔孙的邹纲颇为忧虑:“若不早为修辑,辨昭穆而别亲疏、即欲其不相视为途人也,岂可得哉!”加之他的伯父“以收族命急,命纲考校而详正之,因不敢辞”,于是时任湖南桃源知县的他,“以父老流传与残编所载,并各庄后录成帙者,参互考订,稍为厘正,勒成一书”。这就是编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明代的邹谱。这个《江右邹氏宗谱续编辑散序》首次提出邹姓—世祖为宣靖的观点:“邹氏之姓发源于轩皇,得姓于宣靖。”(见纲公序)颇有拨乱反正的意味。因属“抢救”性质,此谱不尽完美,所以纲公在序的最后写道:“至若尽取祖宗以来世系,往古来今,东西朔南,一一罗列而合修之,又后之仁人孝子事也,纲其日望之乎。”纲公之望没有落空,续修者络绎不绝,使邹谱日臻完善,达到如松桓公长子贯道公十一世孙邹阶的女婿蔡国珍所言:“邹氏昌隆,古今共闻;邹氏贤豪,历册可征;邹氏谱志,派别支明;邹氏谱赞,名公钜卿。”(《古邑邹氏宗谱原序》)


修谱者中不乏当世名贤,如以敢言著称,家居讲学近三十年的邹元标,曾三次主持修谱,传为佳话。

05
清代,修谱十分普及;有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邹谱的数量远胜明代。现存邹谱中也确以清代为最多。稽查江西、湖北各地的清代邹谱有八九修乃至十七修的。“续修是邹氏大义”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修谱的目的仍是尊祖敬宗收族,“报本追远”,所以谱的政治思想倾向,虽然更多地带上了民间的色彩,却也难逃封建、专制、意识形态的藩篱。


民国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邹姓各支系仍保持三十年续修一次的传统,故至今还能收集到上述时期的大量邹谱。但1949年以后近四十年期间,邹姓各支系全部停止了续修。所幸还有一批有心人保留了部分邹姓老谱。
06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编修新家谱的热潮中,邹姓族人也不甘人后,首先是南方和中原地区相继续修了《邹氏支谱》,少数支系联修《邹氏族谱》。以此为基础,从1992年开始了合修《中华邹氏族谱》这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邹谱的编修进入了以现代的、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崭新时期。


1992年由武汉的邹木生等18人倡议修邹氏族谱,至今已历时二十余年。2001年7月25日和8月6日,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批复《中华邹氏族谱》编委会的申报,同意成立《中华邹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同意成立《中华邹氏族谱》编辑部及其组成人选
修谱工作得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湾等地区及国外邹氏族人(韩国、泰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参加修族谱的有大专院校副教授以上资历的有20余人,退休的中级教师50余人,退休干部100余人,各地的协编人员一千余人。编辑部走访、调研了24个省、180多个县市、580多个乡镇、收集老谱460余册,形成了海内外邹氏族人联合起来共同编修族谱的动人局面,编修族谱的过程就成了海峡两岸和国外邹氏族人拉近距离、建立联系、增进血浓于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编修族谱的范围。
修谱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单位的认可及支持。2001年7月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15省98名邹氏宗亲参加的代表大会,其中来自韩国的宗亲2人,台湾3人,选举产生了编修族谱的领导班子。2007年元月20日《中华邹氏族谱》首卷出版发行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长江日报》《深圳特区报》都作了报道。


2011年11月16日《中华邹氏族谱》1—8卷被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推荐参加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二十周年大庆优秀成果曁书画展。这次展览在北京图书馆举行,展示期间《中华邹氏族谱》是唯一一部族谱,受到广泛读者的好评,并荣获参展优秀成果奖。
《中华邹氏族谱》的编修,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尊重历史,去伪存真为原则,全面系统综合理顺邹氏家族世系的人口流衍历史变迁和现状。史学家和谱碟学家,给予《中华邹氏族谱》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套族谱搜罗宏富,审核精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世系分明,源流清晰;略古详今、存真务实;为探索新的修谱体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目前,《中华邹氏族谱》第九卷已编撰出版,各地、各支系修谱热潮高涨。作为邹氏传人,我辈更当感恩先祖,传承家训,尚礼崇德,为家族延续尽微薄之力,为家谱续写再书华章!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