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重庆检事儿"↑ 精彩随时关注
2024年12月2日,《检察日报》第4版刊登《从泄露商业秘密、“蚂蚁搬家式”职务侵占到兜售隐私——公司里的“内鬼”》一文,其中对永川区检察院、梁平区检察院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的经验做法进行报道,内容如下:
要点提示
✎从检察机关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来看,很多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都有“内鬼”存在,很多涉及软件源代码的侵犯著作权案件中也有“内鬼”的身影。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不少系公司内部人员作案,海量信息被“内鬼”以极低价格贱卖,然后层层转手、反复倒卖,延伸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最高检今年部署的“检察护企”专项行动,14项重点工作中就包括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开展对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背信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监督治理等。
遭遇“合伙人”背叛
原来,2018年,郭某、张某等4人共同创立了一家从事视觉芯片设计的人工智能企业。历经4年多时间,投入了近亿元研发资金,研发的芯片即将量产前夕,郭某却打算另起炉灶。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保护好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芯片研发数据。”王某和另外一名合伙人立刻来到公司机房,打开紧锁的房门,却发现机房里凭空多出一台电脑,正在拷贝公司数据。案发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查明,郭某利用其掌握的公司root账号权限,不仅违反内部规定下载了公司服务器上存储的保密文件,还违规上传至其个人网盘。
“从我们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来看,很多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都有‘内鬼’存在,很多涉及软件源代码的侵犯著作权案件中也有‘内鬼’的身影。”上海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部副主任陆川告诉记者。
“蚂蚁搬家式”职务侵占
今年10月16日,重庆市梁平区检察院检察官回访当地配送网格站,该公司经内部风控问题治理后,货物做到“当日到、当日清”。
“内鬼”成黑色产业链源头
为企业量身定制法律“防火墙”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猜你喜欢”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