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至,注意饮食起居有讲究,万万不可盲目“进补”

文化   2024-11-24 08:38   福建  

11月22日是小雪,寒意渐浓,气温持续走低,在这样的时节里,身体稍不留意便可能被疾病侵袭。除了做好基本的保暖避寒措施外,我们在生活起居、运动锻炼以及饮食摄入等方面还需格外留意诸多细节,以确保安然度过这个寒冷的节气。

一、生活起居要点

《黄帝内经》所倡导的 “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为小雪时节的作息提供了极佳的指引。早睡有助于阳气的潜藏与滋养,晚起则能巩固阴津,不过这里的晚起绝非是慵懒地赖床不起,而是以太阳升起的时刻作为参照标准。保持早睡晚起的习惯,坚决杜绝熬夜行为,全力保障充足的睡眠,这对于阳气的潜藏积蓄以及阴津的蓄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可谓重中之重,尤其需要对头部、面部、颈部、膝关节以及手脚等容易受凉的部位加强防护。这些部位的保暖措施到位,能够有效预防关节炎、高血压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的发生。此外,不要忽视阳光的力量,经常晒太阳能够促使表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为身体带来融融暖意。

每晚进行热水泡脚也是小雪时节养生的优良习惯。泡脚时间应合理控制在 15 至 20 分钟之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则需适当缩短泡脚时长,以免因血液循环过快等因素引发不适。

二、适度运动指南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这句俗语深刻地揭示了冬季运动的重要性。即便在寒冷的冬季,适度的运动锻炼依然不可或缺,它能够显著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然而,在运动时务必避开大风、大寒、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以免身体受到寒湿侵袭。运动结束后,要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寒着凉。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剧烈运动是绝对的禁忌。

在运动过程中,还有两个关键要点需要牢记。其一为准备充分,小雪之后气温下降,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速度变缓,肌肉的黏滞性增大,韧带弹性与关节灵活性降低。倘若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贸然开展剧烈运动,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因此,在锻炼之前,务必认真做好如甩手、伸臂、踢腿、转体、扩胸等准备活动,以此提升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最大程度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其二是控制呼吸,合理的呼吸节奏能够使运动效果更佳,减少身体的疲劳感。

年轻人可依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跑步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尽情挥洒汗水;中老年人则适宜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舒缓的运动节奏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注意饮食原则

中医理念认为,冬季是进行进补以强壮身体的绝佳时机,通过合理进补能够有效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素质。

小雪过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并遵循 “滋阴潜阳” 的基本原则。可适当增加热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如牛肉、羊肉、花生、核桃等,它们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以抵御寒冷;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不可或缺,像各种谷类、山药、白萝卜、青菜、大白菜、瘦肉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坚果等同样是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与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减少海鲜等寒性食物的食用,同时避免吃过咸的食物,防止肾阴的耗损。

冬季进补讲究 “急补不如缓补,药补不如食补”。对于体虚脾弱、消化能力低下的人群,饮食应以温软清淡、润肺生津为核心,优先选用新鲜的时令食品,如用莲藕、百合、白果、木耳等炖汤饮用,能够起到养阴润肺的良好功效。若存在咳嗽痰多的症状,可适量食用梨、橘、萝卜等食物以清热止咳;也可适当进食鱼虾、禽蛋等清补食品进行调养。

尤为重要的是,冬季进补必须因人而异。中医素有 “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的理念,所以 “冬令进补” 应当依据个人的实际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等不同的进补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风进行 “进补”,以免适得其反。

四、食补菜肴推荐

  1. 萝卜炖猪肾汤

  • 原料:萝卜 200 克,猪肾 1 副,生姜 10 克。

  • 做法:首先将萝卜、生姜切成片状,把猪肾切成腰花状,放入沸水中焯烫片刻。接着加入清水、葱、椒、姜、料酒等调料,用大火烧至沸腾后,撇去浮沫,再放入萝卜,一同煮至熟透,最后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

  • 功效:此汤具有养心益脾、补肾固精的显著功效,是小雪时节滋养身体的佳品。

  • 板栗粥

    • 原料:栗子、粳米。

    • 做法:将栗仁研磨成粉,然后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煮成粥,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冬天早晚食用。

    • 功效:能够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为身体提供温暖与滋养,助力我们轻松应对冬季的寒冷。

    十点一读
    每一次翻开扉页;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 一个人、一句话、一段故事、一生思索、关注我,让文字触动你的灵魂! 每晚十点;不见不散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