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换房了,苦一苦自己

文化   2024-12-19 22:18   北京  
图:Einar Jolin
聊两件事~
这两天取消「房子公摊的话题又有点火。
有的城市说——
以后售卖房子取消公摊计价,要用套内面积来定价。
比如河北张家口,湖南衡阳,湘潭,广东肇庆...都有陆续提到类的政策。
但是呢,这些普遍属于三四城市,它们房价不太给力。
现在这么提,更像是地方政府在促进卖货——套内面积的名义,降降总价?
全国推广开来,才更有意义。
倒有个现象挺值得注意:现在不少新房,得房率挺高。
显得公摊不那么明显了。
我今年起心动念,想过换房,看了两个新房。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有娃之前就买了的,我当时装修上选了日式的「侘寂」风格。
类似下面这种网图:
这种风格前两年挺火,适合简单生活。
但有了娃之后,才发现我这是在雷区生活了。
首先,我买的是老旧小区的房子,得房率并不高,套内的使用面积有限。
另外,家里各功能区的区分不明显。
日常我妈妈帮着带娃,老人家已经一再抱怨缺乏便利性。
对比我稍微看的两个新房:
一个得房率85%以上,一个得房率95%以上。
我现在住的房子和它们比起来,注水感很强了:才75%的得房率。
花了冤枉钱的感觉。
那公摊主要就是:
电梯、楼梯、过道、管道等...
这些都会算在房本的建筑面积里头。
现在很多得房率高的新房,也不一定减少了公摊。但它们会在阳台,飘窗...等等套内面积上做做工作,让住户得到更高实用面积。
得房率=套内实用面积/建筑面积

...
我看新房的感受是:
现在有些新房确实格局不错,得房率也高。
老破旧们如果没有地段,学区...等优点的加持,保值性肯定会受到新房冲击。
当然,看了一圈,最终也没决定买。
一个房子,一个电动车,我今年都起了想换购的心思。
但算了算总价,想了想目前的经济形势。
心思就冷却了。
还是决定:再苦一苦自己吧

最近A股基本处于横盘状态,波动区间不断减少。
我现在宗旨就是:
一直留在牌桌上。
但是呢,也并非是一动不动。可能趁跌了补补,涨了再匀出少部分止止盈。
有读者问我是怎么小笔买卖做T的。
实际上,我操作并不高频,也不一定做得很好。
如果非要总结几句,可能是:
1)首先会选熟悉的品种。
不熟不做。
比如对一只股票,你对它的利润、估值都了然于胸。
那买卖也会更笃定。
熟悉不仅仅是针对公司基本面。对一只股票盯得久了,对它的股价区间也会更有个把握。
2)又因为我是尽量留在牌桌上,所以拿少量筹码灵活做T
比如,1/20的仓位,1/10的仓位...
A股太癫了,如果行情突然来一波时,自己大量仓位不在场的话,就很尴尬了。
3)注意股价过分涨跌时刻
前面也说了,我挺钝感的。
一般是涨跌「挺过分了,再考虑小笔操作。
什么叫过分?
呃...这个挺主观,挺玄学。
所以这就回到,普通人买入的指数和股票,不用太多只。盯久了,会有一种“老熟人”的感觉
模模糊糊能感知到它是否涨跌过分。
比如,可以看看它们的PE,如果涨到太高;
又或者股息率变得太低,可以逐渐减少一部分;
比如,如果不忙的话,也可以考虑用一些技术指标,帮着参考下。
像均线,林线...等等。
下图是某水电截止到前几天的价格走势。
调到布林线的视角来看,会有上中下三条轨道。股价大多数时候是在轨道内波动。
我画了两个蓝框,是属于股价超出了布林线。
一个是涨出了,一个是跌出了。
超出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卖掉一部分止盈。跌出的时候,可以考虑买一买。
当然,这是羊毛小技,并不绝对精准,难免。不弄也没大碍
投资中更多的收益还是来自于:
找出好的公司,长期持有,分享它们的现金流

越女事务所
感受金钱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