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2025春季书讯|什么都不会真正消失

文化   2025-01-09 13:04   北京  
《乡愁》

什么都不会真正消失,生命、力量、任何可见之物都不会;时间和空间是宽广的,眼里的光芒黯淡了,还会重新点燃;西沉的太阳,还会不断地为了早晨和正午升起;春天也总会返回冰冻的泥土,带来青草、花儿和庄稼。

无论多漫长,寒冬也会过去,春天又将来临。生命的韧性令人感佩。

新一年的春天,我们也依然通过出版,呈现不同时空的生命故事。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痛苦与欢乐、希望与热爱,像春天一样鲜活、动人。


本期推文中的新书,你最期待哪一本?


✍️评论区留言你最期待的新书书名,并附上理由。


🎁我们将在评论区抽取3名幸运读者,送上⌈理想国2025春季书讯⌋一册。


⏱️留言征集截止时间:1月13日18点。






历史


01

《1914年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迷惘一代』的诞生》

[美] 罗伯特·沃尔 著,曾小楚 译


本书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青年人,通过小说、诗歌、回忆录、报纸文章、政治演讲呈现当时欧洲人的集体心态与个人心态,探究“一战”的起源及其如何搅动参与者的人生。展现代际意识的凝聚力与纽带作用,令读者获得新颖的视角与历史背景,去理解当时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的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衰落、法西斯的兴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进步国家突然爆发的暴力事件。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信息↑



02

《渗透边界的秘密贸易:东南亚边境地带的走私与国家 ,1865—1915

[美] 埃里克·塔利亚科佐 著,闾佳 译




在1865年至1915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和荷兰划定了东南亚殖民地范围,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新的边界。通过关注这一地区的边界、走私、殖民势力与走私群体的互动,作者细致描述了英国与荷兰殖民地之间3000公里长的海岸边境线的演变历史,既讨论东南亚岛国犬牙交错的海上边界的发展,又把东南亚的历史纳入了更广泛的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去考察,展示了民族国家建立的复杂开端。




03

《蛛网资本主义:全球精英如何从新兴市场攫取利益》

[美]金伯莉·凯·黄 著,汪丽 译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一张错综复杂的离岸金融网络悄然扩张,为跨境非法资金流动提供便利,帮助打造和保护全球精英的财富帝国。为了探索其中的秘密,本书深入采访了数百位金融业资深人士,包括私人财富经理、基金经理、企业家、高管和银行家等,追踪了资本从离岸金融中心流向全球前沿市场的轨迹,深入探讨了资本与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揭示了金钱对社会结构造成的严重扭曲。




04

《苏德战争:残酷的灭绝之战》

[日] 大木毅 著,叶睿隽 译


1941 年 6 月 22 日,纳粹德国打破《苏德互不侵犯条例》的约定,向苏联进攻,自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部战线”。苏德战争被称为 20 世纪最惨烈的战争,不但规模巨大,伤亡人数也前所未有。本书着眼于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以“世界观战争/灭绝战争”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苏德两国的战争动机、背后心理因素,以及受此影响而有所变化的战略、动员政策,深入了解这场决定二战结局的关键战役。





05

《广岛

[美] 约翰·赫西 著,董幼学 译




日本当地时间 1945 年 8 月 6 日早 8 时 15 分整,一枚“新型炸弹” 在广岛上空爆炸。随着一道无声的闪光,30 万普通市民的人生被彻底改变。近一年后,当美国国内已经放弃了对广岛的关注,普遍支持对日使用原子弹,普利策奖得主约翰 ·赫西亲赴广岛调查原子弹爆炸,将读者带回那个明媚的夏日清晨,与六个普通人一起走进他们的厨房、通勤电车、办公室,见证他们在同一时刻的经历以及 40 年的人生轨迹。




06

《核爆余波》

[美] 莱斯莉·布卢姆 著,李杨 译



1946 年 8 月 31 日,《纽约客》发表约翰 · 赫西亲赴广岛采访核爆幸存者的报道《广岛》,将核战末日的模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何约翰 · 赫西能“抢先世界”,完整呈现核爆后的广岛?本书作者深入《广岛》幕后,还原出《广岛》报道的出炉。

70 余年后,在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充斥社交媒体的今天,《广岛》这份发自良心的记录是如何出炉的仍是现今的一则警世预言,也在提醒我们独立调查新闻的重要。




07

《柏林:世界中心之城的生与死》

[英] 辛克莱 · 麦凯  著,李杨  译



本书以柏林为核心,通过大量普通柏林人的生活来观察历史与战争对具体的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呈现 20 世纪在德国发生的剧烈变化背后暗流涌动的物质与文化,以及德国与欧洲之间连续不 断的交流和碰撞。作为一座早已国际化的城市,柏林人的生活集中反映了德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动荡与变化,同时也在大历史的背景下折射出最微不足道的普通人的痛苦与欢乐、希望与热爱,并从中呈现出共同的人性。



08

蒙古袭来

[日] 网野善彦  著,张玉玲 李濯凡  译


本书讲述了蒙古入侵导致中世日本的社会结构和国民思想发生剧变,并加速镰仓幕府灭亡及日本历史转型的故事。蒙古袭来之前,日本社会已经不稳,北条时宗意图借此机会安定社会的政策告以破产,中央权力最终被内部冲突和地方势力的兴起冲毁。本书同时还涉及各种社会思想、宗教对立、经济状况等,通过描绘许多在山野、海河周围生活的平民百姓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整 个时代的样貌和氛围。



09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新译详注本)

[德] 尼采 著,周思成  译注



在 19 世纪这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针对历史感的泛滥,尼采在这篇“不合时宜”之作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学、语文学、高等教育乃至文化等,追问历史学于我们人生的用途,强调主体和当下对于历史的意义。

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在本书中以文本与注释 1:2 的比例对文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哲学背景等做了详细的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重新思考历史于当下的意义。




10

《宋徽宗》

[美] 伊沛霞  著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社科


11

冷战的故事》

王缉思  著


作为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40 余年的学者,作者通过讲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去看冷战的起源、发展和落幕。同时,跳出两大阵营,将视角转向第三世界,去看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如何影响冷战的走势,以及冷战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变迁如何成为搅动世界风云的基础性因素。进而超越冷战本身,去看当今所谓“后冷战时代”以及在冷战时已埋下种子的今日冲突之根源。




12


道德运气及其他》

陈嘉映  编译


在本书中,我们跟随作者去到研究的源头处,从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及伦理学的文本出发,了解德国哲学在哲学史及历史上的影响,看大哲学家海德格尔、麦金太尔亲解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反思作为一种思维训练的翻译,并回到与我们自身相关的问题,思考道德运气、个人完整性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13

打开:周濂的 100 堂西方哲学课(修订版)

周濂  著


 


借助日常有趣的例子,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抽象的理论,在鲜活的生活事例和抽象的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哲学学者周濂带领我们一步步拾级而上,探索每一处哲学景观的历史背景和妙处,解析各种哲学理论的关键所在和细微之处,讲述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等哲学经典到底说了些什么,呈现一部有态度、有营养,读得懂、读得动的西方哲学史。




14

《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 40 讲》

任剑涛 著


沿着时间线索,按照主题演进,依据代表人物,本书介绍了从 13 世纪到 20 世纪政治观念创生、交错到趋同的发展史。将观念的演进还原到其产生的背景中,并穿插介绍重要的思想家及历史事件,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政治观念史的真实面貌,走出“诸神之争”的困局,为个人生活提供诉诸自身理性判断的支撑和意义。



15


富足一代

伊险峰  杨樱  著



本书作者深度访谈了数位出生于1995年至 2005年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辈,描摹了每个人的成长之路及自我构建之过程。本书试图通过呈现代际之间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探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以及商业、科技、媒介、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基本不愁吃穿的“富足一代”年轻人产生了何种影响。



16

《超越偏见:归属感的科学》 

[美] 杰弗里 · L . 科恩  著,闫伟  译




在这个充斥着不和谐与孤独的世界里,寻找和谐与幸福可能很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归属感”。研究发现,使用各种创新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成绩、弥合政治分歧、减少偏见,甚至有助于保持我们的身心健康。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自己和他人的研究,为培养归属感提供了简单而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应用一些心理学工具强化归属感,学习情境创造及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人文


17

许子东文集

许子东 著



01《郁达夫新论》(40 周年版)

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中的一抹异色,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  断引起人们的兴趣,他坎坷的一生,更令人嗟叹。作为一部研究郁达夫不可或缺的著作,本书对郁达夫生平、作品、创作风格等条分缕析,细致描述出郁达夫和其作品呈现出的复杂与矛盾特质。


02《细读张爱玲》(增订本)

聚焦张爱玲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经历,以文本细读为中心,分析张爱玲与“五四” 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题材、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异同。小文本背后有大文学史观。


03《重读鲁迅》

除了《呐喊》《彷徨》,还有太多课本之外的鲁迅。鲁迅关注“奴隶”“奴才”,愿青年人摆脱冷气,不装睡,不弯腰。本书依照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的顺序,系统阅读鲁迅作品,与鲁迅一起反思古今中外、上下男女、个人与世界,也时刻保持自己的批判眼光。


04《当代小说中的现代史》

本书是近年来作者研究当代文学的各类文章的汇集。包括对当代文学现象、作家、批评本体的思考。无不渗透着作者独具特色的批评意识。


05 《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

本书从“十年”各不相同的作品,探讨并揭示集体记忆的主要模式。钻进中国当代作品中,进行独具慧眼的分析。


06《小说香港》

本书收录作者对香港众多现代经典短篇小说的解读、分析、批判,以期对香港文学有一个初步的检阅。


07《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增订本)

源于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可见鲁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创造”、茅盾的“矛盾” … …现代中国文学群星闪耀。


08《重读 20 世纪中国小说》

一本不用文学史名义的新编文学史。重新梳理 20 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 线索,聚焦中国文学史近百部小说。百年来,中国怎么会走到今天?


09《21 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21 世纪至今出版的中文小说一直面临着发表时间短、艺术价值难断的现实。精选 20 多部当代值得细读的新作,从阿来到金宇澄,从余华到刘欣,解密新世纪小说的寻味之处。


10《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部作者的自传。一路走来,风雨历程——敢于自我解剖,如实记述,文字直率有趣。他说:“我不敢说我能写出全部的事实。 我只能说,至少下面我所讲的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杨照作品系列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 · 韦伯》

《温情与敬意:钱穆学思总览》

18

9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 · 韦伯

杨照 著



杨照回顾自己青年时期阅读、消化和理解韦伯的过程,带领我们看到韦伯其人,并由此出发,理解韦伯的理论从何而来,他如何构建自己的思想框架,他的理论对现代社会、对今天的我们有何种意义。透过本书,我们能借助韦伯特别的理论系统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并重新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困境面前,我们如何能保有 主体性和主动性,去探索生活新的可能。



19

《温情与敬意:钱穆思想总览》

杨照 著



当我们说“文化认同”的时候,我们说的到底是什么?动荡不安的今天,历史能给我们何种启发?这正是重读钱穆的好时候。杨照选取二十多本钱穆代表作,将其分为五类进行讲述,为读者理解钱穆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角度,同时以钱穆为中心呈现大师云集的民国重要人事,剖析钱穆的现实关怀,回答了“今天为什么要读钱穆”和“如何进入钱穆的著述”等问题。读懂钱穆,就读懂了一段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20


《正义与现实:像律师一样思考》

詹青云  著


本书整理和修订自“看理想”App 热门同名音频节目,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梳理和介绍了法律相关的基本概念,同时结合法学史上众多经典的案例分析,带领读者走进法律制定与应用的逻辑。为读者提供法律基本知识之余,更提供了一种受用终身的法律思维方式。


21


《生命的意义》

[美] E. D. 克勒姆克 [美] 史蒂文. M· 卡恩 著,牛尧  苏德超 译



这是一本长销四十余年,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入门书,编者从个人的生命视角出发,选编了不同领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围绕这一话题思考的核心文本。全书重点讨论了四个问题:有了信仰,人生就有了意义吗?我可以创造只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意义吗?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意义吗?如果人生必将走向终结,还值得度过吗?是每个人必读的生命之书。




22

《天才的编辑》

[美] A.司各特·伯格 著,彭伦 译




美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甚至改写了“编辑”这一职业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敬意。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A. 司各特 ·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出版人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华语文学


唐诺作品系列

《读者时代》

《我播种黄金》


23

《读者时代

唐诺 著


本书是专业读者唐诺作为一名阅读猎人所缴交的猎物清单:马尔克斯、卡尔维诺、格林、海明威、阿城与福克纳等十二位名家,唐诺解读这些伟大的说故事者,也解读阅读这件事,可说是普通读者经典阅读前必备的第一本书。




24


我播种黄金》

唐诺 著


本书是书籍摆渡人唐诺为当代读者开列的黄金书单。格林、福克纳、屠格涅夫、三岛由纪夫、林芙美子、房龙 ……每本书都自携一个辽阔浩瀚的世界,值得坐困 AI 世代的人去闯一闯。为什么读《白鲸记》?为什么读《父与子》?为什么读《丰饶之海》?为什么要读《宽容》?断断续续一直读书的人,该走得更远,以见到事物内部极为精致的远处。



25



《仙症》郑执小说集2024典藏版

郑执 著


幻想自己曾在潜艇服役的精神病人,沈阳机场里寂寞的驱鸟员,穷鬼乐园,饮酒,黑夜,保家仙,旅行者的浪迹,愤懑中化为异兽的男孩,自带幽默感的报复,男孩对于父亲的长久的告别……

世纪之交的北方城市里,人物始终处于失落之中。 

26

《我与狸奴不出门》 

黄丽群  著


黄丽群的散文集,她的小说充满令人不忍释卷的离奇之美,散文 文字则瑰丽又犀利。全书将主张隐隐相近的作品分类为一辑,辑一 “独坐”定调了热爱独处甚至宅居的哲学,辑二“犯口舌”由文字引路尝尽美食,辑三“驿马衣禄”难得地谈点时尚,也谈作为女性的生命经验。


27

陆地的尽头,是海洋的开始 

俞昆  著


在西班牙有一条徒步之路,人们带着自己生命中的疑问出发,在路上或结束时,就会找到他们的答案。如果你要问我,这条路走完,是不是就可以什么都想通了,我想说不会的。但当困难出现时,曾经在路上付出的勇气和坚韧,就会穿过时间的长途,如流水一样,疗愈眼下的伤痛。即使是现在,我仍然能感受到它时时刻刻给予我的力量。




外国文学


28

殉道学:塔可夫斯基日记 1970—1986

[俄] 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 著,李芝芳 刘馨浓 译



本书包含塔可夫斯基全部日记和笔记。有根据佛罗伦萨档案馆文献复制的文件文本、草图和照片,还有意大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国际研究所从莫斯科、罗马、伦敦和巴黎收集的珍贵资料。


塔可夫斯基称他的日记为《殉道学》,一份苦难清单。这些由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亲笔撰写的文字是他一生独一无二的见证,是一个艺术家探索创作路径和创作自由的内心独白,也是他面对死亡时,饱含希望和信仰的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




29

《伯格曼工作笔记:1955—2001》

[瑞典] 英格玛 · 伯格曼 著,张可 译



英格玛·伯格曼习惯于将自己的思考记录在一种小本子里,里面记录了草稿、梗概、对白片段以及来自大小世界的日记式报告。这些内容为洞察他的创作过程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伯格曼爱好者不仅能以最佳的方式追溯那些世界知名影片的创作历程,也能看见一部正在孕育中的作品是如何突发新枝,从而诞生了另一部作品。



30

《独居笔记》

[美] 梅 · 萨藤 著,张亦非 译




梅 ·萨藤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 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 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 生活中汲取力量,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科普


31


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

[美] 珍西 · 唐恩 著,张绚 译



严重失眠、神经紧张、口干舌燥、如大河奔腾的月经……四十多岁时,作者被这些看似随机的症状所困扰。看了多个医生后,她惊讶地发现“罪魁祸首”竟是更年期。作为关注身心健康话题二十多年的记者,如果连她都对更年期如此毫无准备,那其他普通读者该如何是好呢?

通过深入采访著名更年期专家和权威人士,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关于更年期的种种事实、最新治疗方式,提供了改善睡眠、性、情绪、精神状态和皮肤的可行方法。清晰易懂的建议将帮助读者找回自我,拥抱生活的下一章。




32


《子宫:重新探寻孕育生命的容器》

[美] 利娅·哈泽德 著,刘昱 译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始于子宫,但我们对子宫了解多少?

本书借助具体的故事、采访、研究与分析,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子宫知之甚少而产生的文化偏见和假设,进行了清晰而包容的审视。作者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快乐的器官:既提供了关于子宫的医学性知识,同时也揭示了 19 到 20 世 纪西方医学中对女性身体的污名化和忽视,以及展现了在种种具体的偏见之下女性面临着何种困难,并试图为读者反思女性与身体自主权提供新的视角。



33


《初为人母:论怀孕、分娩与成为母亲的蜕变》

[英]露西 · 琼斯 著,曾璐 译



研究表明,有一个以上孩子的母亲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产后抑郁症,而每十名女性中就有一人在初为人母的第一年患上精神疾病。可许多女性没有得到治疗,这可能会对她们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作者在书中提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妈妈陷入危机?为什么现代西方的母职让人变得不快乐?女性成为母亲后究竟会发生什 么?蜕变在现代意味着什么?

本书将个人回忆与文化、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相结合,探讨了女性初为人母期(Matrescence)的经历和重大转变。





34

《你的脚比头年轻:关于时间的十件事》

[英] 科林 · 斯图尔特 著,黄佳磊 译




以“时间”概念为切入点,介绍了广义及狭义相对论、各种量子物理学理论、各种技术和时制、历法对时间问题的考虑,并引申思考:黑洞等引力弯曲、光速等时空速度可能如何扭曲时间甚至形成穿越,其中有哪些可能和不可能。


35

9


《地球前任霸主的2.3亿年:关于恐龙的十件事》

[英]迪恩·洛麦克斯 著,高天羽 译


真实的恐龙不是《侏罗纪公园》,也不是“超级鳄鱼”模型;恐龙的 现代最近亲不是鳄鱼,而是鸟类;或者说鸟类就是恐龙,灭绝的只是“非鸟恐龙”,很多恐龙也都覆盖绒羽,包括最著名的霸王龙。古 生物学家甚至能通过化石了解到某只霸王龙的性别、死前有没有下蛋;翼龙、鱼龙也不是恐龙……本书通过十个妙趣横生又有代表性的问题,为读者呈现了恐龙的真实面貌、分类知识、相关的研究和测定方法,中生代的图景也随之徐徐展开,引人入胜。








艺术


36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修订版)》

徐小虎 著,刘智远 译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的大师创作特征是什么?若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  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还是全新的创造?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 14 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了、完整缜密的读画方法学,让每个愿意用心看画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37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修订版)》

白谦慎 著


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作者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




38


罗杰·伊伯特作品系列

伟大的电影 1、2、3(袖珍版)

[美]罗杰 · 伊伯特 著


每本精选 100 篇罗杰·伊伯特的影评文章。伊伯特的影评覆盖广泛,包含各种类型、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电影,从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他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揭示影片中为人所忽视的细节和内涵,带你重温观影时的感动与震撼,并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每本书中还配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剧照资料馆提供的珍贵剧照,堪称资深影人的案头书,重度影迷的必收书,认识电影的入门书。




39

9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法]弗朗索瓦·特吕弗 著,郑克鲁 译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希区柯克回答了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 500 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40

《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 

[英]马丁·盖福德 著,栾志超 译


马丁·盖福德曾为弗洛伊德做模特,也就是著名肖像画《蓝围巾男人》的主人翁。盖福德在这本书里以自己做模特的经历,从私人的角度讲述了这幅肖像画诞生的经过,也写出了大师弗洛伊德的工作状态、脾气性格、思想观点等。本书充分展现了一位画家与一位作家的敏锐观察力。




41

《弗里达·卡罗日记:一幅私密自画像》

[墨西哥] 弗里达 · 卡罗 著,[美] 萨拉 · M . 洛 编,杨玲 译



画家弗里达·卡罗生前最后十年的日记,既是了解她生平和创作源泉的重要资料,也是一件风格绚烂的艺术品。这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随笔、涂鸦、自画像、信件等,揭示了弗里达炽热的内心世界和丰沛的创造力。含 170 余幅原版影印日记,由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作序。艺术史学者萨拉·M. 洛结合画家生平和文化艺术理论,逐页解读日记意涵。




42

《女性艺术史》

[英] 凯蒂·赫塞尔 著,栾志超 译



这本“女性艺术的故事”,是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的“借鉴”,也是“挑衅”。作者汇集了从 1550 年至今的 170 多位女性艺术家及代表作品,揭开被男性写作视角所遮蔽的女性艺术世界。纵览 500 年女性艺术史,我们不仅能看到与主流的艺术同步的艺术形态,还能看到女性艺术家对艺术史的塑造与改变。



43

《文物东流去:东亚艺术在美国》

[美] 孔华润 著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上半叶,是西方世界发现、研究东亚文物的一个高潮期,也是东亚文物流散的高峰。本书从宏观的视角,探讨了东亚艺术品为何成为美国收藏的热门,美国主要博物馆如何发现、选择、争夺、转移、研究中日文物,乃至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物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外交角色等等。全书以翔实的资料,勾勒出 18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末的两百年内,东亚文物的漫漫“留洋路”。




44

《天下与黑土之国:早期中国与古埃及》

[美] 李安敦 著,王梓婷 黄咨玄 译



过往著作虽对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做过精要的对比分析,但很少将后者与古埃及文明做对比。虽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量,古埃及新王国与汉代中国文明差异巨大,但通过对传世文献、艺术作品、考古发现等资料的细致分析,本书揭示古代中国与古埃及文明在艺术传统、治理体系、丧葬习俗、法规条例、天文历法、水力运用等方面均有高度的相似性。




45

《透视教堂:图解欧洲哥特建筑》

[英] 马尔科姆·希斯洛普 编著,赵前 译


本书聚焦哥特式教堂,从教堂的平面到尖顶,依次讲述了教堂结构的各个元素,并解释了中世纪建设过程的细节。哥特式大教堂是建筑和工程史中的惊人壮举。即使在鼓舞建造教堂的宗教狂热已经消失几百年后,这些建筑仍激发着人们的探索欲望。




46

《透视城堡:图解世界防御建筑》

[英]查尔斯·斯蒂芬森 编著,熊伟 译



本书解构、分析了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多种形式的防御工事。从《圣经》中的城市、中国的城墙、英国的土—外庭式城堡、法国的庄园、十字军的要塞,到俄罗斯的“克里姆林”、日本的“山城国”,乃至印度和北美的堡垒,本书揭示了在防御需求的驱动下,建筑设计、工程、技术和材料方面做出的非凡创新,以及取得的不朽成就。




🎇


2025,继续同行。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