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日至3日,正值第十届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开幕周期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法国阿尔勒发现奖的大奖得主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和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陈荣辉,围绕“如何持续摄影和创作”专题分别展开了“图片作为 ‘信息载体’”和“把工作室作为一种思考方式”的游学工作坊。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北京、山东、辽宁、上海及香港等各地多位对影像艺术充满热情的学员。
活动回顾
REVIEW
在算法实践的讲解环节,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弗朗索瓦·贝拉巴斯深入剖析了算法影像结合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他结合多个开源的ai工具,如diffision&bee ,blender 3d等,详细阐述了算法运行中的文转图,图转图,模型使用等模式,让学员们对影像艺术的算法运用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除了个人作品的介绍与算法实践的探讨外,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导师还从整理与命名的角度出发,模拟了项目创作的文件归纳,强调了建立工作流的重要性。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1日
高强度的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带领学员们前往集美艺术中心参观了自己在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年度阿尔勒”单元中展出的系列作品《电子遗产》,并在现场结合展览的特点为学员们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导览,涉及对照片顺序的讲究以及对相纸选择的思考等幕后工作,让他们更加了解策展实践和艺术家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观展结束后,大家带着各自的问题和感受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也一一得到了弗朗索瓦·贝拉巴斯的反馈。之后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和学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作品集指导,他鼓励学员寻找照片里的中心点并进行系列组合,进行悬挂照片的实践和平面装置的尝试。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对弗朗索·瓦贝拉巴斯的个人背景和创作生涯有了清晰且系统的认识,并且对于ai创作和摄影艺术的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1日
对话弗朗索·瓦贝拉巴斯
Q&A
上下滑动查看⥮
Q1:您在采用虚拟手段创作之前是否有实拍的经验,是什么样的经历促成您最后选择了ai作为主要创作模式?
我在艺术创作和虚拟运用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我早期是汽车工程师,后来通过画画进入美院,画画过程中需要进行拍照记录,在这种机缘巧合下我喜欢上了这种更容易储存信息的方式。我沉迷于算法的原因是它十年一革新,你永远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创作并不局限于ai 平面设计等,我真正关心的只是如何运用合适的媒介讲述合适的故事。重要的不是追寻潮流的手段而是忠于你想表达的内容。
Q2:您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如此多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兼顾多个项目的?
我的项目就像电脑制造的网状结构,可以随时终止,也有可能随时延伸新的分支。不是我有意同时做多个项目,而是外部的机会找到了我,所以我会把闲置的项目重新开启。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1日
Q3:展览《电子遗产》中着火的视频很像梦,人的手臂在下一秒会变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这和梦的特性很相近,请问您在创作时是否涉及“梦”的概念?
是的,我的合成根的子项目中运用到了梦。虚假记忆不断产生,科技不断改变认知,而我在意的是如何利用这种感知讲述一种务实。
Q4:展览《电子遗产》中最后十分钟的影片是ai一次性生成的还是进行了多次修改?
ai无法生成如此长的视频,我为了场景的连贯添加了许多复杂的设定,当然改动是越少越好的。ai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词句,但是总体是按照我的预期进行的。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1日
Q5:“火”的意向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关于公共空间和隐喻?
这不是艺术家应该解答的问题,它更多的关乎个人的体验,每个人都有权对此产生不同的解读。
第二天的工作坊课程交由陈荣辉导师接力,他以第十届集美·阿尔勒的展览为切入,引导学员寻觅个人的审美趋同性并建立个人的摄影坐标系。在上午的专题分享中,陈荣辉介绍了工作室的类型和功能及其特色。驻地工作室因其开放性和短期性质,常成为艺术家碰撞灵感的场所,生活化的氛围使其非常适合进行短期项目或编辑性工作,同时还能吸引同行前来交流,开展创作分析与合作。短期工作室则以灵活和互动为特点,不仅是创作的空间,也是思想交流的纽带。而长期工作室更像是艺术家的独立领地,提供了专注与自由的环境,非常适合承载长期项目的呈现,如深度写作或复杂艺术实践。这种工作室的稳定性使得艺术家能够沉浸在长期创作的节奏中,探索更深层次的表达与创新。
陈荣辉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2日
专题分享结束后陈荣辉对学员们的作品进行了一对一的筛选和指导,为学员们的作品集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下午陈荣辉导师带领学员们外出拍摄,经过乐海公园,嘉庚公园和集美大社,感受厦门的老城风光,捕捉嘉庚人文风情。
陈荣辉对学员作品进行一对一筛选和指导,2024年12月2日
陈荣辉工作坊学员外拍实践,2024年12月2日
第三天上午陈荣辉导师亲自帮助学员进行选片和后期,将前一天的外拍实践立刻推入加工阶段。中午学员们来到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输出室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了作品从输出到装裱的制作流程,对展览级和收藏级的纸张分类有了直观的感受。而后学员们分别输出了个人的三张作品并进行上墙留念。下午陈荣辉导师和学员进行了关于纪实摄影的漫谈并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学员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输出室参观学习
此次工坊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也为中国影像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系统的介绍和专题研讨,学员们对“图片资源”和“工作室”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建立了基本的认知,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视野,塑造了新的思维方式。同时,导师们的专业指导和精彩分享也激发了学员们对影像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期三天的工作坊时间虽短,但是密集型的理论知识输入,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学员间的信息交换,与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学者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都令学员们感受深刻、收获颇丰。
陈荣辉工作坊活动现场,2024年12月3日
结束之际,我们再次感谢弗朗索瓦·贝拉巴斯和陈荣辉导师的倾囊相授,也再次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学员们。
▷编辑|袁恺晗
▷翻译|李弈铭
▷排版|魏婕
陈荣辉推荐书单
LISTS
1.《摄影师之眼》[美] 约翰·萨考斯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美] 卢赛尔·米勒 中国摄影出版社
3.《照片的本质》[美] 斯蒂芬·肖尔 中国摄影出版社
4.《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英] 格里·巴杰 浙江摄影出版社
5.《艺术世界丛书: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英] 夏洛蒂·柯顿 浙江摄影出版社
关于导师
TUTORS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
François Bellabas
肖像©Stéphanie Solinas - Adagp, Paris, 2024
1989年生于法国米卢斯。
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毕业于法国洛林高等艺术学院梅兹校区(ÉSAL-Metz)与法国阿尔勒国立高等摄影学院(ENSP),他的作品曾展出于多个重要展览:Art-o-rama艺术博览会(马赛,2017)、Biennale de l'Image Possible(列日,2018)、Young Creation(巴黎,2020)、100% L'EXPO(巴黎,2021)、2021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Palais Augmenté 2(法国巴黎大皇宫,2022)以及瑞士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的Plat(t)form项目(2022)。他作为CPIF驻留项目的获奖者,自2018年起专注于《逃离洛杉矶》项目,获得法国国家艺术摄影中心(Cnap)与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DICRéAM)的资助。作为技术爱好者与工程师,他在摄影媒介所创造与衍生出的多重现实层面之间构建联系,并对图像作为数据这一概念提出质疑。
陈 荣辉
RONGHUI CHEN
陈荣辉(b.1989)出生于浙江丽水,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他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曾任澎湃新闻英文版Sixth Tone视觉总监。
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的方式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与城市的关系。
2024集美·阿尔勒
上下滑动⥮
关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上下滑动查看 >
关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由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艺术家荣荣和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夫妇于2007年6月共同创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展览、讲座、教育、图书出版、艺术家居住计划以及各种独立项目和活动,致力于构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领域最高水准的展示、推广与国际交流平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空间:一个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另一个位于中国南方城市厦门的集美区杏林湾。除艺术展厅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还设有+3画廊、影像制作部、摄影图书馆、摄影教育部和摄影主题书店。
关于三影堂教育计划
【三影堂教育计划】作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核心板块之一,深度挖掘并高效整合国内外顶尖的艺术家、研究学者、策展人等资源,构建起以北京与厦门双馆为轴心的公共活动与实践生态系统。该计划秉持摄影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的理念,致力于探索其跨媒介融合与创新表达。并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如名师工坊、创作交流会、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海外游学及留学作品集等项目,旨在为公众、爱好者、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成长路径。
2024集美·阿尔勒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