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几本书

文化   2024-10-28 22:30   广东  

读过的书,很多都忘了,有的写了书评,有的则是读了就算。下面几本是最近读过的,记几笔。  

  


01《误读》 安伯托·艾柯

  

安伯托·艾柯,意大利著名的符号学家、小说家以及藏书家,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书在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像《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之乐》《别想拜托书》是关于书的书,《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是小说,《悠游小说林》是文学理论,《带着鲑鱼去旅行》是专栏文章。

  

《误读》也是专栏合集。艾柯以戏访的方式去谈论文学作品、电影和其他文本,纳博科夫著名的《洛丽塔》写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青春少女之间的不伦之恋,艾柯则据此写了一篇《乃莉塔》,与洛丽塔相反,文中的“我”执迷于上了年纪的老妇。

  

他故意给历史上的重要名著写退稿信,被退稿的包括《圣经》《奥德修斯》《神曲》《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他煞有介事的点评着这些作品,狠狠的讽刺了一把出版商。他还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呈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的情景,对电视的愚蠢和无聊一点不留情面。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但同时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书,如果要懂得艾柯的讽刺意味,得先懂得他所戏访的对象,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储备,则是两眼一黑,啥也看不出来。就像冷笑话得找到笑点,读这些文字,也得找点艾柯的“刺点”。

  

所以,这是一本创意十足,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读的书,这是一本暗号,如果你接得上头,会觉得有趣,如若不是,则一头雾水。

  

  

02《旅行人札记》 陈嘉映

  

陈嘉映是哲学界有名的学者,不过这本《旅行人札记》则非学术著作,而是一本旅行书信集。这本书写作于1981年,那一年陈嘉映还不到三十岁,准备在国内做一次长时间的旅行,一则是饱览大好河山,一则还是要见老师、查资料。

  

他从北京出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再由南至北,一路经过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江苏、上海等地,耗时二个月。

  

这本书是他一路上写给家人、朋友的信件。游记有许多写法,有人回家以后再娓娓道来,有人以日记为体,一日一日记下去,陈嘉映则是写信,写信的好处是,读者自然的成为了信件的对象,和作者一起,一路一路的走下去。坏处则是过于松散,没有保罗·索鲁式的游记读起来酣畅。

  

学人写游记,毕竟不如文学家,虽可读,却总是差了一味。

  

  

03《遥远的星辰》 罗贝托·波拉尼奥

  

罗贝托·波拉尼奥这几年在国内收获了不少读者,一本《2666》让许多人神魂颠倒。《遥远的星辰》则是一本小书,如果你想在进军《2666》这样的大部头之前先了解一下巴拉尼奥的风格,也许《遥远的星辰》是个不错的选择。

  

《遥远的星辰》讲述了影子般的诗人卡洛斯•维德尔的故事,据说这个故事与《美洲纳粹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由于我还没读过《美洲纳粹文学》,所以具体是怎样一种关系,搞不清楚,只大致得知这一本书脱胎于那一本书。

  

这正是拉波尼奥的风格之一,他拥有自己的“小说制造系统”,总是可以从一本书中产生另一本书,这样他的作品都产生了互文性,而他也建起了自己的文学世界。

  

不过,我并没有从这本书里读出让我身心为之一振的好来,也许我得多读点再说。

  


04《像我这样一个读者》西西


西西是香港著名的小说家,这是她的“阅读笔记”。

小说家看小说,和普通读者不同,与批评家也不同,她更看重故事,她在这本书里很少去分析一本书的好坏,一个作家的风格等等,她做得最多的是复述故事。

这很有意思,如果你恰好看过那篇小说,可以看出西西是怎样拆解重组那个故事然后再讲出来的。而如果你没看过,则正好可以因此遇见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并顺着这些故事,去找到那些书来读。
  

故事的力量,永远比解说要强。

好像还有另一本和这本书体例相同的,叫做《传声筒》。这名字倒是很符合的。下回找来看。


- 感谢关注 -
魏小河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

魏小河流域
这里有魏小河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