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重拳出击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

时事   2025-02-10 08:03   山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应保尽保 应退尽退

——我市重拳出击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

记者 南辽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民政部门加大对社会救助领域的督查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症下药、靶向施治,着力纠治社会救助领域“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问题。


  据了解,2024年4月以来,全市民政部门全面排查各类对象29430人次,累计纳入低保4195人次,纳入特困335人次,认定因病致贫206人次,实施临时救助326人次,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月报告制度、定期复核制度,动态退出低保对象6456人、特困对象429人,做到应退尽退。


办好实事,

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一次意外,导致盐湖区泓芝驿镇寨里村村民岳红婵全身79%大面积烧伤,丈夫为营救妻子,全身19%烧伤。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夕之间陷入了困境。


  2024年5月,泓芝驿镇政府民政助理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上报盐湖区民政局,在工作人员的主动协调下,帮助岳红婵申请到5.288万元的因病致贫救助和1万元的临时救助。通过叠加救助政策,有效缓解了岳红婵一家的困难。


  除此之外,市民政局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对我市身患尿毒症、自负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低保对象开展临时救助,目前已救助98人;研究制订《关于推进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流程的实施方案(试行)》,将低保办理时限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24个工作日;两次下发“案例工作法”,对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推动“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一系列民生实事,是民政部门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社会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转为主动救助的生动体现。


  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紧密围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督促民政部门以提高困难群众办事效率为核心,研究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市民政局紧盯重点环节,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听民意办实事”项目,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及时、更有温度。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主动推动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6件,综合运用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政策以及专介服务等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共惠及困难群众338人,救助资金39.1万元。


以督护保,

靶向纠治“人情保”“关系保”

  “人情保”“关系保”的存在,使得社会救助资源被错误地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人,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为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基层,通过现场走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重点围绕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救助对象精准性、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切实纠治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市民政局在低保救助方面存在工作人员‘青黄不接’问题,乡镇、村级办理人员更换频繁,新进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精准”“部分县(市、区)基层监测上报低保退出信息不及时,还有违规领取补助现象”……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纪检组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体制机制漏洞,有针对性地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醒函等,督促民政部门全面排查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推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市民政局在全面对照整改的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民政局立即对当前在册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复核,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同时,市民政局成立5个督查组,按照“三必谈三必访三必讲”(县乡村三级干部必谈到;低保户、特困户、突发困难户必访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整治工作要求、社会救助政策必讲到)工作思路,通过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核实、收集建议、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人情保”“关系保”整治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采取发布公告、通报、设立热线电话等措施,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纪检监察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市共发现纠治6类问题91条。其中,死亡人员多领取低保和特困供养金32条,服刑人员多领取低保金和残疾人“两补”26条,其他问题31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追回资金29万元,涉及“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的,已移交相关纪检监察机关。


完善机制,

源头防治“人情保”“关系保”

  彻底铲除“人情保”“关系保”毒瘤,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市民政局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待遇备案制度。凡低保经办人员或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申请低保待遇时,都要如实填写备案表。目前,对全市276名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纳入低保情况进行了登记备案。各县(市、区)民政局对备案情况逐项进行了调查核实,重点核查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情况,以及在申请、审核、审批等过程中是否存在“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坚决杜绝优亲厚友等违规问题发生。


  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市民政局先后下发《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合作方案》《关于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通知18个,切实做到资金发放及时、信息核对全面、动态管理及时、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社会救助资金起着极为重要的托底作用,特别是对很多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或突陷生存困境的人来说,能够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进监督,靶向纠治在社会救助资金落实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真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毛文琦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190001

运城新闻网
运城新闻网 运城综合生活门户信息网!发布权威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