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300字,阅读需要8分钟。本文分享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返回消息以及欧空局在轨3D打印技术。
如果觉得AM易道文章有价值,请读者朋友帮忙转发点赞在看评论,支持AM易道创作。
AM易道本文与文中提到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赞助、雇佣等利益关联。
AM易道欢迎读者投稿共创并对公众号开放白名单,有兴趣的公众号主请点击查看转载说明。
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导语
然而,官方并未公布该航天器的具体型号和技术参数,甚至没有任何一张图片。
而《南华早报》等海外媒体猜测联想的形态类似于美"X-37B"空天飞机。
X37B自2010年首飞以来,已先后执行了6次太空机密任务,单次在轨时间最长达908天。
海外媒体普遍猜测,中国此次发射的神秘飞行器,很可能就是类似"X-37B"的新一代空天飞机。
比如《环球时报》的消息中引用俄罗斯媒体相关猜测称,
事实上,围绕这架"黑科技"的各种猜测早已甚嚣尘上。
总结来说,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试验样机,为我国空间站任务探路;
也有人提出这是一款太空无人侦察机,将大幅提升我国在太空感知和打击领域的能力;
还有分析指出,这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天飞机,代表了我国在高超声速和再入返回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而《人民网》的早期相关界面内容已全部无法打开:
无论最终答案如何,有一点已成共识: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迈进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俱乐部。
“在 3D 打印的所有参数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层高是否正确。在发送校准命令以调整下一层的高度之前,需要测量高度。而且要打印的层数超过 200 层。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我们每天都会通过扫描每一层打印件以及来自有效载荷的所有数据来学习。这帮助我们不断适应,“
Anthony Lecossais说。
到 7 月中旬,打印了 55 层后,第一批样品的一半已经打印完成,标志着“巡航阶段”的开始,在此期间,得益于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上的优化资源,打印速度加快。例如,经过噪音需求分析后,打印时间从每天 3.5 小时增加到 4.5 小时。
金属 3D 打印机安装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这个盒子就像一个保险箱,可以在极低的氧气水平下保持打印机内部的适当气氛,确保机上安全。在打印阶段,这个盒子里的氧气被氮气取代,以保护国际空间站及其机组人员免受使用高功率激光使金属熔点超过 1,200°C 所带来的风险。用氮气代替氧气也可以防止金属氧化。
最后一步是将打印机内部的空气恢复正常,以便在不减压的情况下打开密封盒。8 月 21 日,宇航员 Sunita Williams 和 Jeanette Epps 从金属 3D 打印机中取出了第一个样品。
可运动打印平台
送丝平台
气体循环和过滤系统
密封系统
打印机尺寸:800*700*400mm
打印件尺寸(疑似构建尺寸):90*50mm(直径)
打印材料:不锈钢丝材
关于这台金属3D打印机,空客航天装配首席工程师Gwenaëlle Aridon表示:
“金属3D打印机将带来新的在轨制造能力,包括生产比塑料更具弹性的承重结构部件的可能性。宇航员将能够直接制造扳手等工具或可以将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安装接口。3D打印的灵活性和快速可用性将大大提高宇航员的自主性。”
空客金属 3D 打印机系统工程师Sébastien Girault表示:
“这项技术演示的第一个挑战是尺寸。在地球上,目前的金属 3D 打印机安装在至少 10 平方米的实验室中, ”他补充说,“为了为国际空间站创建原型,我们必须将打印机缩小到洗衣机的大小”,并且“在这个尺寸下,我们可以打印体积为 9 厘米高和 5 厘米宽的部件, ”
根据计划,欧空局宇航员将利用该设备制造4个样件并带回地球,分别用于材料性能测试、登月舱结构验证等用途。
后续,该团队还将针对微重力效应、真空环境、粉尘污染等太空3D打印面临的特殊挑战,在装备、材料、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力争让这一技术早日步入实用阶段。
太空在轨制造的意义
根据AM易道的认知,这次ESA在微重力条件下成功打印出金属部件属于公开信息的人类首次。
金属增材制造登上太空舞台,意义重大。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在轨3D打印或将成为登月、探火等深空探测任务的标配。
让宇航员们摆脱地面补给的制约,真正实现自给自足。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全力抢占新一代太空制造技术制高点。
随着登月、探火等深空任务的推进,以及星座组网、太空旅游等商业项目的开展,未来对太空3D打印设备、耗材的需求将持续旺盛。率先布局的企业将在这个朝阳产业中赢得先机。
(正文内容结束)
其他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