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专家共识(整理自《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年第9期)

学术   健康   2024-10-17 16:43   北京  



     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可定义为通过特定的医疗、技术设备和知识而进行的医学治疗和监测。对于危重症患儿,际转诊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转运团队更专业、更高效的配合完成。《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刊发“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专家共识”,包括院际转运工作中的禁忌证、转运启动、转运前准备、转运交接、转运中监护、转运中干预、家庭支持、评价与记录8个方面,为指导临床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欢迎关注。


一、明确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相对禁忌证

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相对禁忌证:病情需要紧急处理;主要脏器功能不能维持,随时可能发生心搏骤停;必要时,转运前进行心肺复苏,稳定病情,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转运人员、设备和工具无法保证转运基本安全。

二、转运启动

患儿是否转运由负责转运和接收医生决定,特殊情况下的转运决策应考虑道德规范,符合患儿利益最大化原则。转运团队负责人协调救护车或医疗救护飞机的运输服务,并由其收集所有信息和建议,特殊病例与多学科团队商定计划,确保转运安全。转运团队与转出、接收医院之间始终保持有效沟通,转出与接收医院转运前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查、确定运输方式以及患儿对运输稳定性的要求,转出医院必须提供充分的患儿病情信息,帮助接收医院确定适当的转运级别及方式,就进一步治疗提供建议。转运团队的医护人员和司机应及时到达,最大程度减少延误。
转运途中患儿的医疗照护由医生总负责,转运团队成员熟悉各自职责。转运人员穿着合适的工作服,备荧光、高能见度的夹克或背心,以防路途中需要离开车辆。转运小组数量以保证转运工作及时和顺利完成为原则,依区域内转运工作量而确定。转运成员应携带通信工具,以便与接收单位沟通。在转运出发前与接收医院联系,确保床位可用,提供患儿最新情况以及预计到达时间。转运暖箱固定在专用位置,考虑到加速度可能对患儿产生影响,应确保患儿头朝车头方向,儿童及幼儿应使用5点式约束(5点:胯下、两侧腰际、两侧肩缝),禁止抱在手上或膝上。早产儿、新生儿及婴儿在暖箱内除使用固定带,还可使用棉质鸟巢将其围裹,暖箱内其他空余处用备用包被填满,避免患儿滑动造成磕碰伤。


三、转运前准备

1.设备准备
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配置适宜的生命支持类用物如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设备、移动暖箱、转运监护仪、电极片、除颤仪、转运呼吸机、插管用物、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氧气、穿刺用物等,如有经过培训和认证的人员,建议使用便携式超声仪。所有设备满电备用,并固定在与患儿同一水平面或低于患儿水平面。理想的氧气供应量至少为预期需求的两倍。基本用物如听诊器、手电筒、注射器、敷贴等转运物品放置在特定位置。配备充足的心脏复苏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镇静镇痛药物、肌松药物、抗凝药和其他抢救药物。冷藏药物确保转运过程中温度控制良好。转运人员应根据现场评估结果使用药物。
2.人员准备
危重症患儿转运必须由具备适当资质的专业转运团队进行。转运人员(不包括司机)应获得基础、高级生命支持认证,并熟悉转运程序和转运设备,充分了解患儿病情、诊治情况和潜在的转运并发症。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转运。建议由至少两名有丰富危重症患儿救护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护送,转运距离达400km以上或转运时间5h及以上时,应安排两名长途出车经验≥2年的司机共同转运。参与危重患儿转运的护士需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熟悉呼吸机应用,接受过儿童危急重症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具备较强的沟通应变能力。对于有ECMO支持治疗需求的患儿,需配备专业培训的ECMO团队。配备5G系统的转运医护人员均需熟悉5G转运系统。

四、转运交接

启动转运前,转出医院、转院团队及接收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进行三方沟通,医疗团队应对患儿病情进行深度交接,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病情发展、治疗情况、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转诊原因、转诊时间等;转运医生向患儿或家长说明情况,阐明患儿转运的必要性与潜在风险,征得患儿或家长同意,并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特殊情况请示上级领导,转运医院宜于到达前10min再次与接收单位沟通,确保交接无误。
1.转运前交接
转运医生、护士与转诊科室的主管医生、护士采用“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交接单”进行床边交接。建议采用标准化交接模式等进行闭环式沟通,突出“评估、建议”,加强对转运风险的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搬运方式。转运人员认真审核转运资料,包括转院小结、转运知情同意书、其他医疗机构治疗与检查的相关资料等,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并完成交接人员签名,双方确认完整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开。
2.转运后交接

院际转运抵达后的处置原则:病情危重患儿应享受绿色通道直接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收治专科,遵循先救治后补办住院手续原则;②转运团队与接诊医护人员通过口头交接和书面交接填写转运交接单,全面交接患儿病情,包括患儿一般信息、疾病信息、治疗信息、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并记录交接时生命体征,交接单双方签字确认;③转出单位填写转运交接记录、转运知情同意书:转运单位填写转运记录、转运知情同意书,必要时填写医疗急救病历;接收单位填写转运交接记录。转运过程涉及的所有医疗文书均拍照上传至病历系统保存,以备随时查看。


五、转运中监护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意识水平 、疼痛评分、生命体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等,合理设置监护仪报警范围。镇静患儿应考虑二氧化碳波形图监测。失去知觉、无法活动或运动、感觉或灌注受损患儿应关注预防压力性损伤。转运途中,可进行床旁血气分析,如采集难度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或通过观察潮气量、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间接判断,确保在转运途中对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可靠性、可行性及安全性。

六、院际转运中的应急管理

对于转运中出现的突发应急情况,应做好应急预案,保障患儿及转运人员安全。针对事件紧急程度,可先评估患儿病情严重性,再决定是否就近治疗,如发生气管插管脱出,条件允许时先予人工通气,重新调整插管位置或者重新插管并妥善固定。对于躁动患儿可适当使用镇静镇痛剂、肌松药,并充分考虑到患儿的自主呼吸。对于低体温患儿,应及时予保温措施,如暖箱快速复温、鸟巢式或袋鼠式保温。若出现转运人员突发疾病或死亡,转运车急刹车、抛锚、发生车祸、自燃,急救仪器故障,药物或氧气不足甚至用尽,管路折叠堵塞甚至脱落等突发状况时,为全力配合抢救,可联系交通部门进行联合转运。与转运途经地就近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协作,以便紧急抢救;其他应急事件如自然灾害、山体崩塌,可联合多部门共同处理应对。

七、家庭支持

院际转运家庭支持措施如下。①信息共享,需提前充分告知患儿家长或监护人转运获益及转运潜在风险,掌握患儿病情及家长意愿,达到信息共享,进一步保障患儿及转运人员安全;条件允许时,家长可与患儿同行。②知情同意,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签署“院外危重症患儿转运知情同意书”,参与转运风险管理,同时向家长提供接收医院的详细联系方式和确切地址,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和转运的安全感。③贯彻“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的照护理念,强调照护者、患儿及家庭之间的互利伙伴关系;对家长或监护人可能产生的压力、焦虑、愤怒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要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与其沟通时应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八、评价与记录

详细记录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情况,包括病情环境、治疗及干预等,建议使用标准化“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核查单”规范动态记录生命体征和各项参数,包括患儿一般信息、疾病信息、治疗信息、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及转运时间等。患儿从转运设备上转移到监护室病床上后应检查监护仪、机械通气及吸引装置等,并对患儿重新进行评估。任何不良问题或事件都应记录在案,以便审查和跟踪。收集、整理全程转运资料并评价转运效果。患儿出院后向转诊医院反馈诊疗情况和效果。

院际转运中应进行质控管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按降阶梯预案临床思维,患儿最高转运风险为再次心搏骤停,因此,转运医护人员要首先关注此关键问题,将风险评估、转运时间、转运规范程度、转运有效性、转运记录、转运满意度、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纳入转运质量评估内容。②通过转运前后的危重度评分以及转运途中病死率做出评估。建立转运患儿资料库,进行转运案例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③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转运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抢救能力、转运效率、转运规范程度、转运安全性等方面,以及转出医疗机构接受反馈表后的反映做出评价。


本文整理自《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年第9期(点击查看全文)

作者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 宁波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执笔:诸纪华 刘丽丽 胡静 陈文琼 陶怡 余碧艳 俞珍 岑慧萍 陈亚茹 李帅妮)

编排:郝淑龙 李伟杰

审核:曹作华 谢贞




中华护理杂志社
宣传报道卫生方针政策,报道护理学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护理教育方面的新进展,以及临床护理经验等。关注护理及相关领域的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