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做优顶层设计,做实基础建设,做强实战应用,构建起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智慧交管”体系,更好服务群众,最大赋能基层,让道路交通更安全更畅通。
打造全新
“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
走进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滚动播放全县交通路况,值班民辅警实时刷新路面视频,通过“定时定点+选时选段”巡查模式,依托电子警察、对讲机等远程调度,引导精准布警用警,及时解决道路突发状况。
“城区道路执勤组请注意,温泉路段出现交通拥堵,请立即前往开展交通疏导工作”。
“收到,立即赶往。”
清水温泉为中国十三大名泉之一,国庆期间,吸引大量游客来到温泉打卡游玩,交警大队通过对重点路段日常视频巡查加强疏导,在此基础上,每天还会安排警力上路巡检,结合情指中心、12345等平台数据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指挥中心将情况反馈路面巡警,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拥堵。
今年以来,围绕勤务模式转型升级和警务机制建设改革,全新打造了情报全面研判、指挥精准顺畅、勤务快速处置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即通过搭建的大数据模型分析研判全县道路交通实时动态和潜在风险,基于准确的数据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和管理策略,实时指令一线民警行动执行,实现了交通治理由单一管理向多元服务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点+路线、线上+线下”的日常管控模式,缩短出警半径和出警时间,快速处置路面突发事件,全力推动交通隐患排查由事后处置向前端感知转变,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构建完善
“数字化”智慧交管系统建设
清水县公安局“智慧交管”系统先后经过三期工程建设, 累计总投资1600余万元,全力推动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警察全覆盖、视频监控无缝隙。在全县国省道、城区道路和农村道路建设前端感知设备600余路,在G566线事故多发地点建设5套弯道预警系统,城市区域中心建设3处高空瞭望设备,国省道重点路段建设4处人脸识别卡口。同时,还对城区32个路口交通组织优化和信号灯智能化改造提升,实现“一键绿波”,极大提高城区道路的通行效率。
“我们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以城乡道路交通治理为突破口,打造‘研判预警、高效灵活、靶向打击’智慧交管系统,不断推动道路交管工作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全力营造更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苏滨介绍。
“您的车辆未停在指定停车位置,影响他人出行,请把您的车停到指定停车位置。”指挥中心民警正在通过电话向居民马先生进行温馨提示,居民马先生也同步收到短信提醒正前往驶离。
“智慧交管系统的建成,节约了大量警力,现在有‘电子警察’24 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交通违法行为可以实时抓拍。过去,一些驾驶员抱有侥幸心理,随意闯红灯、逆行,给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如今,这些设备的使用让驾驶员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警大队民警刘刚说。
此外,为全力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在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劝导站65个、完成“三必上”“五必上”治理 53 处、安装减速带 509 处、视频监控62个、卡口50个、可视语音对讲系统5套,为农村道路提供安全保障。同时,深化“交所合一”管理模式,整合乡镇交警中队和派出所警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 87%、57%、90%和87%。
聚力搭建
专业人才“蓄水池”
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汇聚了一批具备交通管理、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人才,现有8名民辅警组成,结合县域交通管理实际,成功搭建7—9座面包车监管模型和20条以上违法王2个实用性大数据模型,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拓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定期组织成员民辅警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交通管理理念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交通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字段筛选,可以分析到我们想要的数据,这个SQL语句好像不对”在指挥中心民警围在一起讨论大数据建模。
交警大队创新常态化培训和学习研讨手段,开设“微讲堂”“微论坛”等系列活动,以此来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发挥人才在行业内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开展30期活动,参与学习和研讨人数达3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