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么汗服什么药,见汗配药

文摘   健康   2024-10-27 16:48   江苏  
我们每个人都会出汗,病人也会出汗,通过汗液我们就可以了解病人的病情,并根据病情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调理,为此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了一系列与汗相关的治疗药物,今天小编就将其介绍给大家。

1、油汗→三妙散。
组成:槟榔、苍术(生)、黄柏(生)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干撤肚脐;治湿癣,以苏合油调搽。

2、水汗→五苓散。
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株(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6g)半两。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3、粘汗→三仁汤。
组成:杏仁五钱(15g),白蔻仁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半夏五钱(1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4.臭汗→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两升,分二服。现代用法:水煎煮。

5、黄汗→芪芍桂酒汤。
组成:米醋200毫升,黄芪70克,芍药40克,桂枝40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400毫升煎取汁500毫升,分为3次服,1日1剂。
适应证:治疗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

6、红汗→三黄泻心汤、导赤散。
三黄泻心汤
组成:大黄10g,黄连5g,黄芩5g。
用法用量:水煎取液250ml顿服。
功效: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6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7、脱汗→独参汤、四逆加人参汤。
独参汤大家一看就知道,就是这个方子只有一味中药,那就是人参,当然这支人参,需要有一定的年头,它的功效才好。
清代名医陈修园认为,“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这些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能生血。产妇大出血的情况下,人体元气势必脱离,只有大补元气的人参,才能救人于危难的时刻。
独参汤主要用于救急,既然是救急,就不能跟平常一样,煎得那么多。一则,喝药浪费时间和精力;一则,煎得太多,药效不够浓厚,所以独参汤的煎服方法是浓煎,而且是第一煎,煎的时间可以快点。
四逆加人参汤
组成:附子(15克) 干姜(2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30克)
功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症仍在者。
用法:上四味,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二合(240mL),去滓,分温再服。

推荐阅读:


十分钟学会中医简单号脉法
号脉诊病动态图,快来学学
揭开中医“把脉”的神秘面纱
中医脉诊的浮沉意思
最新版:经络穴位动态图



1、本号资料来源于网络,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发站内短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2、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无糖时代
无糖时代是糖友相互交流锻炼身体,降糖过程,保持心情娱乐的平台,也欢迎其它追求健康长寿的朋友交流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