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探索传统建筑复兴的先驱与巨匠——《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吕彦直研究》

文化   2024-10-11 10:53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吕彦直研究》

作者:达志翔 周学鹰

定价:130.00元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6

书号:978-7-5533-4754-7

传主简介

吕彦直(1894.7.28—1929.3.18),安徽滁县(今滁州)人,出生于天津。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专业,接受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后回国在上海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先后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竞赛中获得首奖,并成为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他探索出一条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引领我国传统建筑民族复兴浪潮,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被学界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吕彦直研究》是关于吕彦直的研究专著。吕彦直是引领民国前期我国传统建筑民族复兴浪潮的巨匠,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被学界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本书在充分挖掘利用民国时期报刊、杂志、公文、书信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私人收藏的档案、文稿等,系统考察吕彦直的生平、作品与文存,从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遗产保护三个角度论述其建筑设计思想,观察和分析他在建筑设计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厘清其中西合璧之源,揭示他的杰出设计才能,从而客观、全面地看待他为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留下的宝贵遗产和深远影响

吕彦直中文签名(黄建德提供)

作者简介

达志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建筑、建筑遗产学、艺术设计学等,多篇论文发表于C刊、核心期刊,多次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周学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东方建筑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东方建筑研究、建筑遗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已出版著作《徐州汉墓》、《解读画像砖石中的汉代文化》、《中国江南水乡建筑文化》(合,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各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目录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天妒英才:吕彦直生平

  第一节 出生与家世(1894—1902)

  第二节 求学经历(1902—1918)

  第三节 追随茂飞(1918—1922)

  第四节 回国发展(1921—1925)

  第五节 声名鹊起(1925—1929)

  第六节 患病与逝世(1925—1929)

  第七节 未竟事业

  第八节 几则吕彦直略传辨析

  第九节 小结

第二章 伟人陵寝:巍巍中山陵

  第一节 中山陵建设缘起

  第二节 吕彦直夺标经过

  第三节 中山陵建设与吕彦直监工

  第四节 吕彦直逝世与中山陵善后

  第五节 中山陵中轴线单体建筑意匠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纪念杰构:泱泱中山堂

  第一节 中山堂建设缘起

  第二节 吕彦直夺标经过

  第三节 中山堂建设与吕彦直监工

  第四节 吕彦直逝世与中山堂善后

  第五节 纪念堂中轴线单体建筑意匠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流芳千古:吕彦直作品与文存

  第一节 吕彦直设计作品

  第二节 吕彦直文存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瑕不掩瑜:吕彦直建筑思想

  第一节 吕彦直建筑设计思想

  第二节 吕彦直规划设计思想

  第三节 吕彦直遗产保护思想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启示来者:吕彦直建筑遗产

  第一节 有形之遗产

  第二节 无形之遗产

  第三节 小结

结 语

  一、创新与收获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吕彦直作品及文存相关档案与文献

  吕彦直( 1894—1929 )年谱

吕彦直在巴黎之童年照纪念卡(吕彦直外甥罗兴旧藏,黄建德提供)

本书研究方法

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的翘楚,吕彦直在荣膺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首奖后声名鹊起,享誉中外;同时,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国家工程,亦吸引全社会极大关注。因而,当时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对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及其设计者吕彦直多有报道、介绍或记载。这些散落在故纸堆里的文献资料本难找寻,但得益于长期以来的数据库建设,检索、获取这些文献成为可能。为此,我们获取到“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历史文献总库· 近代报纸数据库”“中国历史文献总库· 民国图书数据库”“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瀚文民国书库”“民国文献大全” 等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系统检索、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重要支撑和依据。

因英年早逝且无子嗣,吕彦直去世后的部分遗物交由其生前挚友兼重要合作伙伴黄檀甫保存,据称共有一百多件(套)。1956 年和1986 年,黄家曾两次向南京市捐赠该批文物,其中包括南京中山陵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和中山陵奠基礼上展出的木制模型等在内的重要文物。2012年6月1日,适逢孙中山奉安大典83周年之际,黄檀甫哲嗣黄建武、黄建德两兄弟再次捐赠剩下的四十多件(套)文物 。目前,这批文物主要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孙中山纪念馆等机构,除公开展陈部分外,难窥全貌。为此,我们联系到黄建德先生,得其鼎力相助,获得大部分文物的照片或复印件;蒙其慨允,用于本研究中,以资说明、佐证和深化关于吕彦直的认识。

除上述黄檀甫及其后人保存的文物资料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与吕彦直设计作品或人生经历相关的图档、文件等分散收藏在各档案馆中。例如,吕彦直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的设计作品、学籍卡等资料收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档案馆( Kroch Asia Collections),吕彦直协助设计金陵女子大学的图纸、文件以及给茂飞的辞职信等资料收藏在耶鲁大学档案馆,吕彦直参与设计的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图纸收藏在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中山陵设计图纸及文件收藏在南京市城市城建档案馆(有可能是黄檀甫1956年所捐赠),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图纸及文件收藏在广州市档案馆等。这部分资料,我们通过实地踏访、查档、调阅、影印或邮件书信沟通等方式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引入文中,既存其真,亦利其用。

民国距今并不遥远,与吕彦直相关的一些人物,其泽裔(如前述黄檀甫哲嗣黄建德、黄建武等,吕彦直长兄吕彦深后人薛晓育等)尚有在世者。这些亲友们的回忆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吕彦直的信息,弥足珍贵。为此,我们将通过口述的方式,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获取相关信息,以丰富和深化关于吕彦直的认识。同时,我们意识到,由于时间、年龄及其他个人因素,回忆具有模糊性、主观性等特征,因而我们将结合获取到的民国档案或文献以甄别、验证,以求尽可能可靠、准确。

当然,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前辈学者们探究的基础之上,因而对既有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必不可少。这部分资料我们主要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工具搜集,并运用文献管理软件( Note Express)整理、分析。

除上述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外,在论述过程中,本书还将运用比较与归纳等研究方法。例如,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共计收到中外应征方案四十余种(套),最终遴选出获奖作品十份,我们对这些获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吕彦直所提交方案的特点、价值和设计意匠。而在分析吕彦直建筑思想时,我们将在分析吕彦直设计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其本人在有关文存中阐述,总结归纳其建筑设计理念与思想等。

阅读丰富心灵


扫码关注
明窗数编在
长与物华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学界知名公益平台,学术前沿发布地。每天坚持更新全球范围内历史学新书、新刊、会议资讯、经典论文、人才招聘等学界动态;偶尔分享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