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ED录取专访】笔尖上的颜色

教育   2024-11-20 20:03   美国  


小编注

D同学来自国内民办高中,是我们海狸24届所有学生中最晚开始和我们合作的,开始写我们海狸的头脑风暴问卷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完了自己的主文书开始了附加小文书的写作。但是D同学最终以惊人的力量和勤奋斩获康奈尔的录取,让我们一起听听D同学的故事吧!



距离早申请成功拿到康奈尔的offer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刚收到录取的时候我是非常激动的,就好像经历了一个触底反弹的机制,前面积累了那么多的焦虑,现在有了结果之后就彻底释放了,就很开心。过了几个月之后,整体来说心态上稍微平和了一些。但是我知道这个录取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历年来,我所在的学校甚至所在的地区,藤校录取的学生本来就少之又少,所以我还是非常珍惜康奈尔的录取,真的非常不容易。



目前而言,对于未来四年在康奈尔的学习和生活,你的期许是什么样子?

我比较期待康奈尔的选课和专业选择,因为它完全没有任何限制,我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现在看来我去康奈尔之后最主要的一件大事就是要广泛地探索。虽然目前我的专业选择是文科,但是我之前做过一些文科相关的事情也都涉及到了数据处理或者算法知识,所以我也想去康奈尔储备一些理科知识。



这个暑假与之前的不同,相对来说是比较无忧无虑的,你有什么计划吗?

我最近是在学吉他和钢琴,还有我之前的一些爱好,比如说绘画之类的,也全都重新捡起来了,暑假还准备去欧洲写生。从小到大,在上学的日子里行程都是比较忙的,现在终于有时间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会在早申请上岸的,因为很多学生都非常纠结学校的选择。最后究竟是哪些因素让你决定最终就只选康奈尔这一所学校的?

我当时择校是从一个很现实的角度考虑的,我很关注自己所在高中往届学生的录取走向。而且我所在的学校比较小,所以我也很容易能联系到在各个大学就读的学长学姐。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入读其他大学的学长学姐有的时候会提到学校的资源不平衡,比如理科特别强但文科非常弱等。但在康奈尔就读的学长学姐给我的反馈就不存在这个情况。康奈尔的丰富资源是我当时择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比较宽泛但却是我比较看重的理由,就是康奈尔的位置,我特别喜欢去徒步远行,喜欢身处自然环境的愉悦之感,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小城市的地理位置,但与我而言康奈尔远离喧嚣的自然环境是个加分项。



大学申请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申请的心态上,你有什么转变?

在刚开始申请的时候,我是有很强的功利态度的,包括我的文书,第一个素材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我和我周围很多人都觉得展现的形象并不是真的我,我好像就是强行把自己套用到在非常功利的框架里。后来逐渐意识到这种模式行不通的时候,我开始去转变我的关注点,去思考过去几年我真正在乎的和有触动的事情是什么,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就是我要享受过程,比如我做过的一个社会调研,我不会像从前那样只是关注最后的结论。我发现,发问卷、设计问卷,收集问卷,以及把问卷都放在自行车背后的纸箱里骑回家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意义。我在做申请的时候也应该有同样的心态,即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强加在追求结果上。



你的主文书前前后后改了好几十稿,我们甚至在后面也做了一些巨大的结构调整,才最终确定下来。可以聊聊你主文书的核心形象吗?

我的主文书其实是一个关于人文主义意识觉醒的过程。我发现在生活中,在任何的媒体报道、学术研究、哪怕是在电视直播上,每一个立体鲜活的人都被降维了,我们接收到的关于每个人的信息也都是被降维的。在媒体上,人只是一个名字代号,在学生研究中,人只是一项项不同的数据。我觉得这样就很没有“人情味”,所以我想要去给他们提供多维的描述,去了解和记录更多人的故事,他们的各种遭遇和经历。不论民族性别,每一个人都是值得被完整地看见和听到的,而不是只被当成数字,当作新闻头条来看待。我的主文书其实就是我对这种现象的发现以及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改变。




康奈尔大学两篇文书都不算简单,尤其是关于社区贡献的那篇,你当时是怎么破解这些题目的?

我认为关于社区贡献的这个题目是在考察学生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去建立或者说找到一个知识界社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就想可以把它跟我对文具的热爱联系在一起。我平时是一个狂热的文具爱好者,我对自己笔盒里甚至是文具店里的每一支笔的属性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因为我会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和总结他们哪怕是在顺滑度上的一点点差别。就是这一点点差别,我都可以在写字的过程中清楚的感受到。这看似是我个人的“癖好”,但如果我能把我对文具的了解,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人,甚至能把更多对文具感兴趣的人凝聚在一起,去探索这一支支笔一块块橡皮背后更博大精深的东西,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于另外一篇关于为什么选择康奈尔以及自己的专业相关的长文书,我也没有特别好的建议,就是觉得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就可以了。你一定要对你喜欢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再认真详细的去找学校能够提供的机会与你之间有什么直接而具体的联系,就会写出一篇真挚的文书来。



你不仅喜欢文具,你还建立起来一个文具俱乐部,很少有学校会有这种类型的俱乐部,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的这个俱乐部吗?

平时俱乐部活动的时候,我们所有人会拿出很多笔,在一张偌大的纸上用不同的方式去书写绘画,从而观察和感受不同笔的书写体验。作为学生,笔是每天跟我们打交道最多的东西,有些笔在这个纸上书写起来非常丝滑,但是有些就会有很强的阻尼感。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中,我们可以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书写的那种笔。除了这个,我们还会研究不同笔的设色。这些文具就跟化妆品一样,它们的颜色也是五彩斑驳的,使用不同的配色可以让你的笔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丽的风格。文具其实不仅有工具的属性,它也可以有美的属性。这些都是我们文具俱乐部的探索。


除此之外,文具也有历史方面的属性。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们钢笔爱好者的聚会上,有位大神拿出一瓶上世纪的鸵鸟牌墨水,我用钢笔蘸了这个墨水在纸上写字,墨水随着字迹一笔一划地流淌在纸上呈现出的那种颗粒感,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就跟我之前在文学课上看到海明威的手稿时的感觉差不多,虽然这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的生产工艺和化学水平的产物,但是我觉得它更能体现出和影响了那一整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你的经历对年级更低一点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启发。大家不要觉得做活动和写文书很难,其实灵感就在身边,虽然这个话很老套了,但真的就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是从大家每天都接触的、看似不起眼的文具中,发现了美、发现了历史、发现了价值。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大部头的时间你都在做这种头脑风暴和写文书,在疯狂写文书的过程中,你记得有哪些特别麻烦的困难?

有些学校的文书,它们问到的相关经历我是真的没有。尤其是有些必答题目,完全不给我任何选择空间,在我没有素材的情况下写起来就非常痛苦。所以你在写文书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你跟这所大学是否匹配了。



你是从申请季开始才跟海狸合作,虽然在海狸24届的学生中,你是最晚开始跟我们合作和最晚开始写海狸头脑风暴问卷BSQ的,但是你写得很高效。对于海狸这么长的头脑风暴问卷,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点?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以给大家借鉴?

我的起步很晚,8月份才开始写头脑风暴问卷BSQ,相当于我跟同届申请的学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差,所以我必须得努力才能弥补,我基本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写。BSQ里的问题都非常有启发性,它带我去思考并找到了很多隐藏的记忆片段,甚至有些片段,我在经历时都没觉得他们有多重要,在BSQ里细腻地描绘我当时的感受时,我才意识到他们给我的感触有多深。而且,BSQ没有字数限制,我记得我非常详细的写了我在一个经营游戏里怎么去做模型计算几年能赚回成本,写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是这样一个“疯狂”的人。BSQ可以提醒你,你的感情都为哪些事情灿烂过,也是一次很好的重新发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写BSQ的建议,我想引用我顾问老师当时给我的建议。因为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就有个执念,如果这个经历进不了我的文书,我就不要写出来了。但顾问老师跟我说,我可以稍微“无所顾忌”地去写,后来我也确实明白了,只有把心态放平你才可能去细细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对你的影响。如果你先入为主地去想,这个事情上不了台面,那件事情没法作为文书素材,你就会失去很多重新思考的机会,也会让你的写作效率大打折扣。



用一句话交给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或者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或者像曾经的你一样迷茫纠结的申请者,你会给他们一句什么话?

超出你掌控的事情不要去多想,这是我的建议。我现在才有这个体会,申请过程中的所有焦虑都不能给我的大学申请叠加任何的buff。我当时要是每天只焦虑30分钟,我可以好好利用剩下的所有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大学申请本身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哪怕最后这个不确定的结果是不利于你,这也不是你的问题,因为对于你能掌控的事情你已经尽全力做好了,超出你掌控的事情你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掌控的。现在回头看,我也感觉很幸运当时能够遇到海狸。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

这是我们双向的幸运,虽然当时我们也很迟疑,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么晚的时候去跟学生合作,但结果真的很棒,你非常努力,效率很高。我们也非常感谢你能选择我们!



尤里卡科研项目




报名或咨询海狸学院项目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填写海狸报名咨询表,并勾选感兴趣的项目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咨询海狸各类项目

BeaverAcademy
Beaver Academy通过学术规划,学术研究,和大学申请三个项目,关注发掘培养高中生的学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高中生学术拓展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