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原理及流程
1.变分模态分解简介
变分模态分解(VMD)是一种自适应信号分解方法,可用于从复杂的非线性和非平稳信号中提取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VMD通过最小化变分模型自动分解信号,保留信号的特定模态与带宽特性。关键参数包括:
模态数量:决定分解出的信号分量数目,影响分解精度与模型复杂度。
惩罚参数:用于控制信号分量的带宽,进而平衡模态间的分离。
2.变分模态分解的不足
参数敏感性:VMD对模态数量和惩罚参数的设置相当敏感,这可能会影响分解效果。
稳定性:欠佳的初始参数选择可能导致分解结果不稳。
计算复杂度:传统方法在多参数空间中寻找合适配置可能耗费大量计算资源。
3.多种智能优化算法
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来优化VMD的关键参数,提高信号分解效果的质量。常用优化算法包括:
灰狼优化器 (Grey Wolf Optimizer, GWO)
蜜獾优化算法 (Honey Badger Algorithm, HBA)
改进的AO算法 (IAO)
基于领导者优化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LHHO)
飞蛾扑火优化算法 (Moth-fla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MFO)
海洋掠食者算法 (Marine Predators Algorithm, MPA)
北苍鹰优化算法 (NGO)
鱼鹰优化算法 (Ospre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OA)
鲸鱼优化算法 (The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
斑马优化算法 (Zebra Optimization Algorithm, ZOA)
4.优化VMD的过程
参数初始化:通过智能优化算法生成初始模态数量和惩罚参数,避免盲目搜索。
参数寻优: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智能算法探索更大的参数空间,提升搜索效率与结果质量。
5.适应度函数
在参数优化过程中,选择适应度函数以评估模型分解效果:
选择1:排列熵最小
选择2:最小包络熵最小
选择3:信息熵最小
选择4:样本熵最小
选择5:能量熵最小
选择6:能量差最小
选择7:峭度最小
选择8:平均包络谱最小
选择9:模糊熵最小
选择10:包络峭度因子最小
选择11:包络谱峰值因子最小
选择12:最大互信息系数
选择13:皮尔逊相关系数
选择14:残差指数最小
选择15:互信息熵最小
交叉验证:对多种参数组合进行交叉验证,选取误差最小的最佳组合。
加速搜索与收敛:通过智能优化算法的快速收敛特性,提高参数优化的速度与精度。
6.应用效果
提升分解精度:智能优化算法帮助找到更优的参数组合,显著提高信号分解的准确性。
降低计算开销:智能优化算法显著缩短了参数搜索时间。
增强稳定性:优化后的参数配置提升了VMD在复杂信号环境中的鲁棒性。
7.总结
通过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来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关键参数设置,能够显著增强信号分析性能。在处理复杂信号时,使用智能优化算法能够提高分解质量,减少计算复杂度,获得更好的精度和适应性。多种优化算法加速收敛,助力寻找全局最优参数方案。
代码效果图
部分核心代码
clc;clear;close all
%% 加载数据
load test_signal;
signal=signal(1,:);
%设置采样率来设置时间
N=length(signal);Fs=1000;%%采样频率自己设置
t=((0:N-1)*1/Fs)';
%% 设定算法参数
% 进化代数,即迭代次数 % 种群规模.
Max_iter=10; sizepop=20;
% 参数范围(VMD有两个参数:alpha和K) 3≤K≤10;500≤alpha≤3000;
% 变量下限 % 变量上限 % 优化参数个数为2,分别为VMD的alpha和K
lb=[200, 3]; ub=[3000, 15]; dim = length(lb);
%% 选择适应度函数
criterion = 1; %选择1时采用的函数是排列熵最小
%选择2时采用的函数是最小包络熵最小
%选择3时采用的函数是信息熵函数最小
%选择4时采用的函数是样本熵函数最小
%选择5,采用的函数能量熵最小
%选择6,采用的函数能量差最小
%选择7,采用的函数峭度最小
%选择8,采用的函数平均包络谱最小
%选择9,采用的函数模糊熵最小
%选择10,采用的函数包络峭度因子最小
%选择11,采用的函数包络谱峰值因子最小
%选择12,采用的函数最大互信息系数
%选择13,采用的函数皮尔逊相关系数
%选择14时采用的函数是残差指数最小
%选择15时采用的函数是互信息熵最小
fobj=@(x) objfun(x,signal,lb,ub,criterion); % 调用定义的目标函数
下载链接:https://mbd.pub/o/bread/mbd-Z5WXk5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