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老部队的怀念、对战友的思念。回忆曾经的军旅人生, 那些年,那些事...,传承六团历史,传递正能量,战友再携手!
怀着对老部队的怀念、对战友的思念。回忆曾经的军旅人生, 那些年,那些事...,传承六团历史,传递正能量,战友再携手!
回忆海工六团营区及基地建设情况
彭见吾
一、建团初期营区过渡及前期建设准备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部队是没有固定营房的,基本上就是施工在哪里部队就住哪里。那时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筑窝。条件好一些的搭建临时工棚,多数时住在工地附近的民房里,六团组建初期就是这种情况。在未展开施工前,部队基本都集中在秦皇岛杜庄地区,团首长和司政后机关、汽车连、卫生队以及营以上干部随军家属(当时数量不多,全团也就二三十户),都集中在杜庄钢厂。这是秦皇岛在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建的一座小型炼钢厂,占地二千多亩,分东西两部分,中间隔着秦皇岛至义院口的公路。公路西侧建有几座炼钢炉、料厂、库房和工人宿舍,共几十栋平房。公路东侧为钢厂办公区,建有几栋排房(几十间)。当时,后勤军需被装、器材、机电等库房都在杜庄。部队也分别住在杜庄周围的八岭沟、代庄、王庄和海阳镇等地的民房。这个报废的钢厂就是六团的诞生地、基地,直到1970年2月调防到九江为止。从此后建设一个属于六团自己的基地和营房,始终是六团广大指战员的最大心愿。
那是1975年6月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叶剑英、邓小平等老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大声疾呼:‘军队要整顿,军队要统一,军队要准备打仗!要解决部队各种后勤生活实际困难问题……’。随后不久根据军委有关部门及海军关于加强部队营区建设的指示精神,海后和武办党委决定同意六团在九江市建设基地。1975年夏天由政治处苏连成同志组织成立营房办公室,朱海龙副团长负责选址征地,王自启副团长负责组织施工,同时成立营建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从那个时候开始解决部队住房问题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二、六团基地建设过程
1、选址征地 营区建设关系到部队建设,是部队后勤保障的重点工作,更是六团官兵盼望已久的大好事,部队士气高涨,团党委非常重视。下发命令以后,朱海龙副团长迅速组织亲自带领营房办人员在九江市选址、洽谈、征地。最后选定在九江市十里铺(汜山),征地购买210亩,作为六团建设基地。此处与武办南北相望,距离数百米,去市内乘公交车也十分方便。
2、施工组织 营建办成立初期由王自启副团长分管,苏连成同志负责营建办公室的工作。王副团长调走后,朱海龙团长直接领导营房建设工作。
1975年10月份,彭见吾等主要施工负责人随六连进驻现场施工,同时还有八连、十二连的推土机战友平整场地,负责土建是六连,六连调南京后是九连,营建办有汽车班、机修班、材料组、施工组等。六团营区基地建设初期,王自启副团长分管工程建设,营房办的同志发挥了积极主动作用,二营、三营和参加建设的连队干部、战士积极努力工作,加快了施工进展速度。八连和十二连推土机加班加点平整场地、修路等,六连指战员很快完成五栋平房(团首长、司、政、后、卫生队、礼堂)等工程。官兵们奋战不到一年时间,营区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干部战士看到有了自己的营区营房,其心情是十分的高兴和喜悦。
1976年‘八一建军节’前部队搬到九江市六团汜山基地。五栋平房分配方案:东边前排是团首长办公室,后面是政治处,西头前排第一栋是司令部,第二栋是后勤处,第三栋是卫生队和小车班,最后面的是六连的住房。上坡拐弯处是警通排、礼堂(兼干部食堂)。当初进入部队营区上山道路从十里铺四中球场边上通行,坡度比较陡,机械车辆进出安全隐患大,也是首长们担心的一件事。水塔下边三栋平房和服务社后面两栋家属住房也建好,家属随机关一块由码头镇搬上山。
施工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想了很多办法;如家属区房子的门窗当时是用从上饶仓库拆下来的旧门窗改做的,小车库屋面改为拱形。另外组织机关干部战士参加修路浇筑混凝土、植树绿化等工程。
团部办公楼的设计图纸参照陆军三团(后改为企业干校、财专、现为九江学院)。由彭见吾自行设计,组织施工也是他和刘武负责。施工单位:十里铺建筑队,只是纯包工,材料全部由我们部队提供。水电安装是由施其水和谢开学两个志愿兵完成。山上所有房子、水塔、道路、绿化、挡土墙、排水沟等几乎都是自行设计和组织施工。水塔下边三栋家属区平房是浙江东阳工程队施工的。八连的营房、仓库是九连施工建的,还有山上西头独立一栋家属楼三层五个单元也是九连施工修建的。最早的四栋平房、卫生队、军人服务社、汽车连、冰棒房、大礼堂及六连自己的住房都是由六连施工修建的。九连是六连(1977年)随二营调往南京后,由4995工区专用线车站搬上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