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指出这些会导致申论分数过低,你中招了吗?

旅行   2025-01-22 11:57   湖南  
申论作为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科目,往往成为众多考生心中的“拦路虎”。
不少考生尽管在行测部分表现出色,却在申论上栽了跟头,最终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
近期,官方对申论考试低分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主要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考试大纲理解不足、受培训误导、以及考生自身能力限制。
这些原因不仅揭示了申论得分的难点,也为备考者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见闻君将详细探讨这些原因,并辅以实例分析,帮助大家自查自纠,避免在接下来的省考申论中“中招”。

一、对考试大纲理解不佳:申论≠作文

首先,许多考生对申论考试大纲的理解存在偏差,错误地将申论等同于高中时代的议论文或高考作文,忽视了申论的本质——基于给定材料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写作。


申论考试的核心在于“论”,即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结合给定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部分考生在阅读材料时缺乏耐心和细致,匆匆浏览后便急于动笔,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或偏离主题。


假设材料讨论的是“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位考生如果没有深入理解材料中提到的具体案例、数据以及政策导向,仅凭主观臆断或事先准备的模板进行写作,很可能写出与材料脱节、缺乏针对性的文章。

正确的做法应是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如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潜在的创新点,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有条理、有深度的论述。

二、受培训误导:猜题押宝偏离正轨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申论培训班和“专家”辅导,虽然声称能提供高分秘籍,但实际上很多内容缺乏科学依据,甚至与公务员考试的实际要求背道而驰。


这些培训机构往往采用猜题押宝的方式,诱导考生盲目背诵所谓的“万能模板”、“高频考点”,忽略了申论考察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某些培训机构会推荐考生背诵大量政策词汇和固定句式,如“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等,鼓励考生在任何主题下都套用这些表达。

然而,这种做法极易导致文章内容同质化,缺乏新意和深度,难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更重要的是,申论评分重视的是考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而非机械套用模板。

三、考生自身能力限制:理解题意是关键

不可否认,部分考生由于平时阅读积累不足、逻辑思维训练不够,面对申论题目时难以准确理解题意,更别提提出独到见解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再华丽的辞藻、再工整的结构,也难以掩盖内容的空洞和逻辑的混乱。

对于要求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就业形态变化”的题目,如果考生对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及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缺乏基本认识,就很难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更别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了。

因此,加强平时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对社会热点、政策动态的关注,对于提升申论能力至关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深入理解大纲:仔细阅读并理解申论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区分申论与作文的差异,注重材料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拒绝盲目跟风:选择正规、权威的备考资料,避免被市面上的“快速提分”、“万能模板”所迷惑,坚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
3、强化基础积累:广泛阅读,关注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升理论素养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4、模拟实战训练:定期进行模拟练习,尤其是历年真题,通过实战检验自己的备考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5、注重逻辑清晰:在写作时,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避免冗长无序,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基层见闻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