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的主题是“祝您‘逼班’快乐”。最近大家常说“逼班”,用来形容上班不快乐却又不得不上的状态,比如“今天这个‘逼班’就先上到这”“这个‘逼班’我非上不可”。我最早说这个标题时,有人觉得太俗。我觉得标题可以换,但我们得直面上班创意、快乐丢失的问题。在此我不想祝大家事业有成,而是希望大家“逼班”快乐。我主要分享的是个人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慰藉,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我猜工作中第一个让大家不开心的事可能是工作意义感的缺失,加入创意行业的我们都想干大事,但实际上90%的时间在做机械重复、对自身技能提升不大的工作。我给大家讲个例子,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蒲剧团是个民间戏剧团体,规模近50人,有唱戏的、龙套、司机、敲锣打鼓的、会计等。他们的演出地点简陋,大多在村里会堂、祠堂,演出性质也多是红白喜事或节日庆祝。演员们从小练童子功,但收入很低,好的时候演出费150元不到,不好的时候几十块钱税前收入,而厂矿搬砖一天也有200元,所以不难理解他们面临着演员流失的问题。我问团长:“做剧团有什么意义?观众也不懂戏,就是聚一聚。”团长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省里听戏。”这让我触动很大,我们做海报时,比如调整LOGO大小、促销信息位置,看似没意义,但可能对电梯里想买东西的人很重要,甲方同学也可能因海报上促销信息的大小“背锅”。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自己角度否定事情意义,这是一种内耗,要从别人角度考虑。再讲个我大学同学的故事,当时我们在合肥上学,因北京老乡关系认识,他是物理系的。据他形容,他的工作就像在一口很大的锅里炒菜,一粒一粒放盐检测数值,直到炒咸,而且他们团队在实验前就知道大概的结果。我问他:“这样不是浪费科研经费吗?”他说:“这项实验对人类而言,需要无数的确定的负面结果,这样后人就能知道哪些不用做了,可进行其他尝试。”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客户有时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和决策都正确,但不能因没得到好结果就否定事情意义,而要看到背后对自己或别人的价值。这一部分我最想说的是,总有人把创意改得越来越“丑”。下图我们组的美术同学与她大学毕业作品和近期出街作品合照的对比,很显然她与毕业作品合照时精神状态更好,她还开玩笑让我评最佳员工(当然我在这就说今年北京天与空最佳员工是她)。今年上半年我们做的一个项目,为京东健康拍摄了微电影《纳兰的演讲》,讲述草原支教老师和学生互相治愈的故事。有一位老师,他选择去草原支教。在这个过程中,他本人也正与抑郁症作斗争。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京东健康在线医生的援助,一位来自武汉的医生不断地为他提供帮助。在支教期间,老师遇到了一个学生——小女孩纳兰,这个孩子因为奶奶的去世而出现了抑郁的迹象。老师原本打算离开草原,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留在了草原,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相互治愈的故事。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感人的微电影,尽管它有些长,如果大家有时间、兴趣和耐心,可以看一看这个故事。
项目中一个物料是海报,美术同学花一天时间做了两张海报,电影本身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但美术同学给海报做了超现实的处理。我看完觉得需要调整,于是没多想就自己用视频截图排版也做了一张。客户总监把所有海报发到群里让大家选,最后客户和同事更多选了美术同学做的海报,我很惭愧,但感谢组员没因我的审美而否定她的工作。
这件事背后我想探讨的是,那些掌握创意生死大权的人,无论是年轻的创意者还是资深的创意总监,无论是乙方的创意总监、组长,还是甲方的领导们,我希望大家不要过分自信于自己的审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权力。
还有Darren和松哥做天与空创意节海报,松哥干了20多年美术,海报改了很久,我当时开玩笑说字多,但松哥跟我解释了五分钟上面都是重要来宾和合作伙伴信息。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性。以那张海报为例,我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了它熬夜修改了无数次,连续多日都在努力工作。不论这张海报的美观程度如何——这本就是个主观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论,但至少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当你无需为某件事付出任何努力时,你却自认为能够做得比别人更好?这实在令人费解。确实,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中屡见不鲜。举个例子,假设我穿着一身衣服走在街上,突然有个我不认识的人走上前来,指着我的衣服说:“你今天的穿搭只能打45分。”我甚至不知道这45分是怎么来的。他留下这句话后便离开了,根本不给我机会询问如何改进,如何提升到60分或80分,这种情况在我看来非常荒谬。我想知道的是,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甲方公司,当我们雇佣某人,赋予他对某个创意生杀予夺的权力时,他究竟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提出更具体的改进方案,使项目变得更好,还是仅仅在试图让其他年轻的创意人员迎合自己的审美?在广告行业,经常出现流行什么大家就做什么的情况,比如流行散文大家都写散文,甲方要求视频时长改变大家就跟着改。如果只把创意行业衰退归结于客观原因,而主观忽略创意思考去迎合少数人审美的问题,我觉得这很愚蠢。最后分享一张我媳妇在世贸天街随手拍的照片,橱窗里有四个不同肤色、身材有区别的女模特,旁边有四个晒太阳的老太太。老太太在这个开阔区域晒太阳,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选这里,但我想很多时候我们考虑外界因素太多,却忽略了自己在乎的东西。老太太可能只在乎阳光好不好,不在乎周围环境对颜值、他人看法的影响。所以大家在工作中如果抱怨环境或觉得行业不好时,也可以尝试只关心自己想在乎的东西。整编|刘书艺 汪哲慧
排版 | 小光 审核 | 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