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是每天都要练瑜伽?

健康   其他   2024-10-15 00:02   北京  

点击上方“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可以订阅哦!

在我公众号的前几年,也是我阿斯汤加瑜伽之路的前几年,我很爱发关于自律的文章。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很合理的,当我刚进入一个新的旅程,就如同登山的上爬阶段,需要时常鼓励自己,同时也激励身边的人。练习瑜伽,建立一个自律的习惯很重要,我现在也依旧会每日早起,每周至少6天练习;但是现在的练习瑜伽修炼,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就不需要热气腾腾的激励来维系了。

有时我看社交媒体,看到很多瑜伽练习者仍会每天让自己po的各种体位照片热气腾腾,在国外的Ins上也有#YogaEveryDamnDay (每天练习瑜伽)的标签;当然自律题材的励志贴源自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也不去详细评论。以前我也会看看社交媒体那些达人们,找一些关于体位的灵感,沾染一些鼓舞人心的情绪。不久前我再次看到这样鼓励每天练习的励志贴,我忽然在想"天天练习"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瑜伽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那么在这样一个旅程之中是否意味着每天都要做体位练习;而且"每天"(好吧,每周6天!)的期望对于练习者的生理,心理和个人成长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将那些可以Po出来的体式练习设定为每个人的标准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

其实最早在Ins上发明#YogaEveryDamnDay的瑜伽老师Rachel Brathen就说过她创建这个标签的意图是为了提醒瑜伽练习者:"瑜伽"的含义远不止那些漂亮和厉害的体位法。

毫无疑问,定期的瑜伽练习,包括体位法,会为练习者带来大量的益处,但这不能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益处。"长期不间断和带着虔诚心"的瑜伽练习不会永远给人不间断的身体收益,但是却可以给练习者带来日常的平静,为练习者创造内在空间,帮助练习者带着觉知去生活,而不是仅仅对外境做出生物性和业力主宰的反应。

这些不仅仅是大道理, 也是我个人在练习10几年和写这个公众号9年的过程中的亲身印证。特别是在生活动荡和不可预测时,每天的垫上时间就成为了提供内在稳定的力量,在疯狂旋转的红尘之中的恒定所在。《哈他瑜伽之光》中提到哈他瑜伽是受苦者的避难所。的确就是这样,特别是在我感到沮丧、愤怒或不确定的时候,简单的日常练习变得尤为重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位法也不再注重那些花哨的东西,而是更多地关于自我疗愈和自我照顾。

每一个人都有有内在智慧的本心,然而我们的文化环境并不总是鼓励向内倾听;瑜伽体位法却鼓励我们倾听身体,参透内心。在滚滚红尘之中我们的身体往往会与当下脱节。通过瑜伽走入日常,我们会规律性地出现在呼吸中,安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在体外法中成为自己身体的形状 - 这种日常修为以一种我们可以在更微妙的层面上感知事物的方式帮助我们成长。

识别二维码,码上学习


如果我们做一个练习瑜伽体位法为身心带来各种益处的列表,然后再把每项益处排序,可能有人会最看重疗愈,有人看着塑形,有人看着抗衰....你的列表会怎么排序?

对于我来说,"减压"是要排在很靠前的。我不认为自律规律性的瑜伽练习是万能药,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无价的工具,帮助我们找到内在的平静。长期不间断的练习绝对有助于排除压力、不确定性和焦虑。我们在每天离开瑜伽垫的时刻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点。

规律、持续的练习是一个值得养成的好习惯;这一点我想不会有很多人有异议;但“规律和持续”也不一定意味着必须“一周七天”"一周六天"甚至"一周五天";每日练习瑜伽同时与我们练习的"瑜伽"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大关系。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每天都练习体位法(asana)是否安全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有一个练习的强度和和练习者身体素质(或缺乏素质)的问题, 以及身体是否需要多长时间恢复和持续的体力强度和长远健康之间的关系问题。体育运动有很多科学主张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身体,要合理管理运动强度,要因才施练...但很多瑜伽练习者却对此嗤之以鼻,说:"我们练习瑜伽,又不是体育锻炼!";但是你只要看看他们练习的动作和方法,让我们暂时抛开"瑜伽"这个抽象文字"护身符",我们就会发现运动科学的主张对于我们练习者也没有什么道理不适用。

另外一个生理层面的问题就是每天的体位法练习内容安排是否平衡。当练习失去平衡时,体位法练习就可能成为问题,特别是长期连续下去早晚会出现问题。这几年我接触过一些每天练习两到三个小时、持续20或30年的前辈阿斯汤加瑜伽老师,他们成长在"Guruji"时代,对阿斯汤加瑜伽有过炙热的热情和疯狂的迷恋,阿斯汤加瑜伽就是他们的信仰,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每日的练习只有阿斯汤加瑜伽,但是我近距离接触的几乎每一个这样的阿汤"前浪"们几乎都有某种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困扰,尽管很多人不明确对人讲,但是近距离课程合作的一周或几周内就不可能不让人知道。这几年也有不少"前浪"们在不同层面有所反思,有人坦诚相告有人语焉不详...但是看看他们现在的教学和透露的自己练习的调整,这些特别值得阿汤"后浪"地区的的人了解和思考。

我们对瑜伽的看法-比如阿汤是这样那样的序列,传承是这样那样的要求,应该有这样那样的练法,宗师说了这个那个.....这些其实只是观念。观念是固定的,但现实却要更加流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当身体有不一样的需要,符合一年四季自然的变化.....瑜伽练习者要学会给予,也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执着于僵化的观念。这就是阿汤一哥Eddie所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生命周期,如果看不到就是在无明之中(点这里

也许这就是“每天”的真正的问题,所谓”每天”也是一个期望,带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就认为每天练习是所有“好”的练习者“应该”做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可以很自如地应对这个期望的练习者,也见过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和身体条件上对满足这样的期望有挑战的人,比如很多妈妈职业女性,她们接送孩子、工作、还要练瑜伽,很多时候还要教学;有很多阿汤练习者自己就是老师,大多都是身体条件很好的青壮之躯;但也有很多练习者各种身体各种软硬bug, 妥妥的非阿汤目标人群;如果不被某种期望束缚,这些人也是可以很安全和自在地练习阿汤的。但是如果被僵化的期望PUA了,满足不了"每日瑜伽"的期望,那么她们就会自责。这就和练习瑜伽的最大收益-减压背道而驰。

那么绕来绕去,到底要不要"每天"练习呢?

问题在于,"每天"设定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每天练习是极好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感到每天都有义务每天练习,必须练习,不然就心存内疚。不要为了去满足某一个来自外部(传承/老师/同修/路路编辑...)的宣传或观念而去每天练习,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不自律,不是阿汤人...类似这样的心理活动是问题的。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与自我的关系, 在自律的品性上培养豁达和接受。幸运的是,一个平衡且适当的练习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容易辨别出我们需要什么。这也是我练习了好多年才明白的瑜伽练习收益排序中靠前的一项:也就是可以明辨"自律"和"僵化"之间的差异。其实纪律或自律本身有某种程度的约束,首先不能放逸,你不能松松散散地自律。但是问题是当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被某种来自外部的期望或观念而绑定,我们就忘了瑜伽是关于连接的,我们需要需要家人,朋友,社会...生活中常常有人举起镜子,让我们时不时地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变成了一个只会做高级体位的僵尸。

阿斯汤加瑜伽之路
原创内容助力瑜伽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