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
作者:李雪娟
注册助理心理师,7年咨询经验
作者:温红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7年咨询经验
一旦关系进入回避和退缩的阶段,
修复就变得尤为艰难。
恋人吵架,男朋友却只会说“别哭了”……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到上救护车……
老公常年加班,很少回家,两个人形同陌路……
在关系中总是被指责,感受不到支持和接纳,要不要放弃……
高质量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又到底是什么让爱会“黯然失色”?
「“爱”究竟是什么?」
李雪娟
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或许,每个人对于爱的感受都有所不同。
例如,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对方为你准备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或是陪伴你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便感受到了爱。
在无助的时刻,对方的一个关怀,甚至是在孤独时有人相伴,这些都可能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存在。
心理学家查克·罗宾把“爱”定义为三个方面的体验。
//01 依恋
每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都非常强烈,因为这是人的基本需求。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当我们提及爱时,首先会感受到依恋,它给予我们安全感。
也就是说,我们愿意与另一个人长期相处,感受到被爱和亲近,这包括身体上的接触。
//02 关心
其次,我们希望在关系中能够体会到关心,这是爱的另一个方面。
当我们爱一个人时,便愿意照顾TA,希望TA过得更好,并尽力满足TA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希望对方能像我们对待TA那样对待我们。
//03 亲密
当我们感受到爱时,我们渴望与另一个人更加亲近,愿意分享我们的情感、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
比如,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孩子会兴奋地与你分享TA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或者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你也愿意与家人分享你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温红丹
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一位女士,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确诊高血压,但并无高血压家族病史。
她说,自结婚生子后,与公婆同住,家中矛盾频发,且每次争吵都异常激烈,甚至到了身心麻木的地步。
夫妻两人在处理孩子的事务,或是家庭重大决策如购车、购房等方面并无分歧,但情感方面的链接却出了问题,缺乏依恋、关心和亲密。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情感存在问题,或者爱的纽带出现裂痕,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长期情感不和、频繁争吵,还可能会引发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女性常见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乳腺问题等。
因此,如何改善沟通,使彼此能够感受到爱,让关系充满温暖,对于个人而言至关重要。
「学会辨识破坏关系的
'魔鬼式'的对话」
李雪娟
首先,我们要识别并揪出在关系中破坏和谐、引发冲突的行为模式。
//01“揪出坏蛋”——相互指责
在争吵的最初,人们往往想要揪出导致问题的“坏蛋”,这通常表现为相互指责的模式,即在遇到问题时,双方不是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是互相推卸责任,争论谁对谁错。
这种模式不仅存在于伴侣之间,也常见于工作或家庭成员之间。
以孩子作业未完成为例,母亲可能会责备孩子,而父亲则可能指责母亲没有管教好孩子。
这时,双方都可能感到委屈和不满,进而升级为夫妻间的争执。
原本只是关于孩子作业的问题,却逐渐演变成了夫妻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牵扯出过往未解决的矛盾或沟通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安全感受到破坏,爱的纽带开始松动。
//02 “抗议之舞”——自我防御
随着指责的加剧,双方可能进入第二个阶段——“抗议之舞”。
在这个阶段,夫妻双方可能都感到受伤或被指责,因此采用防御模式来保护自己。
如果双方没有停下来反思争吵的原因,并调整沟通方式,那么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进入冷战状态。
//03 “冷战僵化”——冻结与逃离
冷战阶段,即第三个阶段——冻结与逃离。
在这个阶段,双方可能长时间处于无解的状态,感到无助、麻木甚至绝望。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关系可能会面临破裂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及时识别并处理关系中的冲突。
以最近热播的婚恋节目《再见爱人》为例,其中的一些夫妻展示了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例如,杨子和黄圣依夫妇,杨子表现出强势和自我中心的特点,而黄圣依则显得较为被动和冷漠。
在他们的关系中,一方往往难以听到另一方的声音和需求,导致关系逐渐恶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关系中出现问题,也并不意味着无法修复。
通过反思、沟通和理解,双方可以逐渐改善关系,重建爱的纽带。
因此,在面对关系中的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入相互指责和冷战的泥潭。
温红丹
在关系初期,双方通常都怀有期待,并会尝试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期望和感受,尽管有些人可能不擅长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然而,当这些表达未能被对方看到或理解时,便容易滋生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相互指责。
在指责阶段,吵架便成为常态。
以杨子和黄圣依为例,我推测杨子可能属于那种忙碌且有一定权威性的角色,他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或意愿去应对争吵,这可能导致另一方感到说了也无济于事,进而对关系产生失望甚至绝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方希望沟通或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时,情绪较多的一方可能会开始回避,因为过去的经历让他们觉得沟通无效,内心充满了怨恨和委屈。
即使有机会表达,也可能因为对方缺乏耐心而难以被倾听。
这样的过程在许多关系中都很常见,不仅限于伴侣关系,亲子关系中也同样存在。
在咨询中,我们常遇到青少年在与父母沟通时遇到类似困境。
他们起初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发现父母虽然表面上听到了,却未能实际行动或支持,于是他们逐渐选择沉默。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再与自己交流时,往往已经错过了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最佳时机。
一旦关系进入回避和退缩的阶段,修复关系就变得尤为艰难。
因为此时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并改善关系中的负面循环,这需要双方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向您推荐
如果你也想要向咨询师提问,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填写问题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扫码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