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工业园内发生火情,着火点冒出滚滚浓烟。
(资料图)
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员会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11月22日12时许一厂房发生火情,消防、应急等部门全力扑救,目前火势已被扑灭,无人员伤亡。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海立电机有限公司(原青岛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将日本三洋变频器技术与意大利扎努西压缩机技术相结合,并依托海立集团强大科研和生产管理经验,使青岛海立成为国内首家专业批量生产销售变频冰箱压缩机的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4.27亿元 ,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
火灾原因初步判断
火灾原因初步判断为厂房旁的空气压缩机过热发生故障,造成电气线路短路起火,并引燃地面油污和隔热层里的泡沫。空气压缩机过热引发电气线路短路是常见的工业火灾原因,说明工业园内电气设备维护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火灾蔓延原因
该起事故刚好发生11月22日,这也是2013年某石化11.22黄岛爆炸事故11周年纪念日,安全茂总结回顾该起事故的八点深刻教训,供各企业反思学习、举一反三: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无论是某石化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从发现管道破裂到爆燃的7个多小时内,未对公众披露信息并采取疏散措施,没有充分意识到原油泄漏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公众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二是信息报告与传递不畅。石化未及时向海事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完整报告原油泄漏情况,导致信息传递滞后。而110接到报警后,也未有效协调各部门及时行动,反映出政府突发事件信息的传递机制存在缺陷,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同。
三是隐患排查与整改不力。早在2011年,石化就发布环评称该段燃油管道存在隐患,并计划改造,但直至事故发生整改工作仍未正式动工。
四是规划布局不合理。事故中的输油管道与居民区和主要道路距离过近,部分管线从居民区中穿过,最近距离仅 2、3 米,严重违反了相关安全规定。反映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规划与安全布局缺乏统筹考虑,导致高风险设施与人口密集区域产生冲突。
五是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石化作为输油管道的运营管理单位,对管道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管道破裂漏油事故发生,并最终引发爆燃。
六是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对石化的安全生产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督促企业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整改隐患。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未充分考虑输油管道等高危设施的影响,对公共安全的监管和保障存在不足。
七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漏油事故的现场处置不够专业、高效,未及时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导致事故影响扩大,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八是安全教育培训欠缺。从企业到社会层面,安全教育培训都不够深入和普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不足,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从而加剧了事故的危害程度。
由于微信平台推送规则改变,如果想每天第一时间收到小编推送的文章,欢迎将《安全茂》公众号设为“星标”。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公众号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号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