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陀小学西校在2024年科技月中,除了邀请科普专家来校讲座,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了解科学、探索奥秘的机会,还设计了“亲子科普讲座专场”在科技月中陆续登场,涉及到化学、航空、生物、光电、信息技术等精彩纷呈的内容。一共有六位家长参与其中,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科普盛宴。
你是不是想当造物主呢?那就去学化学吧!五1班谭易骞同学和妈妈王雯瑾一起合作,以《给你一瓶魔法药水》为主题,给师生带来了一场奇妙的化学变色反应秀。在谭易骞同学的操作下,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瞬间变化了颜色。奇妙的是,不仅变了一次,还反复在黄色、黑色、无色之间反复变颜色,让在座的学生一个个都惊叹。通过对“魔法”的解释,让大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不定一颗探索化学的种子从此埋下,期待生根发芽。
我们都知道物体有大小,那么物体到底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小到极致的那些物质呢?三2班王言齐的家长、王光宏博士以《照亮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光”》为主题给孩子们带来一场探索微观世界的科普之旅。通过讲座,孩子们了解了微观世界的计量单位,知道了宇宙中各种光的作用以及光的波长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些高深的科技知识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很懵懂,但是用(微)光探测微观世界,用(细)心钻研知识世界,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内心世界,从小打好坚实基础,早日成才,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飞机是怎么起飞的呢?同样是飞机,怎么长得都不一样呢?一1班张基琳的爷爷、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捷工程师特地乘坐高铁赶回来《和小朋友学习飞行器知识》。在讲座现场,跟孩子们围绕飞行世界初探、飞机的构造、飞机的种类、我国的战斗机等主题进行了交流,还针对未来飞行棋的创新趋势,从高速、环保、智能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了生动的介绍。最后还给所在年级的每个班级发放了飞机模型,提升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我们生病了,首先想到的是看医生吃药,那么药物到底如何产生,然后又是如何进入到医疗系统的呢?四4班盛世安的家长:张占霞研究员,通过《药物的诞生和治疗作用》告诉了我们答案。一颗小小的药丸凝聚了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以及长时间的临床验证,才能对症下药。讲座一开始,家长和孩子相互协作,利用常见的药物试剂,给大家演示了一个还原试验,激发了大家的兴趣。随后张研究员从药物的诞生、治疗作用以及纳米药物三个方面,让师生对药物的研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此可见,科学探索的严谨性不容忽视。
微生物中,有一种生物叫做“寄生虫”,它们有的肉眼可见,有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这些生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体内。二5班韩子慕的家长韩帅,协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上海市寄生虫学会,以《病从口入 吃出来的寄生虫》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寄生虫的种类和发展情况、被寄生虫入侵之后的症状以及如何防范寄生虫。在讲座前给感兴趣的学生发放了宣传折页,讲座结束后还给卫生室和学生赠送了防范寄生虫的科普书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首席科学家周晓农还特地在书中留下了赠言:愿阅读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伴随你们每一天。赠书予你,愿书香伴你成长,健康与你同行。
我们很多高科技设备的核心部件就是芯片。那么芯片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四3班王夏伊的家长:张蓓蕾,为四年级师生带来的《沙子变成芯片的过程》科普讲座给出了解释。此次讲座,围绕芯片的产生过程、芯片在智能驾驶上的运用以及智能机器人对芯片的需求。通过讲座,大家还了解了芯片的不同种类以及在不同设备使用中的作用。芯片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核心部件,尽管只有指甲盖大小,但是能够促使各方面的高尖端发展。王夏伊同学也在讲座中一起参与,并积极和同学们互动,鼓励大家踊跃回答提问。
亲子科普知识讲座走进校园,是“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实践探索,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机会。通过讲座的开展,我们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校今后还将继续整合学校资源,赋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家庭,为创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添砖加瓦。
文字编辑:管庆生
责任编辑:管庆生
审核: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