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名工人来到景洪市公安局旅游度假区派出所反映,某加工厂拖欠其6.8万元的工钱,多次讨要无果,请求派出所帮助。
了解情况后,接警员现场扫码将问题反映至曼弄枫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并为前来报警的工人耐心讲解如何扫码查看办理进度,以及依法讨薪的注意事项。
这个善于调解纠纷的“码”,来自“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安版纳”平台)。该平台由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自主研发,有效破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长期面临的感知发现难、分类转办难、帮扶包保难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自2022年4月正式推广应用以来,“平安版纳”平台不断得到优化,变得更智能、更亲民、更方便。
扫码上报 指尖解纷
景洪市曼弄枫街道的某小区内,群众李先生购物回家,话语中带着兴奋:“刺鼻的药水味已经闻不到了,孩子下楼玩耍我们也更放心。”
原来,前不久,与李先生同单元一楼的住户王大爷(化名)为防治白蚁,经常在房屋附近投放白蚁药,因药水味道浓烈刺鼻,不少业主选择向小区物管投诉,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王大爷年事已高,我一直不愿选择报警处理,直到看到小区内‘平安版纳’平台‘一码通’服务的宣传海报后,眼前一亮。”李先生告诉记者,起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求助,没想到两天后,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该小区核实情况,并到王大爷家中耐心释法说理。
最终,王大爷答应不再随意投放白蚁药。
始于创新,便于实用。这便是“平安版纳”平台能够短时间广泛推广的原因。从此,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了“码”上解纠纷。
深度体验后,记者发现,“平安版纳”平台的实用性及方便性不仅仅体现在简单一“码”上: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便捷反映面临的矛盾纠纷和身边问题线索,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社区上门解忧、法律知识咨询和跟进办理进度等多项服务。
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法学会副会长陶伟告诉记者,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更新优化“平安版纳”平台,深入推广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真正让群众实现了“码”上解决纠纷,并且做到了“民有所呼,‘码’有所应”。
扫码必应 专人解忧
“若有烦心事说不出口,‘扫码’必有倾听人。”陶伟说。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为抓手,聚焦“有人办事”这个关键要素,着重建好4支队伍,实施3项工程,探索出“1+4+3”工作模式,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打造“一个中心”,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四级综治中心职责任务,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着重建好、用好网格员、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平安志愿者、法治宣传调解4支队伍,激发体制内外专业及非专业化社会力量,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全面实施“强边固防提升”“基层基础提升”和“队伍素质提升”三大工程,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手段。
“如果群众扫码后,急难愁盼事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被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陶伟说。“平安版纳”平台创新性地实现了矛盾纠纷事件全程电子化跟踪管理,每一起事件从发生到解决的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在案,时间线清晰可追溯。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以往纸质记录烦琐、追踪困难的状况,确保处理事件高效透明。
目前,西双版纳州共有成员单位队伍918个,1万余名成员单位队员。
扫码服务 治理提效
西双版纳州通过信息化赋能不止于“有人办事”,更着眼于“让该干事的来干事”和“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据了解,推广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旨在最大限度拓宽矛盾纠纷感知渠道,运用信息平台精准调动行业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纠纷,让群众遇到急难愁盼时有渠道反映,有部门解忧。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系统自动推送化解失败且风险较高矛盾纠纷当事人信息至辖区落实帮扶包保,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动态闭环管理。
该州辖区内积极参与平安创建的热心群众可以通过随手拍、随手发等功能,及时向综治中心报送涉及平安建设内容的信息,并可以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以到辖区内综治中心兑换购物券,用优惠券到“平安超市”内兑换相应物品,也可将积分捐赠,服务于公益活动,以此激励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工作,形成共治共享的工作氛围。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坚持“大数据研判、信息化支撑、智能化应用”的智治思路,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健全责任、预防、支撑“三大体系”,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州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2023年度达97.73%,位列全省第二位。
(来源:云南法制报)
首席记者 郑恒 通讯员 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