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爱是一种才能,个性自由才能学会真爱,爱是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成熟的爱是主动爱人而不是等待被爱

文化   2024-10-14 12:01   黑龙江  
《爱的艺术》是由德裔美国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于1956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弗罗姆在书中探讨了人类情感的核心——爱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但弗洛姆告诉我们爱的能力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个人的成长和不断的学习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就像学习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一样。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写道:
“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而告终。”
不去学习爱,就容易错把激情、控制或忍耐当成爱,这种爱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很有可能演变成冷漠、痛苦或者憎恨,最终导致爱的失败。
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需要智慧和努力去实践的艺术。
1
个性不自由的共生性结合家庭,不可能生长出爱的能力。
在经典小说《苔丝》中,农村姑娘苔丝婚前曾遭到花花公子阿厉克的诱奸,贵族出身的丈夫克莱尔因为不能接受这件事,在新婚之夜离开了她。
丈夫的离开,让苔丝的生活陷入困境,而此时苔丝的父亲又去世了,妈妈和六个年幼的弟弟妹妹流离失所,她给克莱尔写信求助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这个时候,阿历克再次出现了,他谎称克莱尔永远不会从巴西回来了,并以为苔丝的大家庭提供帮助为条件,迫使苔丝成了他的情妇。
在这种关系下,阿历克居高临下,经常侮辱和讽刺苔丝,苔丝因处于被资助的地位,只能忍耐阿历克的精神虐待。当苔丝的丈夫克莱尔回心转意来找苔丝的时候,苔丝悔恨交加,在一次冲突中用餐刀杀死了阿历克。
这场悲剧的根源在于苔丝和阿历克的共生性结合,阿历克爱苔丝的美色并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而苔丝需要钱来改变家庭的贫困,只能忍气吞声。
这种共生性结合家庭由受虐方和施虐方构成。受虐方以使自己成为别人的附属品的方式来摆脱孤独或贫穷,他们在家庭中无足轻重,完全依附于他人,处于被支配、被管教的地位,没有个性的自由。
施虐方则通过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尊崇来为自己壮威,抬高身价。
在苔丝和阿历克的共生性结合关系中阿历克是施虐方,而苔丝是受虐方,当双方的控制和被控制的平衡被打破时,悲剧就要发生了。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成熟的爱是在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在双方完全不平等的共生性结合家庭关系中,由于施虐方心理畸形,受虐方没有个性的自由,很难聚齐爱的基本要素,也就无法培养出爱的能力。即便偶尔迸发出类似于“爱”的表现,也必定是昙花一现,不可能进化成让双方都感到幸福的成熟之爱。
为了摆脱贫穷或解决孤独问题而组建一个不平等的共生性家庭,不但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也失去了爱别人和获得爱的机会。
2
真正地爱他人,必须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讲述了一个女人默默爱一个作家,为他生下孩子,却又不让他知道的故事。
她的爱是一种“让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偶像崇拜式的爱。
这样的爱把对方当成至善至美的化身,根本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对方的本来面目,她以一种放弃自我的方式来爱别人。
还有一种神经紊乱型的爱,恰与偶像崇拜式的爱相反。
这种爱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并不断放大这些缺点,将改造对方视为“爱”的主要内容。
这种爱的本质上是对自身问题的一种逃避。他们把自身的问题投射于“被爱”的人,把改造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了改造他人身上。
强势的控制型父母容易将“神经紊乱型的爱”施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种以改变他人为目的的爱,不但让自己“爱”得很委屈,也会让对方很受伤。
无论是偶像崇拜式的爱,还是神经紊乱型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也不管对方是怎么想的,只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幻想的方式将爱强加给别人。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它不仅爱一个人的优点,也接纳一个人的缺点。你所爱的是眼前这个无需做任何改变的人的全部,而非仅仅爱他的某一方面或是与这个人真实情况不符的理想化的形象。
3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成熟的爱是主动爱人而不是等待被爱。
持久的爱是一种双向的奔赴,我爱你,你也爱我。
因被爱而产生爱只是一种本能的儿童之爱,而成熟的爱并不是等着被爱,而是主动去爱别人。
托尔斯泰年轻时,在给抚养他的婶婶的信中,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发现了一条简单、古老、现在我知道而别人尚不知道的真理:我发现,世界上有一种不朽的东西,有一种爱,要永远幸福就必须为他人活着。”
托尔斯泰所说的为他人活着正是爱的主动能力的体现。
高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也发现了托尔斯泰所说的这条真理。
在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张老师丈夫的生命后,她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她毅然选择坚强地站起来,把自己那份深切的关爱主动投射到大山中那些早早失学的女孩儿们身上。
她像挖土豆一样把100个初中都没怎么读好的女孩儿从重男轻女的贫困家庭中挖到她的身边。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组建了一个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并在三年之后,让全部100个女孩儿都考上了大学。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真正的爱意味着产生爱的能力,它蕴含着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它并不是被某人所感动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所作的积极奋斗。”
张桂梅所创造的奇迹,本质上是爱的奇迹。
她之所以能在老师频频离职、学生纷纷退学、学校资金极度短缺,几度办不下去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坚持,支撑她的正是她对这些孩子们的深切同情和爱,这种爱正是她积极奋斗的巨大动力。她的爱也让她得到了加倍的爱的回馈。张桂梅因其强大的爱的能力而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爱是幸福人生的必备元素,它是一种才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所提升。爱需要个性的自由,需要博大的心胸,它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全心全意地爱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点阅读原文精读名著与书为友

名著小屋
听名著,读名著,品名著,留住美好的流金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