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翁,是二伯父给自己起的雅号,意为:锡伯族老翁。
在我看来,这是个很俏皮的名字,又俏皮又坚强。总能让我想起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
玩具锡兵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只有一条腿,他爱上了纸做的芭蕾舞女。锡兵在被他的主人,一群小男孩折腾得死去活来之后,被毫无来由地扔进了火炉。就在即将融化之际,一阵风,将纸做的芭蕾舞女也吹进火炉。第二天,女仆在清理炉子的时候,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用锡烧成的,闪亮的心。
二伯父给我的印象,和这个锡兵很像: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仍然能紧紧握着手中的毛瑟枪,笔杆条直地站着。就算被烈火燃烧,最终呈现的,也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一颗闪亮的爱心。
【不怒自威的大哥】
小时候,我爸经常带我回东北探亲。其中必经的一站,就是二伯父家。我喜欢去那里的原因,是因为二伯父的儿子们,我那三位堂兄。
大哥长得最帅,虽然对我们哥儿俩都非常体贴,但总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我有点怕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他从沈阳来北京出差,特意给我和我哥哥带来了礼物——两个塑料封皮的笔记本。这在当时,可是一份非常贵重的礼物哇。
因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带笔,等到了我家,才找我爸要来了钢笔,要在扉页上写上赠言。因为我当时吵吵得最凶,所以大哥就先给我写了。我现在还记得,我的本子是个蓝色的封皮,我哥的是绿色的。这都是我先挑的。
只见大哥正襟危坐,工工整整地在扉页上写:
赠 弟 小龙(我的小名)
兄 雷
年月日
写完我拿在手上反复地看,那字写得太漂亮了,爱不释手。
结果写完了我的,大哥就要去赶火车,来不及了,就告诉我哥,等回来你自己写吧。随后,我哥就送他去火车站了。
留下我,和那个尚未写上赠言的绿色笔记本。
我干了个什么事儿呢?在我哥那个本子上,一笔一划地照着大哥的字,写上:
赠 弟 小龙
兄 雷
年月日
这样一来,这两个本子就都是我的了。
等我哥回来一看,就哭了。我想,在他看到我那歪歪扭扭的字之后,可能内心长大了一点点。我呢,屁股比之前胖了一点点,是他揍的。
没过多久我爸就带着我去了东北。再次见到大哥的时候,我爸就把这事告诉了大哥。
大哥很严肃地看着我:“你咋那么淘气呢?”
我当时被吓坏了,以为他要训斥我。大哥突然笑了,胡噜胡噜我的脑袋,之后说了些委婉的话,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意思是:你们哥儿俩要好好相处,好东西要分享,不能全都占为己有。
【温柔的二哥】
二哥是个艺术家。书画双绝。
每次到了沈阳,二哥就会拿出他的画给我看,而且告诉我,他是怎么画的。
那些人物素描在我看来,简直就像照片一样逼真。
我喜欢和二哥在一起,他总是能给我讲一些东北方言的笑话,把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和大哥相比,二哥实在是太温柔了。处处都让着我,好吃的、好玩的,永远都最先拿给我。
长大后,我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东北探亲。那是我哥第一次把闺女带去沈阳。小侄女因为一个玩具,和大哥的闺女争夺起来。当时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儿。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二哥风风火火地跑去商场,买了个巨大的声控洋娃娃送给小侄女。
“你这样就把她给宠坏了。”我哥当时非常不好意思。
“小姑娘嘛,就得宠着点儿。”
我当时的惊讶程度不亚于我哥,心想,这得是有多好的家教,才能想得这么周到哇。
【宽容的三哥】
在这三兄弟中,我和三哥关系最好。只要凑到一块就打打闹闹,没大没小。而且我从来不管他叫三哥,因为他只比我大一岁。
按照常理,哥儿仨之中最小的一个,应该是家里被宠得最厉害的一个,在家里飞扬跋扈,说一不二。
但是没有。一点都没有。
三哥虽然很活泼,但是在儿时的记忆当中,他自始至终都很温和。尤其是和我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忍让和宽容。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二伯父带着他们兄弟来北京。我记得有一次是去颐和园玩儿,坐车回来的时候,我下错了站,需要步行两三公里才能到家。
两个刚上小学的小男孩,一前一后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三哥因为道路不熟悉,紧紧地跟着我。走的时间长了,我就烦了:“你干嘛老跟着我?”
“你认道儿啊,不跟着你跟着谁?”
“你不许再跟着我啦,我要自己走回家去。”我说完撒腿就跑,故意拐了个弯,把他甩掉了。
等到了家楼下,我还左右看看,三哥没有跟上来。这才心满意足地独自回了家。
结果没过多一会儿,三哥就回来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说话,我爸和二伯父他们就都陆陆续续地到家了。
我当时心想,糟了。三哥要是告我的状,我免不了挨一顿臭挤兑,搞不好还会挨揍。
但是晚饭的时候,三哥始终是高高兴兴的,什么也没说,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他们要回去了,上了火车,他也没把这件事告诉大人们。
这件事儿过了好久,我才在一次闲聊之中讲给我爸。我爸听完笑了笑:
“这就叫‘哥哥样儿’。”也就是说,这就是哥哥应该有的样子。
那以后,我和三哥虽然仍会打打闹闹,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但是从心底已经默默生出一些敬意。
后来成年之后,我们每次去沈阳探亲,无论多远,都是三哥开着车来接我们,送我们到各个亲戚家去,最后还会开车送我们到车站。全程对我们一家都是鞍前马后,无微不至。俨然是一副对待贵宾的架势。
【我们都怕他】
在去沈阳探亲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我爸和他们哥儿仨聊天。断断续续,但是总是能听到这么一个信息:二伯父治家极严,三个孩子被他管教得服服帖帖。
“有时候我们都有点怕他。”
不应该呀。在我的印象当中,二伯父甭管什么时候都是笑呵呵的,脾气好得都让人心疼。
我记得那次我们全家去沈阳探亲,一家人都住在二伯父家里。因为是春节的年夜饭,我们哥儿五个又好久没有聚齐了。大伙推杯换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聊得热热闹闹。一直折腾到凌晨。
我那无所不能的大嫂,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几套新棉被,谁睡哪个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到了后半场,大伙都纷纷睡了,只剩我们哥儿几个还在喝,还在聊。
席间我去厕所的时候,发现二伯父在大厅一侧支起一张行军床,蜷缩着身体,双手捂着耳朵,就那么睡着了。看得我又心疼又不好意思。蹲在他的床边,轻声说:“二大爷,您干嘛不去里屋睡呀?”
二伯父睁开眼睛:“我愿意在这儿,想听你们小哥儿几个聊天。”
我回头看了一眼大哥,大哥朝我摆摆手,意思是没事,随他吧。
那时候我才明白,我们一家在二伯父这里受到的,是多么高规格的礼遇。
过后的几天,我就有点不好意思,就在家里找活儿干。并且对二伯父一家的礼遇总是习惯性地说“谢谢。”
后来我二伯母急了,非常严肃地对我说:“龙儿啊,咱们是一家人,不要那么客气。你老说‘谢谢’,搞得跟个外人似的,我听着别扭。”
二伯母是个勤快人,家里永远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往往我们小哥几个坐在客厅聊天的时候,她就会默默地拿把笤帚四处打扫。每次看见了,我都赶紧站起来冲过去,去抢她的笤帚。每次都被二伯母拒绝:“你们聊你们的,我这是没事儿干,正好也活动活动腰腿儿。”
闲时和二伯母聊天,我说您这岁数就应该颐养天年,就跟歌儿里唱的似的“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
二伯母莞尔一笑,“你这几个哥哥每天上班都挺累的,我愿意给他们做做饭,打扫打扫。就是发愁,每天这饭能做出什么花样儿来。”
数年前,二伯母仙逝。葬礼之上来了一百多人。仪式结束之后,我听到的,所有人都在惋惜,所有人都赞叹二伯母一生的贤良,不禁让人泪目。
这之后,三位哥哥就轮流陪着二伯父,生怕他感情上接受不了。
后来,家族群里不断传来二伯父的歌声。那是他用语音发的清唱老歌。字字铿锵,底气十足。家族的晚辈都感到很欣慰,老人家精神状态和体力都很不错。
几年前,二伯父被查出白血病。起初哥哥们还都瞒着他,但是后来,随着去医院的次数增多,也瞒不住了。老人家却对此不屑一顾。每每谈起病情的时候,也都是轻描淡写。
前些日子,奉家父之命,为二伯父篆印一方,就是怹的雅号:锡翁。
设计之初,我想起一件小事来:
有一年春节,我们在沈阳二伯父的家里打麻将。我当时刚学会不久,对于牌桌上的规矩完全不懂。每抓起一张牌都会把所有的牌都整理一下,有个我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动作,就是俩手掐住两边的牌,调整一下前后位置。
久而久之,坐在对面的二伯父就抱怨开了:“龙儿啊,你别老一掐一掐的行不?我老以为你要胡呢,吓人。”逗得全家人都笑了。
就是这么一位可爱的老人家,很难想象他对我那几个哥哥严厉起来是什么样子。但是细品一品哥哥们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种种。没有严厉的家教,是培养不出这么知书达理的孩子来的。
“锡翁”二字中的“锡”由“金”和“易”组成。我的理解就是,家和则人心齐,齐力之能足可易金。“翁”字的篆体本身就充满喜感,看上去就是一个笑容可掬的老人家。
锡翁 南野治印
印章刻完,寄过去。第二天,二伯父就给我打了电话。对我的技艺大加赞赏。而我关心的是老人家的病情,战战兢兢地问了一下。老人家语气中尽是豁达和超然:
“这是个不治之症,我也知道。我不怕死,就是辛苦你这几个哥哥了,每天换着班的来陪床。就像那会儿你母亲住院时候,你们哥儿俩陪床一样……体力不行了,吃饭也不行了,哎,人到时候了……这我都不怕,早就想开了……”
没说几句,又说到我的印章上来,说很好,很喜欢,希望我能继续努力,坚持下去。
后来我才知道,这通电话是二伯父躺在病床上打给我的。快递到的当天,大哥刚好换班回家,第二天才送到医院给二伯父看的。见到印之后,老人家马上就给我打了个电话表示感谢。
没过几天,我又接到二伯父的电话,告诉我,他有个远在南方的老同学,也想刻一方印,风格和这方“锡翁”一样就可以了。
“多少钱你就直接告诉我,不要不好意思说。”随后把对方的地址电话发给我。
几天之后,印刻好了,我把照片发给二伯父看,同时将印章寄出。随后,大哥给我转了两千块钱。说是刻印的润格。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不要不要,一家人给什么钱啊。”
第二天,二伯父的电话就过来了,语气之中有些着急:“我听你大哥说,给你的钱你没收啊。这可不行。这是我对你这个技艺的肯定。我听说你现在就指着刻印生活呢,就算二大爷帮助你了。你可不能再退回来了啊,一定要收下。”
拗不过怹,最后只能满口答应。大哥不放心,又给我打了个电话再三叮嘱。随后又把钱转给我了。
本来想着,先刻个细朱文给二伯父用着。等这方印看腻了,我变个风格,再给老人家刻个漂亮的闲章,或者藏书印之类的。
没想到,前几天我哥告诉我,二伯父已经走了。关于这方印的讨论,成了我和老人家最后的对话。
据我哥说,二伯父走时很安详,没受什么罪。我想,帮助他这个小侄子,是老人家最后的光芒。照亮我,让我感念涕零。
起初的两天,我都没敢给我爸打电话。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这一辈,我爸和二伯父的关系最好。几年前我爸写的回忆录《老屋》之中,有一篇名为《抓阄》的文章,记述了二伯父将家中唯一的上学机会让给了三弟。每次读这篇文章,甚至想起这件事,我都禁不住流泪。
深夜失眠,就想着,给二伯父写一首诗,想了两天,韵成四句:
注释: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锡翁千古;
锡马騑驹:比喻优秀的年轻人,前途无限;此处是指《老屋》中《抓阄》一文中的故事:兄弟谁抽中了签,谁就去上学,最终二伯父在改了纸条的内容,将上学的机会让给三弟;
翁门一脉:是指同宗同源的一群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内的精英。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一位姓翁的官员,他的门下弟子很多,因此被称为“翁门一脉”。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来形容某个团体或者某个领域内的精英。
此诗中的“翁”是指“锡翁”;
千岩万壑:指二伯父一生经历的坎坷;
步似铁:指老人家人生每一步走得都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步履凿凿。
古道热肠助后生:指二伯父临终前找我刻印坚持付钱,并说:这是你的劳动所得,不要不好意思。随后,又为他的老同学求了一方印,将润格一并打给我。一来是对我这门手艺的肯定与支持,二来,也为他的老同学留下一个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