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怀念恩师雷风杰

文摘   2024-09-09 12:00   北京  

怀念恩师雷风杰

陈精||北京


书橱里摆放了几本雷风杰老师赠送给我的散文和历史小说。我凝视着这几本书的书名:散文:《绿润》《杯边生活》……历史小说:《烟云钩沉》《烟云春晓》……眼前却闪现出了47年前的往事。

 

往事如烟

 

那是我下乡第五年1977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天,由于75年和76年两次推荐上大学的失利,我几乎已经断了上大学的念头。这时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好消息传来,当年也就是1977年的冬天在全国恢复高考,春风吹遍全国,百万知青和诸多符合年龄的年轻人都在积极地备考。我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毅然决然地扛上一袋知青林场分的红薯,拦下一辆伐木场载木材的汽车,前往雷风杰老师的家中补课。

雷风杰老师是我高中的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文化底蕴丰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也是我妈妈的宁化老乡,我们两家是世交,逢年过节两家常有来往。在中学时雷老师对我就多有关照,所以,补习功课备战高考,我第一个就想到了雷老师。

那时候的我,就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知青,除了身边的一袋红薯,别无他物。彼时,雷风杰老师家也非常地拥挤,一家7口人居住在福建水泥厂狭小的单元房里,现在多了我这一口人,就显得更拥挤了。可是,雷老师不但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热情相待。他安排我和他的大女儿雷云(也是我的同班同学和好朋友)同挤一张单人床。我记得,当时雷云经常上夜班,很疲倦,本应该在自己的小床好好休息,可是,现在,这张小床被我占领了一半。为了不影响对方,我们都尽量蜷缩着睡。这件事情至今想来都非常抱歉。

雷老师的大儿子雷真是老三届高三毕业生,为人真诚。他在吃饭时和我说:“饭要吃饱,现在粮食充足了,不怕没有饭吃了”。朴实的语言让我难以忘怀,使我居住在别人家的那种忐忑不安,顿时减轻了几分。现在回想起来在雷老师家补课的20天里,除了要感谢雷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更要感谢雷老师一家人的理解和包容。

就这样,我吃住都在雷风杰老师家,开始了我20天紧张的复习备考生活。记得那20天的日日夜夜,我每天就是埋头做题,巴不得把5年的知识缺漏都补上。雷老师则一对一地对我进行辅导,耐心地解说复习中出现的难题。

我那时候离开学校5年了,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数理化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怎么还记得住呢?所以,雷老师辅导我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可是,他从来没有流露出任何的不耐烦,还常常表扬我学习非常刻苦,让一起复习的小女儿向我学习。而我当时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了。

在雷风杰老师耐心的辅导下,我丢了5年的知识终于有所复苏。最重要的是我在雷老师的鼓励下,慢慢地走出了低谷,渐渐地恢复了自信。使我可以在1977年的冬天微笑地走过家乡永安一中的小桥,顺着庞大的人群,进入肃穆庄严的考场,得以顺利地考入三明师范,女承母业当上了老师。

雷风杰老师是我在人生迷茫,面临抉择之时,遇到的第一个向我伸出援手帮助我的老师。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那样,包容我、支持我。我感恩雷风杰老师,感恩他无私的付出;感恩他的宽容大度;感恩他慈父般的爱。他就像一盏黑夜里的明灯,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使我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得以顺利前行。

                      

散文篇


雷风杰老师不但在我人生关键的时刻帮助了我,更是以他晚年笔耕不辍的“杯边”(雷风杰老师戏称写作生涯为杯边生活)生活为我做出了榜样。

雷老师在退休以后就活跃在文坛,在文学领域勤奋耕耘,出版了四本散文集,三本历史小说。雷老师是物理系的高材生,却偏偏喜欢文学,他在《杯边生活》散文集的前言中如是说“我一向爱好文史,过去因教学需要,只得休文从理。退休以后,养成边喝茶,边读书边写作的习惯,觉得这是晚年的一种消闲和享受。”

我得知雷老师开始写作时很惊讶,教了一辈子物理和化学的老师,怎么一退休就开始转向文史了呢?后来,读了雷老师《杯边生活》的前言才知道了原因。

我感恩雷老师,却更加佩服雷老师。雷老师的晚年生活是真正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早期散文大部分是亲情、乡情、爱情。其中写的最多的是母亲。

雷老师是一个孝子,他每出一本散文集就把有关母亲的回忆文章放在第一篇和第二篇,足见母亲在他心中的份量。他在《母爱深深深几许》中这样描写母亲一天的生活:“勤劳的母亲每天曙光初露便起床,扫地、擦洗炊具、做饭、养鸡、洗衣服……风车般忙个不停。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总是就着我读书的菜油灯做针线活,搓麻线,纳鞋底,缝缝补补每每做到深夜。有时,我从梦中醒来,望见她在灯下忙着的身影,我的心一直难受。”我读着这些感人的文字,不禁感慨。大凡写作的人,在决定写文章的那一刻,首当其冲就是先写母亲。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母亲永远是游子心中的最痛。

这篇发表于黑龙江《退休生活》和甘肃省《视野》的《母爱深深深几许》的文章,充满了雷老师对母亲浓浓的爱,我们感受到的是雷老师那一颗赤子之心。

雷老师的身上总有一股子硬气,从来不阿谀奉承。他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可是,他并没有倒下。在恢复教师工作后,把一颗心扑在高中物理和化学的教学上,一心一意地教书育人。并结集出版了三本教学论文。这和他早年得到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母爱深深深几许》这篇文章的结尾中写道:“母亲言传身教,教我应该怎样做人;只可惜她英年早逝,留给我的是无限思念和一副做人的脊梁骨。”

雷老师晚年定居在厦门,其中有很大的一段时间是居住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女儿家。记得二十几年前我去鼓浪屿看望雷老师,在鼓浪屿玩了一天。晚饭后,雷老师陪我和先生散步,他告诉我,脚下这条路叫“五彩路”,也叫“公平路”。在公平路,任何车子不准进入,任何人到了鼓浪屿码头就得下来步行。据说当年邓小平到此一游也是下车步行的。

一路上,雷老师侃侃而谈,他告诉我,写作不但可以怡情,还能养生。自从开始写作,他在岗时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现在都好了。我是相信的,因为当时雷老师气宇轩昂,走起路来步伐很大,快起来连我都跟不上。他说,他每天从快到山顶处的家里散步到鼓浪屿码头,又从码头散步回家,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雷老师的前半生是异常艰难和曲折的,可是他的晚年遇上了好时代,得以居住在海上花园鼓浪屿,是美丽的鼓浪屿激发了他无限的灵感。于是,他用他的如椽大笔描写了鼓浪屿的风景:《走进鼓浪屿》、《扮靓海上花园》、《怀旧鼓浪屿》……雷老师还把视角伸向更远,写作的题材更加广泛,写出了讴歌新时代的:《鹭岛秋色》、《金秋十月高唱大风歌》、《雄鸡一唱万方乐》……及老有所乐的:《老人情怀的感受》、《好雨润物细无声》……他的散文充满了正能量,给人以感悟,给人以勇气,给人以思索。


 

历史小说篇

 

雷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他不但散文写得好,诗词歌赋(包括现代诗、童谣)都有涉及。我读过他的七律和七绝,每一首都合律合韵,灵动、形象,堪称好诗。更绝的是雷老师书法、国画俱佳,他出版的散文和历史小说中的插画以及书法,大部分是雷老师自己动笔完成的。

在雷老师写的历史小说《烟云春晓》中,有写诗仙李白故事的《南陵秋晓》;有写爱国将军、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有写大奸臣和珅的《和珅的连环结》;也有写道光皇帝的《箫咽翠竹院》……厦门杨纪波在雷老师的历史小说《烟云钩沉》作序时写道:“且看雷先生的著作,许多都在知名度高、发行量多的刊物如《十月》、《花城》、《知音》发表并获奖。”序中还说,历史小说《花蕊香消》在“文史杯”征文中荣获一等奖。

雷风杰老师在历史小说《烟云钩沉》的前言中说:“记得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就喜欢读历史小说,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浏览《史记》、《二十四史》等史书。”这些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知识沉淀,打下了雷老师历史知识的基础。他的历史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生动有趣,但又不乏正义感。读后掩卷思索,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在以李白故事为题材的《南陵秋晓》这篇历史小说中,雷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这天夜里,李白辗转不能入眠,心绪缭乱,想着这千年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下,流淌的是诗情,沉淀的是诗页。这时,月光偷云出照,照在庭院里的井台上,他便披衣起身,来独享四野的寂寥,亲一亲久违的故乡情。他坐在井栏上默默吟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来,这首在全国不胫而走,妇孺皆知的李白的《静夜思》是在这样的意境下写出的。这首诗引发了多少人的故乡情啊!人们由于对这首诗的喜爱,完全忽略了古诗的禁忌:“同一首诗中出现两次明月。该诗却以朗朗的节奏、清澈的画面、悠远的思绪……使读者完全沉醉在它营造出来的干净、优雅、孤独、柔和的气氛里。它勾起人们对远方的家深切的怀念,将单纯、简朴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雷老师的历史小说尊重历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唯美,有趣,可读性强。限于本文篇幅无法一一叙说。我想,雷老师就是一个追梦人,他在《我为啥出这本书》中说道:“出这本历史小说《烟云春晓》,为的是追梦——完成文史心愿。”

雷老师在完成《烟云春晓》这最后一部历史小说时已经是耄耋之年了。在二十多年的退休生活时间里,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雷老师说“梦是人生中最朴素也最具魅力的东西,即使白发苍苍也舍不得放弃;即使身患疾病,也把它当着维持生命的正能量,氧疗。”他做到了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一生都在追梦的路上。


 

结束语

 

6年前,也就是2018年4月8日,我从北京回家,一个在厦门的同学把电话打过来,告诉我雷风杰老师已经仙逝,时年91岁。听到消息,我非常难过,可是那时,我身体不适,不宜出门,没有亲自去厦门送雷风杰老师最后一程,此事成了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诸多的原因,我无法亲自到雷风杰老师的灵前点上一炷香,祈祷他一路走好!于是,在今年这个教师节的前夕,写下对恩师思念的文章,回忆恩师对我的再造之恩,回忆恩师文学路上笔耕不辍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只能说,恩师,您放心,我愿学习您求索的精神,追随着您的脚步,一路行走在追梦的路上,以慰英灵。

恩师,天堂安好!

 

2024.09.03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陈精,女,福建大田人,退休教师。系福建永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会员、三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永安燕江诗社会员。现居福建永安、北京两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