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书城 万家墨香

文化   2024-12-03 08:03   北京  

在楠溪江畔的永嘉书院,浙江温州东瓯中学的学生们身着汉服,正在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永嘉学派的事功主义。高二学生王晨曦兴奋地说:“我家附近的书堂巷渊源坊居然是永嘉书院的原址。”他的同桌李浩然说:“通过参加这次读书会,我对永嘉四灵和永嘉学派有了全面了解。”这是温州开展文化传统阅读教育的一个剪影。

温州珍视文化传统,尤其注重通过开展阅读工作延续和发展温州文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温州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注重赓续历史文脉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书香社会”“墨香城市”“阅读温州”等品牌,汲古成新,以故为新,使得温州人读书致用的传统在当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读书会:激发全民阅读活力

读书既是个人的小事,更是一个城市的大事。

“读书会的集体朗读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文化联系。”来自温州读书会联盟永嘉县读书学会的“80后”王清与飞鹰微信读书会的“00后”李景星的观点不谋而合。温州市图书馆组建成立温州读书会联盟,既解决了民间读书会普遍缺乏活动场地的问题,也让琅琅书声浸润书房,使城市书房成为一个各方力量聚合、文化活动多元、静态动态结合的公共多元文化空间。数据显示,温州读书会联盟已公开招募100多家读书会,年开展活动千余场。

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阅读活力,温州市着力解决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居民的知识水平、职业特性、特色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嵌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效促进居民共享精神文化发展成果。

在不久前结束的《“温州全民阅读生态建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会议上,“激发文化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成为专家研讨温州全民阅读生态建构的关键词。报告指出,温州全民阅读较早进入生态化探索阶段,并日益营造出一个“物质载体丰富而坚实、规则规范系统而深入、精神文化活跃而先锋、读者参与积极而广泛、文化氛围深厚而持续”的阅读大生态,温州全民阅读建设整体体现出思想的开放性、谋划的全局性、结构的体系性、主体的多元性、机制的持续性、实践的创新性等特点,堪称我国阅读文化建设的样板。

“书香门递”:科技赋能未来

“我家住龙湾,以前跑一趟温州市图书馆借书至少要坐1小时的公交车,现在有了‘书香门递’,一下子可以借10本书,而且不用出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太方便了!”28岁的视障人士项明亮说。

读者热情的评价让“书香门递”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干劲十足。温州创新“图书馆+互联网O2O平台+物流”服务模式,重点推出的“书香门递”项目,实现了温州市12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零距离”借阅。“书香门递”不过是温州全民阅读生态数智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站在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AI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的温州城市书房“驾驶舱”里,温州市171家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服务各要素的实时监测尽收眼底。漫画温图、温图短视频、温图馆员直播荐书、声音里的温州记忆等科技更是让全民阅读生态充满时代感、趣味性。

近年来,温州立足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阅读新场景,塑造阅读新生活,保持社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张力,展现出面向未来的勃勃生机。

城市书房:打造多维文化空间

温州于2014年4月探索建立第一家城市书房,至今已发展至171家。它们凭借时尚的颜值、丰富的文化内涵、温馨舒适的休闲环境、亲民优质的服务、免费开放无门槛等特点,成为市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这里离我家只有5分钟路程,有书、咖啡还有点心,安静又安逸。”相比跳广场舞,温州市民李大姐更爱和朋友一起去城市书房看看书、喝喝咖啡。“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非常适合我们这些上班族下班充电学习。”已经工作3年的“90后”小王正在准备考研,家门口的城市书房成了他的首选学习空间。

“每个月这个时候,我都会在村口等它出现。”金竹村的小学生蒋依依要从温州图书馆的“流动书巴”上借一本新的童话书。为了覆盖众多乡村地区,解决乡村图书服务的空白点,温州于2013年启动开展汽车图书馆服务。一支拥有8辆“流动书巴”的队伍,以其灵活机动的“点对点”式流动服务,较好地填补了偏远乡村地区文化服务的空白,满足了广大乡村群众对阅读资源的需求。

如今,温州全民阅读空间迭代升级已经完成,形成了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农家书屋—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各类出版和阅读机构”整体互动、相互关联的空间体系和资源分布,建成了一大批凸显本地文化和特色主题的“增强版”,还衍生出可嵌入车站、机场、景区以及下沉到农村的“延伸版”,全民阅读空间和整个城乡生活全面嵌合、深度连接,多维立体的温州全民阅读的生态优势逐步体现出来。

171家城市书房、75家百姓书屋和298家文化驿站、万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共同托起独具温州特色的高品质文化生活圈。

编辑 | 丁丁



中国文化报
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发展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