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增速,汽车史上罕见。
2020到2023年,比亚迪年销量从40多万辆狂增到超300万辆,3年暴涨7倍多。
▲比亚迪汽车近几年销量(单位:万辆)
2023年,比亚迪销量冲进全球前10,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有。
10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超50万辆,刷新中国纪录;今年销量有望破400万辆,全球排名再度上升无悬念。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吃掉合资品牌市场份额;2021年,中国车市还由合资品牌主导,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在40%左右;现在完全逆转,自主品牌份额已破60%。
▲主流合资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图据乘联会)
在海外市场,比亚迪已进入96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东南亚、南美洲建设多个生产基地。今年1~10月,海外乘用车销量近33万辆,同比增幅超100%。
汽车史上第三次“大卷”,正在从中国市场启幕。如果说,第一次大卷的“卷王”是引入流水线装配的美国福特,第二次的“卷王”是发明精益生产方式(TPS)的日本丰田,毫无疑问,这一次“卷王”是中国的比亚迪。
▍车价降,利润涨
5月28日,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比亚迪秦L DM上市。
秦L DM是一款长度超过4.8米的中级轿车,零百加速7秒多、综合续航2100公里、百公里亏电油耗2.9L。而它的起售价压到了10万以内,9.98万元起。
上市仅仅5个月,秦L DM的单月销量直逼4万辆,10月份已冲到汽车销量总榜第二。
它的性能、配置、能耗、价格、使用成本,它让人瞠目结舌的销量,上到帕萨特、凯美瑞、雅阁,下到速腾、卡罗拉、思域,合资品牌B级、A级轿车无不感到阵阵寒意。
秦L DM是比亚迪今年向车市投放的重磅炸弹之一。回顾这轮大卷,比亚迪祭出的第一个杀招是“油电同价”。去年2月,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上市,插混车型破天荒地降到10万元以内,成为本轮车市价格战的一大引爆点。
▲去年初,秦PLUS DM-i冠军版以9.98万元低价冲击燃油车市场
一年之后,杀招升级成“电比油低”。
今年2月份,比亚迪推出秦PLUS荣耀版,起售价拉低到7.98万元,突袭合资品牌入门级燃油车腹地。
秦家族打头阵,宋家族、汉家族,以及海洋网的海鸥、海豹、海狮等车型,以一轮轮降价攻城略地,合资品牌被卷入降价大战,豪华品牌也未能幸免。
对手们疲于应付,比亚迪在销量和营收上一路狂飙。
财报显示,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净利润为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
第三季度,在全球最赚钱的10家汽车公司中,比亚迪名列第7;而这10家公司中,绝大多数利润都出现大幅下滑,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保持了增长。
▲三季度全球最赚钱的10家汽车公司利润情况(图据界面新闻)
▍比亚迪在卷什么?
比亚迪这一轮销量的爆发,发端于2021年。
这一年,比亚迪的招牌插混技术DM-i发布,搭载DM-i的秦PLUS、宋PLUS等车型陆续上市,比亚迪的销量从上年的41.6万辆,直接拉升到74万辆。
▲2021年初,比亚迪发布DM-i插混技术
2022年,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向纯电和插混。从此,完全“电驱化”的比亚迪,销量一飞冲天。
“电驱”有何神奇之处?为什么比亚迪可以借此华丽转身,名利双收?
所有制造业的利润,都来自于降低成本;而现代制造业降低成本的不二法门是“省工省料”。
在手工业时代,省工或者省料,往往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所以“偷工减料”是个贬义词。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现代制造业的精髓,就是比拼“省工省料”,或者说,是比拼效率。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
“所谓效率,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放弃笨拙的做法,用我们已知最好的做法去工作。”
在1910年代汽车史上的第一次“大卷”中,福特率先引入了流水装配线,实现汽车“批量复制”,把汽车从手工制造带入机械制造时代。大规模生产实现了“规模效应”,产量越大,分摊到每辆车上的人工和物料成本就越低,而且,“流水线上打螺丝”不再需要高技术的工人——这就是福特式“省工省料”。
流水线上生产的福特T型车,靠价格低廉和可靠实用,把当时的大多数手工汽车制造商“卷”出历史舞台。
▲福特的流水线终结了汽车的手工制造时代
汽车史上第二次大卷,是二战以后,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快速崛起。在汽车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日本用30年的时间连续超越法、英、西德、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丰田的秘密武器是TPS(丰田制造方式),在制造各个环节上“彻底消除一切浪费”。TPS把汽车制造中的“省工省料”做到了极致,并以高超的质量控制,让丰田车获得可靠耐用的盛誉。在TPS加持之下,丰田成为全球销量最大、最能赚钱的汽车公司。
汽车控制成本的探索一直在持续,现在,行业最流行的“省工省料”技术,是模块化平台,通过多种车型共用零部件模块来降成本。
汽车业每一次“大卷”,都是以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的本质,是成本控制能力的交锋。
史上第三次“大卷”,正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演,价格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车价整体上被削去四分之一。
但新一代“卷王”比亚迪,卷的重点和前两次判然有别。福特和丰田,都是在汽车的生产方式上卷,而比亚迪,这次卷回了汽车本身,重新定义了汽车的动力架构,用“技术压制”的方式,卷出销量和利润。
▍“电进油退”出奇迹
算起来,DM-i已是比亚迪的第四代DM技术。2008年,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插混车F3DM,此后在插混技术上持续探索各种可能性,中间一度面临绝境。在王传福的咬牙坚持下,终于在十几年后柳暗花明。
▲比亚迪F3DM是全球首款量产插混车
到DM-i,比亚迪终于跑通了插混技术逻辑,“以电为主”的双电机串并联结构,在“油”与“电”之间找到了绝妙的平衡。在DM-i技术加持下,汽车史上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插混车型发生“基因突变”,变得动力强、油耗低、配置高,而且,售价比起油车还不贵。
此前的同级合资燃油车,如果能达到比亚迪秦L DM的性能和配置,售价至少贵一倍,日常使用成本至少要高一倍。
插混技术突然焕发勃勃生机。这是汽车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在很多人意料之外,而又属情理之中的一个大事件。
汽车正在由机械产品向电气产品进化,电气系统对提升汽车的效率和安全舒适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实际上,汽车电子部件的比重近几十年飞速提升,现在就算一辆纯燃油车,电气部分所占的成本也已高达40%左右。
▲电子部件在汽车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电子部件控制着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工作,让汽车油耗大幅降低;ABS、ESP、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系统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电控车窗、座椅和电子娱乐系统让开车更便利舒适。
自1990年代后期出现油电混动系统后,电机直接参与了汽车动力,协助发动机工作以降低油耗。此后,工程师们持续探索电机和发动机工作特性,尝试各种搭配方案。
直到2021年,比亚迪DM-i发布,大家才恍然发现,原来“大电池+电驱为主”的插混方案,可以让汽车油耗大降的同时,还能迸发出惊人的动力。动力和油耗之间的矛盾困扰了汽车业几十年,DM-i让场面突然变得和谐了许多。
比亚迪埋头研发插混十几年,终于一朝开悟,彻底想通了电机、发动机各自的功率和效率特性,搞出了“电驱插混”这种极为精妙的“钻石动力”。
▲比亚迪DM尝试过多种技术方案
回顾这一历程,比亚迪除了敢想、敢干、敢坚持,还需要一点好运气。
比亚迪DM-i一出,在汽车技术界的影响仿佛“一语点醒梦中人”。插混从一门濒临灭绝的技术,瞬间成了炙手可热的显学,插混车型一夜之间成为销量暴增的明星。此后,国内其他品牌迅速跟进,不时推出新的插混车型,技术上大同小异,性能和能耗都有出色表现。
▍真相就是“电驱”之中
DM的技术原理且不讨论,它既有油车的发动机,又有电动的“三电”,看上去成本应该很高,比亚迪是怎么做到不断大降价还能赚钱的?(有关比亚迪“电驱插混”的技术发展,可参看《大电池触发“基因突变”,比亚迪DM-i为插混改命》一文)
相比起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的效率和控制精度更高,而且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可以高度集成。
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能集成几十亿个晶体管,处理极其复杂的任务,而且能耗很低。
比亚迪的DM是“电驱”插混,本质上是电动汽车,发动机主要用来发电。在设计上,这套系统尽量减少机械结构(比如没有复杂的变速箱),并把电气部分高度集成。
比如五代DM全球首次实现“三脑合一”,整车控制、驱动电机、发电机只用了一颗高算力MCU芯片去控制。
再比如五代DM的动力域控制是“七合一”,整车控制、双电机控制、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器等七大部件,浓缩到了一个小盒子里。
▲比亚迪DM系统零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电气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功能复用”。
比如驱动电机用的功率器件,又能在停车时供车载充电器使用。
“高度集成”和“功能复用”可以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对于控制成本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零部件数量和装配环节,是另一种方式的“省工省料”。
机械部分做减法,电气部分高度集成,插混也不需要太大的动力电池,再加上销量疯狂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比亚迪把插混车型从“油电同价”一直干到“电比油低”。
▍为什么是比亚迪?
比亚迪靠一己之力,把插混技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还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让插混成为主流技术。
▲今年5月底发布的第五代DM油耗又创新低
为什么只有比亚迪行?
从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起,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目标就是要做电动汽车。生产燃油车,研发发动机、变速器等燃油车技术,只是“以油养电”的权宜之计。
2008年推出的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车F3DM,本质上也是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电动汽车”。
比亚迪的战略重点和看家技术是电池、电机、电控之类的电动化技术,但涉足燃油车让比亚迪有了更完整的技术视野,也有能力去尝试电驱和传统燃油车技术的多种融合方案。
正是比亚迪顽强的“电动基因”和“电车思维”,才会最终催生出高效的“电驱插混”;而竞争对手们仍惯于从“油车思维”出发去考虑混动技术,难免裹足不前。
和亨利·福特一样,王传福还热衷于大搞“垂直整合”,不管是油车电车,几乎全产业链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不但让比亚迪有强悍的成本控制能力,还获得了跨领域的技术整合能力,在“油与电”的融合中,不断有技术上的“神来之笔”。
比如第五代DM中,电池、座舱和前机舱三部分的热管理系统融为一体,既显著降低能耗,又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这种跨领域的集成设计,只有比亚迪这种既能研发生产电池、又能研发生产几乎所有燃油车、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垂直整合”企业才会萌生这种思路,并有能力去实现。
▲“垂直整合”让比亚迪获得跨领域技术融合能力
换句话说,不少汽车公司也在跟风走“电驱插混”技术路线,但很难追上比亚迪,因为你猜不透他下一个“奇思妙想”会是什么;比亚迪的赚钱能力也不好模仿,因为除缺乏强悍的“垂直整合”外,你猜不透他下一步“省工省料”的点又在哪里。
转载内容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