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债务纠纷,一场没有赢家的对决

科技   2024-03-01 00:16   广东  

六盘水女企业家马艺伽珞因承建政府项目后遭遇工程款长期拖欠的债务纠纷。历经八年讨债无果,期间更因坚持追讨欠款及揭露政府平台公司涉嫌骗取贷款的问题,与代理律师团队一同被刑事拘留。

此事有几点值得注意。


1.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业绩冲动与实际财力不匹配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早些年大兴土木追求地方GDP增长,如烈火烹油,现在土地财政终结,此前的繁华似锦立刻犹如无源之水。很多区县负债累累,欠银行、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到了年关更是矛盾最为突出的关键时候。如我家乡县级财政省里直管,基本只能发放工资。


所以六盘水那边的区政府欠马女士工程款,是属实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而且像这样由官民官企之间债务纠纷引发的矛盾,由此搞出来的大新闻会越来越多。


2.马女士在陈述事件时,媒体在陈述事件时候,都在有意无意强调其少数民族身份。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挟民族身份以自重,要以这身份引发更多关注,施加更多压力。


正确的做法确实应该是淡化民族身份,更多地关注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公平正义。

报道应该基于

事实,避免过度强调或利用个人的民族身份来制造争议或压力。媒体有责任呈现事件的全面、客观和公正,而不是过度突出某些特定元素以吸引眼球。


公众和媒体应当更多地关注事件的核心问题,如工程款拖欠、法律程序公正性等,而不是过度聚焦于个人的民族身份。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也能减少基于族群的偏见和歧视。


淡化民族身份,更多地关注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公平正义,是处理此类事件时应当遵循的正确做法


3.1200万VS2亿,马女士与水城区债务数额认定差距太大,这点肯定是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有理肯定还是要看事情本身是非曲直。


马女士说政府曾经与她商议1200万元化解2个亿的债务!这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政府领导长得帅?还是不食人间烟火,不知道1200万与2个亿之间差了多少个100块?不然凭什么领导有信心用1200万元化解2个亿的债务?


仔 细想想,觉得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敢这么说肯定有所依据。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可能,马女士参与建设项目的模式可能不是简单的承包承建施工,可能是以某种形式合作开发,共同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摊目。


结果后来马女士联系紧密的领导走了,经济形势又不好。马女士搞到一半发现项目是个无底洞,大概率搞不成,或者直接项目没有钱烂尾了,就想退求其次,先把前期出的建设成本拿回来。但是政府也是钱不够啊,有协议的,大家一起亏,不可能给你兜底的,所以一算,1200万差不多了。


另一种可能,由于马女士是过江龙,不是地头蛇,本地关系并不是那么的扎实;原来罩着的领导走了或者坏事了,茶都凉了;马女士的项目肯定有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某些项目验收不通过,无非结案。所以七折八扣算起来,还有1200万。

原本是一场投资合作的美梦,最终演变成合作失败导致的债务纠纷,这也许是1200万元化解2个亿债务最接近事实的那个真相。

4、这件事里马女士因违法被抓,地方政府因债务纠纷导致公信力再一次接受大众地鞭笞,双输。


企业家一旦与政府产生经济纠纷,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环境下是非常非常头痛难办的。

一方面,你胳膊拗不过大腿,打官司费时费力费心费神;另一方面,企业家的资金如果有来自银行的,有社会借贷的,如果钱不能及时结账,那资金本息压力大得离谱,能把人逼疯。毕竟,企业家与政府打官司,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企业家这边,政府等得起,企业家拖不起。

马女士估计就是急得上了头,为了追讨工程款,雇佣他人通过安装GPS等手段非法跟踪他人、非法获取他人信息。



当地政府都当过一回被告了,被马女士得罪到底了,现在抓住了马女士的小辫子,还有客气的?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碰上政府不切实际的扩张激进之路,最终泥沙俱下,逼得一个企业家陷入牢狱之灾,而扭曲的政绩观,也让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背上了名誉的污点,营商环境被破坏得歇斯底里,政府公信力再一次接受大众地鞭笞。


没有赢家的一场对决!

一本正经局
看他们的世界,说自己的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