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 60年代,国际共运风云变幻,中苏关系陷入复杂纠葛。从 1963年 9 月起,毛泽东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发表多篇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其中 1964年 2 月 4 日的《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让论战升级,对赫鲁晓夫不再以同志相称,毛泽东审定此文时还加写“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不怕论战的”,尽显自信。
中苏这场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论战,持续多年,是非曲直有待深入研究。后来邓小平也曾表示,当时意识形态争论的一些观点,“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期间,苏共想停止论战,致信中共中央,却未被接受。罗马尼亚共产党试图调解,派代表团来华与刘少奇、邓小平等会谈,从 3 月 3 日至 9 日,谈了 6 次无果。
10 日,毛泽东会见罗共代表团指出,赫鲁晓夫给中共加诸多罪名,苏共中央还作决议,若停论战,他们需公开认错、撤销决议。毛回顾 1958 年与赫鲁晓夫因“中苏共同舰队”闹翻经过,强调中方立场坚定。他还表示公开论战要继续,估计要十年才能答完苏方两千多篇文章。
3 月 31 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直接将赫鲁晓夫与修正主义挂钩。然而,4 月 17 日,报上又刊登毛、刘、朱、周联名祝贺赫鲁晓夫七十寿辰电文,开头以“亲爱的同志”相称,引发关注。
此前 3 月 17 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电贺,他认为电报不能纯礼节性,应讲实质问题,越反华越要相反姿态,争取主动、国际同情,进退有据。10 天后,他又考虑赫鲁晓夫可能被政变推翻,此人不算最坏,与其让更坏的上台,不如与之暂建统一战线,毕竟打交道十年,熟悉易对付。按指示重拟电文,4 月 14 日审定,加写诸多关键语句。
1963 年,毛泽东多次审定给苏共回信,或晓以利害,或嬉笑怒骂批评苏共错误决定。他强调反修文章集中攻击赫鲁晓夫,用激将法让苏方担分裂责任。《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发表后,正酝酿“十评”时,赫鲁晓夫 10 月中旬突然下台,“九评”成压轴之作,巧合的是,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与赫氏下台消息同登《人民日报》头版。
赫氏下台,毛泽东喜忧参半,喜“豺狼”除,忧继承者。他派周恩来、贺龙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借祝贺十月革命 47 周年之名考察。晚宴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竟让中方撤换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速报中央,中方抗议,会谈不欢而散。
周恩来返京,毛泽东接机,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指出苏共新领导搞“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后来《人民日报》转载社论历数赫氏 12 大罪状。毛泽东总结其下台原因,除社论所提,还有独特见解,如“赫鲁晓夫的倒台,也许就是因为他完全没有个人崇拜”。而马利诺夫斯基的话对毛刺激大,之后作出“刘少奇必须下台”决定,这背后有毛多年权衡,也与对赫鲁晓夫下台教训总结有关。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