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很残酷,原汁原味的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农历年,就是农耕时代生活的化石孑遗。
古代农人在经历两百多天的春寒暑热秋燥冬寒之后,在近一百天冬月里农闲无事,将全年的假期、美食、取暖、沐浴、理发、玩具、新衣、聚会、娱乐、祭祀、婚嫁等刚需全部集中到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里狂欢式的释放。
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无法耕种的农人全员处于对过年的憧憬与等待中枯索萧瑟。为了打发时间,又顺天应人制造了大量的节日与活动,喝腊八粥,吃饺子,烘焙晒腊肉,过小年,祭灶,除夕团圆,扫墓祭祀,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五接财神,十五闹元宵,二月二龙抬头。
漫长的一百天有足够的时间让男人们上山猎兽,下河捕鱼,伐薪烧炭,杀猪宰羊…女人们可以将男人们收集起来的物资做成各式吃食与过节物资。
快一百天的期待与悠长,让一切从容有序。好像几百上千年来一直如此。
而现在?春节假期之短,一共7天,除夕当天都不放假,元宵节更是长年与工作日重合。
现在呢。你仔细想想你有多少年没有陪父母一起搞年前大扫除了?有多少年没有跟父母一起过个小年了?
有多少个元宵节是在乡下老家过的?
有多少年没有在兜里装着一颗颗的鞭炮,随着父亲一家家亲戚邻居族人转悠拜年?
……
现代社会,我们既没有给新年合适的土壤,也没有让它找到自己适合的节奏,甚至时间都不舍得给。
除夕当天都不放假,你怎么给节奏,怎么给空间?
说到底,年味,是农耕文明对匮乏的集中回馈;
是饥渴了一年,憧憬了四季,拘谨了三百六十五天之后的狂欢与释放;是农耕社会亿万庶民随着四季律动给予自己奖赏……
将当成当吃饱穿暖成为普遍之后,新的需求几何级增长的导致了更多匮乏。
欲望的满足远远不是,农历新年这样的集中奖赏集中释放集中回馈的模式能够满足的了。
年味是农耕时代温饱之家茅屋顶上积下的厚厚美雪,现代化了,年也就化了。
农历年,本就不是现代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