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静远楼906开展了“智慧青年思享汇”系列——“【学党史,明初心】第六篇: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专题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活动由党支部书记肖景茹主持。
本次活动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初步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及“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酝酿”。
首先,罗郑伟同志介绍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经济恢复和社会重建的巨大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至1956年,推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生产力得到显著解放,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着,黄俊阁同志阐述了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1953年,我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以此建立初步的工业基础。随后,在195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强调了“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然而,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由于过于急进,导致了经济困难和生产力的下降。紧接着,人民公社化运动被推进,虽然这一运动促进了集体化,但也引发了管理混乱和生产问题。尽管这一时期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挑战,但它为后来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总体上,这一时期的探索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随后,张斌同志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回顾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深远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场运动很快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在这一时期,大批学生组织成为红卫兵,积极参与批判和清洗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导致大量知识分子和党内高层领导被批斗、迫害,社会秩序陷入混乱。此外,数百万城市青年被动员到农村插队落户,试图通过劳动改造实现“再教育”。尽管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社会问题,但它也对城市人力资源造成了长期影响,并加深了城乡之间的隔阂。文化大革命的这些经历,虽然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悲剧,但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教训。
最后,李淼儿同志阐述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的重大转折。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通过思想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党和国家逐步恢复了稳定,经济开始复苏,为后续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支部书记肖景茹同志对本次思享汇做出总结。她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这些历史阶段不仅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动力。全体党员同志应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团结奋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 文|仇 鑫
排 版|程梦芝
审 核|段阳阳 林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