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一定最真诚。
曾几何时,国内某些大型民营会展集团被誉(或自称)为会展业的“黄埔军校”,桃李满天下,门徒通四海,无限风光,倍感骄傲。
如今再举目四望,曾经引以为傲的“黄埔军校”已经荡然无存,早已跌落神坛。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稍微有点资历的会展人士应该都知道那几家比较知名的民营会展集团,我在这里就不给他们打广告了。
那几家民营会展集团有3个共同特征:
1、公司设立的时间比较早,大多数设立在上世纪90年代或者2000年左右。
2、集团下拥有多个品牌展会(自办展)。以前鹤立鸡群,现在强者如林,没了敬畏。
3、公司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多——集团下设多个地方公司,或者同一个老板在多个城市设立了独自/合资公司,员工400人以上。
对比我所说的这3个特征,你应该会猜到我说的是哪几家公司。
这少数的几个民营会展集团被誉(或自称)为会展业的“黄埔军校”,是因为他们设立的时间比较早,为中国会展业培育了很多实战型的会展人才。
这些会展人才不仅为他们所用,离开公司之后又“被输送”到中国的各个会展城市,并且开枝散叶,其中不少佼佼者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他们之中,有的继续为其他会展公司效力,有的干脆成立了公司自己做项目,也有一些从会展主办机构(展览公司)“跨行”到了会议论坛领域或者搭建领域。
应该说,最早期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人都非常好用。
即便是几个销售,也有可能合伙成立公司,把项目做得很成功。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别人说,那谁谁是从某某公司出来的,从某某公司出来的人才真不少呀!还有好几家公司的老板,以前都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呢!
确实,像我们这批从业时间比较长的会展人,刚开始的时候总喜欢说自己是从哪里哪里出来的,并引以为荣。
但是后来,已经很少有人喜欢强调自己是从哪里出来的了。为什么?
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黄埔军校”已经跌落神坛。
中国的民营会展集团,很少有“常青树”,一般都是风光个几年或者十几年,然后偃旗息鼓。他们原本的拳头项目,也出现了严重缩水。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扛揍”,一直保持实力,低调赚钱。
喜欢唱高调的民营会展集团,往往喜欢给自己贴上“黄埔军校”的标签。也许他们曾经受到某些同行的嘲笑,也许他们的老板“晚节不保”,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曾经为会展业培育和输送了很多人才。
这些会展人才,也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所以说,这些“黄埔军校”为中国会展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确实不应该被抹杀。
“黄埔军校”为何跌落神坛?
尽管当下多家民营会展集团在集团内部设立了会展学院,并试图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但再也无法称之为会展业的“黄埔军校”,因为时代变了。
以前我们所培育的人才,基本都是实战型的、长期在一线“战斗”的能人,是以一当十、甚至以一挡百的狠人。
可以说这批人有点轴,死脑筋的多。但正是因为轴和死脑筋,所以他们能坚持去做,并且获得了成功。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培育的人才都很能吃苦耐劳,因为没钱,因为肚子饿,所以大家都在谋取出路。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太有个性,另外很多人家里能吃饱饭,赚钱的欲望没那么急切,也缺乏成就一番大业的奋斗精神,动不动就想跳槽,甚至跳出会展这个行业。
坚持不下去,是不能成为会展人才的关键。
再说,现在这个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无论是老牌会展主办机构还是新会展主办机构,都因为市场竞争激励而倍感压力,更因为市场趋向饱和而茫然四顾。
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诸多行业大受影响,大家都在为生存和发展而担忧,放在人才培育上的时间和精力骤然锐减。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意识到了会展业人才流动性太大,很容易为别人做嫁衣,因此他们宁愿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上,而不愿意下大功夫培育人才。
以前是浓厚的人情味,现在人情味淡薄很多。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
会展业门槛低。上两年班,学个三板斧就可以单干。无论是主办(办展会)还是搭建(做展台),几个人,弄点钱,胆子大点就冲出去了。
他们“出走”的时候,或许跟老东家合作,承包了老东家的某部分业务。
更多的是直接带走了老东家的一部分骨干,带走了老东家的一些资源,最后跟老东家反目成仇,让老东家心灰意冷。
有很多兄弟店、夫妻店,本来想赚点快钱,结果干着干着,二大姨、三大爷都来了,最后变成了兄弟公司、家族公司,乱成一团麻。
像这些兄弟店、夫妻店,很多都是小打小闹,项目总是变来变去,积累不了资金,留不住人才,一部分还在苦苦支撑。
相当一部分这类型的公司倒闭之后,又换了一批人上来,继续干同样的事。
这些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人,如果做自办展或者做代理成功了,那就转型做品牌展会,实现华丽转身。
然而更多人没有获得成功。他们正在悄无声息地加大了会展业的内卷。他们不停地卷价格,卷项目,最后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这个时代,会展业不会再有“黄埔军校”。
外资会展、合资会展都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
稍微有点规模的民营会展,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搞什么“传帮带”,更不会大力主张在公司管理和人才培育中添加“人情味”——他们也在试图用制度管人。
他们都试图把员工变成流水线上的一颗钉子。
人心浮躁了,公司想着盈利和发展,员工想着生存和赚钱,大家都想着赚快钱,谁还稀罕当什么“黄埔军校”?如果有公司仍在标榜“黄埔军校”,那也不过是想提升自己的品牌美誉度罢了。
遗憾的是,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培育会展人才的氛围,也灭掉了那些曾经想要成为会展业“黄埔军校”的民营会展集团的念想。
《旭说会展》钻石合作伙伴
乐为展览科技
展会行业首家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服务超百家主办方,让你的招展邀观更容易。《旭说会展》粉丝可以免费领取招展邀观工具包,试用和业务合作咨询:孟经理 1771418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