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起源
光福玉雕文化对朱玉峰的影响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光福人,朱玉峰与玉雕结缘,似乎是命运早已铺就的道路。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朱玉峰的眼中闪烁着怀念与感慨:“当时选择这个行业,主要是受到了我们光福这边氛围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光福镇办起了玉雕厂,我的叔叔伯伯,包括我的母亲,都从事这个行业,村里开了东风工艺厂,邀请了扬州、上海等地的老师傅来传授技艺,这对我们光福的玉雕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个年代,玉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解决村民就业、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朱玉峰在长辈们的熏陶下,逐渐对玉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在师傅们的手中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我深深被这种神奇的变化所吸引。”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一干就是30多年。
谈及坚持至今的动力,朱玉峰坦言:“喜欢,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才能坚持下去。尽管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人转行,但我依然坚守在这里,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
坚守匠心
玉雕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在玉雕行业深耕多年,朱玉峰对于如何评判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有着独到的见解。
“首先,要看材质。”他解释说,“玉的材质是决定其价值的基础,细度、油度、纯度都是评判材质好坏的重要标准。好的材质,如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因其细腻温润、油脂感强而备受追捧。”
除了材质,设计与工艺也是决定玉雕作品价值的关键因素。
“设计要新颖独特,能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审美观念;工艺则要精细入微,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精心雕琢,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朱玉峰强调,“只有材质、人文、工艺、设计各方面完美结合,才能提升玉雕作品的整体价值。”
然而,近年来玉雕市场的行情却不容乐观。
朱玉峰指出:“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好的玉石越来越稀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同时,网络商家的涌入,虽然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但也带来了无序竞争和假冒伪劣的问题。一些商家利用黑科技手段,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朱玉峰表示:“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坚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用高品质的作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玉雕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苏作之韵
苏作玉雕与苏州传统文化的融合
提到苏作玉雕,朱玉峰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自信。“苏作玉雕以其精细、典雅、温婉的特点而著称,这与我们苏州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解释说,“北方玉雕作品大气豪迈,而苏作玉雕则更注重细节处理,追求小而精、细而美的艺术效果。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受到了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影响,也融入了苏州园林、苏绣等传统艺术的精髓。”
在朱玉峰看来,苏作玉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每一件苏作玉雕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苏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正是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让苏作玉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与赞誉。
在朱玉峰的作品中,繁与简、传统与现代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既注重细节的雕琢,追求工艺的精湛;又注重整体的布局与构思,追求意境的深远。
“繁复和简约各有其美感,没有偏爱哪一种。”朱玉峰说,“我更提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理念。无论雕琢庄重的大型器皿,还是灵巧的小型器皿,我都遵循一个原则,即体现器型之美,彰显不同玉料的质感。”
正是这份对美的追求与执着,让朱玉峰的作品在业界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珍藏。
在朱玉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匠人的执着与坚守,也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创新与追求。他用一双巧手,书写着苏州玉雕的传奇;他用一颗匠心,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