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9 月 10 日,中国的教师节如期而至,这是属于全体教师自己的节日。
家里有小朋友或者有亲属是老师的,都会格外注意这个日子,向老师们发出真挚的祝福。
而全社会也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以不同的方式为老师们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中国教师节是在 1985 年确定的。
当年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将教师节确定在每年的 9 月 10 日。
但若再往前追溯,1931 年,南京中央大学通过集会议定 6 月 6 日为教师节,又称双六节。
这只是单个大学的行为,并未扩展至全国。
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教师节吗?
早在商朝,甲骨文记录着占卜及国家大事,那时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老师仅在小范围内出现,对老师的尊重也相对局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格局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破灭,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各个学说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纷纷招收弟子,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昌盛。孔子在这个关键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从此,“老师” 这个神圣的称呼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开来。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自此成为官方学说,其地位日益尊崇。直至隋唐科举制度出现,儒学更是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唐朝时期,韩愈写下著名的《师说》,强调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再次有力地肯定了老师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汉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校体制。随着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孔子的地位也不断攀升。学生入学时,不仅要拜老师,还要祭拜孔子。在孔子诞辰这天,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积极参与,足见中国人对孔子的推崇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在西周时期,就有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的说法,充分体现了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孔子诞辰这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孔庙祭拜,还会邀请皇家的老师们进宫,一同聚餐,吟诗作乐。各地官员也纷纷效仿,在孔子诞辰这天祭拜孔子,并且 “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诞辰虽未被官方正式宣布,但实际上可以算是古代的教师节。
古代的老师可不仅仅享受孔子诞辰这一天的 “教师节”,他们每年可以享受五次教师节,即 “三节两寿”。“三节” 指的是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 则是孔子诞辰、塾师生日。这个说法出自清朝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在 “三节两寿” 期间,学生都要给老师送上干肉,有时甚至一送就是一个月。尤其是在孔子诞辰和老师的寿辰,重视程度更高。虽然 “三节” 及老师的寿辰并没有被官方承认为教师节,但民间风俗依旧延续着对老师的敬重。
从古至今,老师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有老师的存在,个人得以成才,中华文明得以延续。面对老师,我们都应该真诚地道一声:“老师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让我们铭记老师的奉献与付出,传承这份对老师的敬意,共同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古代对师道的尊崇,让老师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