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大悦城南座L3调整探班报告

时尚   2024-12-19 09:30   上海  

前不久刚分享过关于静安大悦城一次性打开6场快闪活动的话题,这当然属于市场营销范畴,我们挖掘不同项目的“独特性”,但商业项目终究需要回归商业本身。就如同我此前一直强调的,当年“策展型零售”的提出,并不是一味强调“策展”,否则索性改名博物馆得了,“策展”实际上是精细化运营的表现形式,最终是为“零售”服务,很多效仿者认为拿几个空铺出来办点展就叫“策展”了,实则有点本末倒置。‍‍‍‍‍‍‍‍‍‍‍‍‍‍‍‍‍‍‍‍‍‍‍‍‍‍‍‍‍‍‍‍‍‍‍‍‍‍‍‍‍‍‍‍‍‍‍‍‍‍‍‍


对于静安大悦城而言,近年市场营销端的起势有目共睹,这得益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此前聊过,本文就不赘述了。重点是,项目利用了这波势头,对过去几年未找到节奏的商业内容,进行了及时梳理。‍‍‍‍‍‍‍‍‍‍‍‍‍‍‍‍‍‍‍‍


其中的最佳表现,当属我曾在去年底分享过的“难搞”的静安大悦城南座L2调整初显成效——项目利用精准定位的客流红利,完成了这个多年“老大难”楼层的调整工作。


时隔一年,同在南座的L3也完成了阶段性调整,并展现出同样清晰的逻辑。‍‍‍‍‍‍‍‍‍‍‍‍


首先,南座L3拥有超高挑高主中庭,长年举办各种IP主题活动,是整个静安大悦城最重点的楼层之一,因此单纯从招商角度来看不乏吸引力。调整前的问题是,品类氛围相对杂乱,能感受到由于区位具有优势,反而让项目在追求品牌定位和客群匹配度上有所摇摆,如果你通过地图查看该区域过往的品牌组合就能略知一二,此次调整过后可归纳为几个看点。‍‍‍‍‍‍‍


1、引入大店品牌,简化店铺划分。

在过往案例分析中,我们大多引入的都是“以大切小”的作品,其中以浦东嘉里城——好一个“切铺狂魔”一文最具代表性。‍‍‍‍‍


但商业世界凡事并无绝对,规划手法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对于静安大悦城南座L3而言,调整前仅当年接替H&M的LOFT作为大店品牌存在,其他店铺面积适中。有趣的是,位于圆形中庭西侧L2至L3手扶梯后方的店铺可视面并不如东侧店铺,但反而被切得更碎,因此调整前在品牌招商方面少有记忆点,也较难形成氛围。‍‍‍‍‍‍‍‍‍‍‍‍‍‍‍‍‍‍‍‍‍‍‍‍‍‍‍‍‍‍‍‍‍‍‍‍‍‍‍‍‍‍‍‍‍‍‍‍‍


此轮调整过后,SPAO和WOW COLOUR两个大面积品牌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虽然品类不同,但定位相仿,面向同类客群。‍‍‍‍‍‍‍‍‍‍‍‍‍‍‍‍


2、东侧区域全新规划后,引入三个年轻潮流向品牌。‍‍‍‍‍‍‍

该区域位于LOFT与南北座连廊之间,此前以专业运动品牌为主(在当年还属热门品类)。但在当今商业环境下,显然不适合再占据以ACGN客群为主导的L3的核心界面。‍‍‍‍‍‍‍‍‍


调整过后,chuu、BONELESS、a blueberry三个品牌一字排开,与第1点所述类似,这些品牌也属同一调性氛围,常见于多个项目中各为“邻居”,同时在连锁化和品牌认知度上则要高于南座L2的品牌,得以匹配L3所占据的更高权重。‍‍


而连廊区域的小面积铺位,SONY移位后引入crocs让整个区域品类组合更为协调。‍‍‍‍‍‍‍‍


如此构成的服装零售氛围,既让L2、L3在定位方面有所关联又有所错位,逻辑在线。‍‍


3、界面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SPAO到chuu等4个品牌的先后开业,项目在店铺设计方面做了一处微调——即让品牌的楣头延展到回廊的外圈区域并完成包柱,与商场主指示位于同一界面。如此一来,无形中扩大了原本相对内收的店铺形象,同时也能与拥有超高挑高的L3在视觉上更显协调。‍‍‍‍‍‍‍‍‍‍‍‍‍‍‍‍‍‍‍‍‍‍‍‍‍‍‍‍‍‍‍‍‍‍‍‍‍‍‍


此前同楼层的LOFT、AIMEEWQ长期保持贯穿到顶的店铺形象,而此次则是通过另两个区域的调整,完成了整层相关logo界面的统一规划。‍‍‍‍‍‍‍‍‍‍‍‍‍‍‍‍‍‍‍‍‍‍‍‍‍‍‍‍‍‍


4、西南侧持续引入网红餐饮品牌。‍‍‍‍‍‍‍‍‍

该楼层的西南侧是飞天梯的上行口,背后则是玻璃幕墙,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以及充裕的公区外摆条件,因此饮品业态一直是该区域的主要规划方向。‍‍‍‍‍‍‍‍‍‍‍


手扶梯的东侧一直被星巴克所占据,商场的品牌调整主要位于手扶梯的西侧。此轮调整过后,引入楼下酸奶和果呀呀两个品牌。


前者是品牌首次进驻到主流购物中心,后者则是来自长沙的热门饮品,具有稀缺性且对年轻消费者更具吸引力。鉴于到该楼层的大自然客流以及位置条件,符合甲乙方的供需关系。


至此,能看到南座L3在铺位规划、品类、品牌风格定位、设计等各方面都有所改变,也许因为时间跨度大,未有大改大造的颠覆感,但在阶段性梳理后能够感受到这一持续的调整拥有明确的方向,完成度也不错,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绝对是属于说得出逻辑的上乘案例。‍‍‍‍‍‍‍‍‍‍‍‍‍‍‍‍‍‍‍‍‍‍‍‍‍‍‍‍‍‍‍‍‍‍‍‍‍‍‍‍‍‍‍‍‍‍‍‍‍‍‍


当然对项目整体而言,结合近年的翻红,理应抓紧这个时间窗口,对更多楼层区域位置进行持续高效梳理,让我们看到项目不止有IP力量,还有商业能级。‍‍‍‍‍‍‍‍‍‍‍‍‍‍‍‍‍‍‍‍‍‍‍‍‍‍‍‍


商业咔
商业独立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