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读错的植物 | 蒜薹VS蒜苔:以讹传讹直到难辨真假!

百科   2024-12-17 18:17   北京  




植物的中文名称,犹如精炼的密码,蕴含其原产地、形态特征等丰富信息,省去冗长的生物学术语描述。然而,鉴于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植物名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经历诸多演变。


为此,蝌蚪五线谱特别邀请深圳市作家协会的魏德勇先生,针对那些常见却易于误读或错读的植物名称,从它们的命名由来、生物特性、历史演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日常生活,无论是踏入超市、菜市场选购蔬菜,还是沉浸在书籍与报纸的字里行间,我们时常会遇到“蒜薹”与“蒜苔”这两个词汇。


由于它们的发音如出一辙,且均指向同一种蔬菜,许多人便自然而然地假定“蒜苔”乃是“蒜薹”的简化版,两者互为通用。



然而,从严谨的植物学视角看,“蒜薹”是准确无误的称谓,而“蒜苔”则是一种因误传与便利需求而产生的变种,是人们在语言传播中逐渐形成的讹误。


遗憾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个原本由误用而生的词汇,其出现频率竟逐渐超越其正宗的前身,达到混淆视听、真假难辨的程度。




01


薹,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



“薹”字蕴含双重意蕴,其一指的是薹草,一种被古人用以编织斗篷或蓑衣的草木植物,其历史可追溯至汉朝辞书《尔雅》的记载,书中将其别名定为夫须,明确其草本的身份。


“薹”的另一层含义关联着餐桌上的美味,它指的是诸如蒜、油菜等蔬菜的茎部,这些茎部因口感与营养的双重优势而备受青睐。以蒜为例。作为百合科葱属的一员,蒜的茎部被称为蒜薹(亦称蒜毫)。





蒜薹不仅以其鲜美的风味征服食客的心,更因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被誉为“长寿蔬菜”。其独特的香气与爽脆口感,使之成为炒菜、腌制、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中的常客,频繁亮相于家庭餐桌,进而推动了市场上“薹”字写法的流行。



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被古人亲切地称为芸薹(狭义)。油菜的嫩茎,即菜薹,是烹饪中的上乘之选,“清炒菜薹”更是南方地区招待贵宾时不可或缺的素雅佳肴。


值得注意的是,芸薹属孕育超过20种栽培种或变种植物,它们被划分为白菜、芥菜与甘蓝三大类群,共同构成广义上的芸薹世界。由此得知,“薹”被作为植物学种属关系专用字,不能用其它字代替。




02


苔,结构简单且喜阴湿



“苔”是苔藓植物界的关键构成,以其简约而不失生命力的结构著称,茎与叶的界限模糊,偏爱栖息于阴湿的环境。作为绿色植物的四大分支之一,苔藓植物标志着低等植物的典型特征,下辖苔纲与藓纲两大类别。


其中,苔纲更为古朴原始,尤其是角苔类,几乎摒弃茎和叶的分化,以“苔纲不抬,喜伏地生”的姿态,常见于石阶缝隙、斑驳墙面等幽暗湿润处,于是才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雅致诗句。



虽然苔不是人类食粮,但它们在自然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加速岩石风化与分解过程。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从极地的冰雪世界到热带雨林的繁茂之地,从北极光下至南极冰川,苔都以它那顽强而广泛的分布,证明其生态价值的非凡与独特。




03


薹苔有别,误用有因





“薹”与“苔”代表两种

截然不同的植物学概念

各自界定特定的植物现象




“薹”指的是某些植物生长点延伸出的、作为茎部的书面表述内容,这部分往往可食用;“苔”则指一类低等植物,它们通常偏好潮湿环境,形成密集的垫状或丛状群体,缺乏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对人类而言是不可食用的。


很常见的溪苔(无茎叶分化)


基于上述区分,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语境中,蔬菜的命名应用“蒜薹”而非“蒜苔”。同样,“韭薹”“油菜薹”等菜名中的“薹”字亦不可被“苔”字替代。这一点在权威辞书中得到验证,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均仅收录“蒜薹”一词,而未收录“蒜苔”。


然而,为何在实际使用中,“蒜薹”与“蒜苔”的界限会变得模糊,甚至难以区分呢?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的便利性考量。


首先,从书写便捷性的角度出发,“苔”字仅有8画,而“薹”字则多达17画,书写速度的差异显而易见。特别是在菜市场、超市、饭店等大众生活场景中,频繁的书写需求使得民众更倾向于选择书写简便、易于识别的“苔”字。这种选择看似自然,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



其次,专业人员的便捷性考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报刊、图书等出版物被视为权威性书面用语的载体,应严格避免字词使用错误,但近年来,不少出版物中却频繁出现“蒜苔”的写法。


这种错误用法的广泛传播,无疑加深公众对错误印象的固化。例如,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在部分图书中竟被误写为《天堂蒜苔之歌》,这一事件甚至被《咬文嚼字》编辑部列为年度语文差错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广。

《语言文字报》2012年12月28日内容截图


综上所述,“薹”与“苔”在植物学领域具有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书写便捷性和专业人员便捷性考量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字词使用的规范性,避免错误用法的广泛传播和固化。



参考资料


1.《天堂蒜薹之歌》,作者莫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

2.《语言文字报》2024年1月17日《“蒜薹”不应写作“蒜苔”》,作者贾靖

3.《<咬文嚼字>发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新浪博客(引用日期2012-12-28)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蚪五线谱网站”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蝌蚪五线谱
蝌蚪五线谱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