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户型组屋价格水涨船高 71平米竟以90万新元转手!

文摘   2025-01-07 16:51   新加坡  

位于比达达利区的一间三房式组屋,去年12月以90万元的价格转手。(建屋局提供)



作者 许耀泉



过一百万新元(下同)转售的组屋,除了楼层高、地点好之外,也更可能是面积较大的五房式组屋、“霸级”组屋(jumbo flat),或是建屋局停止建造的公寓式组屋。

但百万元的转售价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就不再是这类组屋的专利,因为去年12月就有一间位于比达达利区的三房式组屋以90万元的价格转手。

从一些卖家最近开出的价格来看,90万其实足以在一些市区以外的地区购买两卧房私人公寓,这间面积仅71平方米的三房式组屋凭什么卖到这样的价钱?

以比达达利这间组屋为例,它位处13至15楼,距离小贩中心和地铁站仅约300米,屋契还剩下95年,基本上无懈可击。

对比2024年以至少150万元转手的组屋,除了一间双层公寓式组屋(maisonette)和一栋排屋式三房式组屋之外,其他组屋都剩下至少85年的屋契。屋龄在14年以下、相对较新的组屋有多抢手,可见一斑。

剩余屋契年限有多值钱?

上述的霸级组屋和公寓式组屋即使转售价格突破百万元,其实还不需要过于担心。

因为它们在市场上相对稀缺,这虽然抬高了它们的价格,却也意味着它们不会成为主流,加上这些组屋多数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兴建,屋契现在剩下60多年,价格总有随着屋契减少而回落的时候。

双层公寓式组屋由于数量不多,一直受买家青睐。(每日新闻)


但屋契剩下80多、甚至90多年的组屋可就是问题了,因为即使再过10年,屋契仍剩下至少70多年的情况下,加上它们原有的优点(高楼层、地点优越等)不变,其转售价格预计只升不跌。

政府为了降低组屋的“彩票效应”,在2021年推出黄金地段组屋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组屋在转售时附带几个限制,如10年的最低居住年限,和按照转售价的某个百分比回收给予买家的额外津贴等。

黄金地段组屋最快也要2031年才能转售,因此这个模式在控制组屋转售价格的效应要到时才会显现,但目前价格直逼百万的组屋最迟却是在2020年竣工。

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趋势,接下来的几年内完全有可能出现百万元三房式组屋,以及更多150万元以上的转售组屋。

不成比例的影响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每当提到百万组屋时,总不忘提醒大家这类交易“都是少数,不影响整体转售市场”。

SRI研究与数据分析部主管莫汉(Mohan Sandrasegeran)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透露,2024年预计有1035间组屋以超过百万元的价位转手。截至去年12月30日,当局一共记录了2万8876宗转售组屋交易。

基此,百万组屋占了去年所有转售组屋交易大约3.5%,从数字上来看的确还是少数。

但李智陞在10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致辞时也表示,卖家看到组屋转售价屡创纪录的消息后,会提高对售价的预期,买家则会急着在价格上涨前尽快购买组屋,这些“少数”的交易,仍可能在房地产市场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

该出手时不会手软

组屋转售价格屡创新高的现象还会持续多久?(联合早报)


当局最新一轮的房地产降温措施其实只是去年8月的事。当时,国家发展部和建屋局宣布,将建屋局房屋贷款的贷款与估值比率(Loan-To-Value Ratio)顶限从80%调低至75%。

建屋局最新的预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的组屋转售价涨幅和转售量双双放缓。但分析师认为,其中的原因除了8月的降温措施,也包括10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加上年底假期购房活动通常减少,另一些潜在买家也可能正在等待今年2月的预购组屋和剩余组屋销售活动。

回顾当局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各项房地产降温措施,一年内推出两轮或更多降温措施并不是没有,例如在2010年2月和8月调整卖方印花税(SSD)和房贷贷款与估值比率,以及在2013年一连三次出手,限制买家的房贷款额和期限等。

除非是像2023年4月大幅调高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被分析师戏称为“急冻措施”的情况下,一般的降温措施都需要至少几个月才能见效。

下一轮降温措施什么时候来临,除了看当局如何评估组屋转售价格屡创新高的现象,也看买卖双方能不能理智看待转售交易,毕竟不是每间组屋都值得百万元的转售价格。





更多好读

新加坡百万转售组屋频见报 建屋局引述两报告:组屋可负担程度全球名列前茅!
新加坡组屋售价越来越贵? 部长用几组数字分析:仍负担得起
新加坡人每月需挣多少钱,才买得起一套政府组屋?
  ▼
新加坡黄金地段将建“负担得起”的组屋 你我也能住进富人区?


"阅读原文"不翻墙就能大咬特咬 


  日行一善 点个 

新加坡红蚂蚁
红蚂蚁立足于新加坡,触角伸向海外,以生动笔调撰写独立观点,以新颖手法呈现新闻,随意钻、认真咬。官网:www.redants.s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