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潋滟映文苑,跨科探索启新程

文摘   2024-11-04 17:33   湖南  

秋光潋滟映文苑

跨科探索启新程

谢玲清语文

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意正浓语文家。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秋日,2024 年 10 月 31 日下午,谢玲清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如一抹暖阳,温暖了语文教学之路。


江苏之行,感悟分享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陈茜老师和龙方舟老师作为代表,分享赴江苏参加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会的学习心得。



陈茜老师以“我心归处是语文”为主题进行分享,介绍了顾之川教授、程翔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然后讲述了《阿长与〈山海经〉》《往事依依》和“草本《诗经》”三个精彩课例。陈老师深刻反思,强调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关于跨学科学习,她提出了精辟见解:“跨而有根”,坚守语文学科本体立场;“跨而有融”,拓宽学科学习边界;“跨而有创”,革新学科教学方式。


龙方舟老师则带来了她学习的七个课例的分享,她分析了《老人与海》《荷塘月色》《声声慢》《故都的秋》《望海潮》等课例,总结了这些课例的优点与不足,为工作室学员未来的语文跨学科教学之路指引了方向。龙老师指出:在跨学科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大胆打破学科边界,突出真实生活与学习情境的结合。两位老师的江苏学习分享,为大家带来新的教学思考。



阅读分享,心得交流


 第二个环节由青年教师夏琴老师和杨荟淋老师进行读书分享,两位老师就工作室成员的共读书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谈研读体会。



夏琴老师以“教育的温度”为主题,结合《背影》教学课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落实“教学即对话”的理念。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为深入解读文本、情感体验与表达至关重要。正如她所言,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杨荟淋老师围绕“以内容为基准,进行教学设计”这一主题,结合阅读体会探讨优秀教学经验转化为公共财富的方法,践行王荣生教授九级好课标准。她复盘了自己的“《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联读”这一课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讲述了“研学情——抓文本特性——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反思了这一课例的优点和不足,强调教学应“归真”,在精准施教的同时,注重教学的开放性。



经验之谈,智慧碰撞


在四位老师分享结束之后,工作室名师吴丹老师、谢雅丽老师、梁吉老师纷纷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


吴丹老师


吴丹老师认为要研究教材,注重落实,授人以渔;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即时反馈,抓住教学契机,实现课堂的生成。

谢雅丽老师


谢雅丽老师强调要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保证语文教学走在正途,要素读文本,深入钻研,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程式,让教学充满活力。

梁吉老师


梁吉老师以“流淌”为关键词分享了她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她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情韵流动、充满灵性的,为此教师要注意课堂流动的起点、流向和归处,既把握教学的关键点又不让课堂失之于机械呆板。

谢玲清老师


最后谢玲清老师对老师们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工作室老师们学习的执情、分享的诚意、思想的丰富深刻,也赞扬了老师们在教学教研上的长足进步。她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占比很重,老师们务必在此方面精进,要把握住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核心要义,突出“语文知识、语文经验”“学情与文本特性”“学习活动设计”这几个彼此关联的要点,让自己的阅读教学高效而有趣。




工作室成员心得


阅读感想 · 孙雪仪老师

阅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我对于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到了教学的多维性和深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上学期我执教的《三种意识探真意——文学作品阅读之“探究”》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不仅仅接受文本的表面信息,感知文本意思,更鼓励他们深入探讨作者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含义,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信息。这种批判性的探讨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同理心。通过课堂的逐步探究,学生能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文本,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读者意识,这种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文本主题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鼓励学生对文本产生新认识,在小组讨论中形成新收获。这种反思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也促进了他们的自我成长和情感发展。我深刻感受到王荣生教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理心和自我反思意识,我看到了学生在知识掌握、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形成上的进步。这些教学实践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它关乎知识的传递,更关乎心灵的触动和生命的成长。


阅读感想 · 黄薇涵老师

当下语文教学,无论是单篇阅读、群文阅读,还是整本书阅读,都属于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半江山。面对语文教学中的不同文体,不同教学要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何进行教学,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他在本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关于“阅读”的专业知识,初读后我也有了一些心得收获。

第一点收获是阅读教学要回到文体本身。用很粗浅的话表述的话,我认为就是把小说当小说来读,散文当散文来读,诗歌当诗歌来读。散文阅读重在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生经验,体味准确的言语表达;小说阅读在抓住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更关注“叙事技巧”;诗歌阅读,则需要从结构、语言入手,关注诗人所创造的独特意象可能具有的某种特别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

另外一大收获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是不一样的。老师常常站在“教”的立场来确定、设计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我从王荣生老师这里学会了一个简单的教案设计,那就是用“阶梯式”教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或多个环节,每一个教学阶段解决一个教学点,逐层递进,逐步深入,涵盖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让语文的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文本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这也是“学的活动”的具体体现。


阅读感想 · 罗谨思老师

王荣生教授说:“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经历了集体备课大赛的磨练后,我才发现王教授最朴素的话语里蕴藏着教学最本质的道理。

九月和十月,我致力于集体备课大赛。我们团队成员都比较年轻,确实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也少了些“老马识途”的经验。和团队成员讨论后,我们决定结合时兴的“大单元”“群文阅读”理念,上一堂诗歌联读的课,因为想求新,决定将八年级上册的《钱塘湖春行》和《春望》两首都写春日的诗歌联结起来,对比求同,对比求异。

磨了两次课后,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谢玲清老师为我们请到了教科院的冯辉梅老师来指导,经验和学养都非常丰富的冯老师指出了我们这堂课的种种问题。其根本问题就出在教学内容的不合宜上。

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我静下心来慢慢打磨一堂新课,抛开复杂的思绪,去思考、琢磨、完善。结合课后的团队成员建议,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思路:课题为《钱塘湖春行》单篇教学,课前发布前置作业,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课中以解读诗题为切入点,整体把握全诗,由赏春画,品春词,颂春情,绘春景四个环节,构成精读探究的主体部分。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布置分层作业。整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学情和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虽然最终的课堂并不完美,但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在推翻重建的过程中明白了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了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整首诗的理解也较为透彻。有时候是要做一些减法,走一些弯路,才能深刻明白最朴素的道理。先达成“最低标准”,再慢慢朝着下一个目标迈进。


阅读感想 ·万应茁老师

传统评课往往着眼于教学方法,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艺术和风采,强调上课的精致精彩。然而,王荣生教授则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语文知识和文化。

如郑桂华老师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展现了独特的教学魅力。她以学生的学情为导向,从录像导入,让学生谈谈感受,再引导学生寻找传递强烈感觉的句子。从这个环节开始,郑老师带领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形式,思考其与作者情感表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初感到有难度,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巡视指导,逐渐说出了门道,对句子和词语更加敏感,用词也更加专业。郑老师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流程依据学生的学情而流动,具有教学现场的适应性,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了广阔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从不懂到懂的成长过程,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精神的愉悦和成长,让人受益匪浅。


阅读感想 · 贾欢老师

阅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我收获颇丰。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评课视角。他强调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课,而非仅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王教授通过详细分析老师“想教什么”、课堂里“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可能学了什么”,揭示了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这使我反思自身教学,使我意识到在备课时应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性与学生的兴趣点。过去,我常常不自觉地陷入单向传授的泥潭,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何创造有利于思维发展的课堂氛围。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感想 · 曹航婷老师

在这本书里,讨论的核心是“教什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观教评教。虽然不同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但王教授认为要有一个序列化的训练,不能够在七年级训练过的知识点,又无差别的拿到九年级的学生去上。必须要有“一根筋”,一个统摄的主题,毕竟“东拿西放”只会让学生一无所获。反思自己的教学,确有必要进一步考虑效率与艺术性的统一。师生都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课堂是为学生而设,也应助他们成长。


阅读感想 · 陈燕老师

我在暑假阅读了《阅读教学实际的要诀》,每到会意处,常会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书中提到的小说阅读教学设计。王荣生教授强调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进行综合考量,是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与具体学情之间来回斟酌的结果。王荣生教授在书中指出小说阅读教学环节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的最终落点,再据此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内容的最终落点,就是明确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学生最终将学到哪些东西,即对教学的终点预期学习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正是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因此当我处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小说时,会开始先思考这个单元、这篇小说、这节课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再确定内容与环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材要求并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个美好的秋日,谢玲清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用智慧与热情,书写着语文教学的绚丽篇章。让我们一同期待更多的精彩在语文的世界里绽放。



I  ❤️ 幺 幺


来源 | 语文组

文字 | 孙雪仪

图片、编辑 | 汝   晴

初审 | 谢玲清

复审 | 陈静波

终审 | 刘   炼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长郡教育集团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武汉音乐学院长沙附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