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文化
来源:邹鲁家族办公室
追溯邹氏三个主要来源,均指向山东省一个县级市——邹城市(古邹县)。邹城市,位于山东南部偏西,由济宁市代管。邹城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市),然而作为古代邹国所在地,它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邹鲁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邹地与鲁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由于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邹鲁遂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邹鲁地区早期的历史人文加上后来产生于此的儒学,并称之为邹鲁文化。
自西周建国,至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现在的邹城及其周边区域为邹国、鲁国管辖,邹鲁文化在此萌芽并大盛!春秋战国时代,邹城及其周边,是孔子、孟子、曾子、子路、微子、子鱼、张良等众多文化名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故里或生活居地。
三支邹氏都为邹鲁文化昌盛作出贡献。邹县及其周边,在远古时期,是东夷文化圈中最为兴盛的区域之一,这里地处汶泗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原住民——东夷人性格敦厚和平,讲究礼让,崇尚仁德。殷商时代,一个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在邹县建都开创建有邹国。邹字构造与他们相关,该字从刍(音除),右边的耳刀是“邑”的简写。刍“在甲骨文中是用手拔草的样子,拔草目的当然是饲养圈养的动物。据史载及考古发现,这支古邹人是当时最早掌握了圈养牲畜的部落,因此现在人们说:“吃猪肉的人都应该感谢他们!”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在此地建立了邾娄国(上一个邹国迁移到现在山东邹平县,后为齐国所灭),后穆公时代改名邹国。邹国的邻国是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邹国与鲁国,由于两国地缘接近,在文化上彼此影响,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懂礼、知礼、好礼,言语行动合乎礼成为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而最迟来到该地的邹氏是以邑为姓的邹氏。这支邹氏源自子姓,是商王后裔,奉宋国大夫正考父为开姓始祖(此人也是孔子的远祖)。正考父是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中提及到的人物,他身居宋国三朝元老,先后三次被委以重任,并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这名对赋予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做官谦虚廉洁的宋国上卿也是《商颂》勘校者,修复商族在宗庙祭祀中的祭辞、音乐、舞蹈等礼仪的记载。正考父这支邹氏商人后裔,来到邹邑(原属于邹国,后被鲁国蚕食)后,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周礼文化与商文化,并融合了部分东夷土著文化。
这三支邹氏对邹鲁文化形成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鲁之地也成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摇篮。
“邹鲁”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而《史记》记载:“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这种对邹鲁缙绅描述,也是对处于邹鲁统治阶级上层、有谦谦君子之风邹氏人的最好写描。
“诸子百家”时代,战乱频仍,然而思想解放。孔子开创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学说,而其异姓的兄弟——邹氏族人们也从狭小的邹鲁之地走出去,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邹氏是齐国三邹。在今人所熟悉中学课文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个身高八尺的伟岸美男子——邹忌走了出来。这位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美男子之一,以妻妾对自己容颜的不同描述,进谏齐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警阿谀奉承、献媚之言。他为齐相时,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其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强盛。与邹忌同在齐国的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等学说创始人。他到各大诸侯国讲学,各国的王都对其礼遇有加。而排在第三位的邹奭,主要是学习邹衍的学问来著述文章。《史记》在《孟子荀卿列传》中说他写文章善于雕饰,在文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此之后, 邹氏宗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历代涌现出一批批很有建树的名人。西汉有“慷慨有志以文名世”的文学家邹阳,大破凶奴的有功之臣邹仲俊。唐朝有依法公正审理各种复杂案件,从不以刑逼供,深受广大民众爱戴的大理寺评事邹明仲;志行高洁的清隐居士邹松垣。北宋有谏吏、名臣、诗人邹浩。南宋有状元宰辅邹应龙;抗元殉国的英雄邹沨。元有农民起义领袖邹普胜。明代有王学正宗、学者楷模邹守益;智劾严嵩父子、声留后世的明代进士邹应龙;三朝遗臣、一代名儒邹元标。清代,有朴学大师邹汉勋;近代,有中国科学先驱邹伯奇;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地理学家邹代钧。此外,在近、现代还有民主革命烈士邹容、邹幼云;原国民政府委员、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抗日名将邹洪、邹震岳;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等。现当代,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来自广西玉林的原司法部长邹瑜等。
这些邹氏名人,把“孝悌仁爱”“守义秉礼”“仁政利民”等邹鲁文化传播推广到各地,邹鲁一词,演变成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例如,将沿海的文化名城(广东潮汕、福建泉州等)称为海滨邹鲁;将江南的文化名城称为江南邹鲁。
显而易见,中国各地的邹鲁之地,承袭良好家风的邹氏起到了文化传播者的作用。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