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孩子争输赢!越争孩子越不乐意听

教育   教育   2024-11-21 06:30   中国  


在我们的育儿旅程中,是否常常感到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无休止的循环里:


从吃蔬菜、穿衣服等小事,到课余时间安排、出游选择、补课选择,再到如今对学习方面的分歧,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纠正,有时甚至陷入争吵,希望孩子能符合我们的期待。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争执不断升级,甚至演变成了家庭话语权的争夺。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曾停下来思考:这样的唠叨和争执,真的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吗?或许,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样的方式往往让孩子感到厌烦,甚至可能让我们和孩子之间变得疏远。


正如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愿意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父母。”


如何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和孩子共同合作,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让我们的家真正成为爱与理解的港湾。




01

“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孩子反抗的时候会想什么



家长唠叨多了,孩子的反应总是特别激烈。让家长特别苦恼,为什么我的要求特别简单,孩子还是不乐意去做呢?


当孩子双手紧紧交叉在胸前,眉头紧锁,嘴里倔强地重复着:“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的唠叨可能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们的反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绪和需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拒绝,而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孩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微妙。



当家长总是以 “我是为你好” 为由,强行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时,孩子会感到被束缚,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


更有强势的父母总喜欢把孩子掌握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对孩子设定高标准、严格对待,生怕孩子走上错误道路。


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小时候可能因为力量悬殊而暂时服从,但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抵制家长的权威。在青春期时,更是出现叛逆行为,对家长的建议充耳不闻。


01/   性格压抑,唯唯诺诺


强势的家长主导孩子的一切,会使孩子性格压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变得懦弱。


孩子长期被家长压迫、控制,习惯了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逐渐变成家长的傀儡。他们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凡事依赖父母的管教,听从父母的建议。


例如,在选择兴趣爱好时,孩子可能因为害怕违背父母的意愿而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喜好。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唯唯诺诺。




02/   破坏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


权力不平衡会严重影响亲子沟通,破坏家庭和谐氛围。


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与孩子进行权力之争时,亲子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紧张。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想法,而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


这种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导致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就像在选择出游地点时,家长强行决定去一个自己认为有教育意义的地方,而孩子想去有趣好玩的地方,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可能会不欢而散。


长期处于这种权力斗争中的家庭,很难有和谐的氛围。




02

不和孩子争输赢

反而让孩子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不是每一次的争执都必须有胜负之分。当我们放下争胜的执念,不再与孩子争夺每一个小战场的胜利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孩子反而更愿意倾听我们的话。


这种转变背后,隐藏着亲子沟通的深层智慧。


它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场权力的较量,而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当我们不再强调“我说的都对”,而是转向“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那么,转变我们的态度,采取非对抗性的教育方式,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帮助他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而不是仅仅赢得一场争论。



01/  进入平和的交流状态,帮助孩子认识客观情况


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常常唠叨孩子的行为,像乱丢东西、做事拖拉、用完东西放回原位等等。


这些唠叨总是传递着负面情绪,暗含着孩子不懂事、孩子习惯不好的指责,让孩子很不舒服。


其实,当父母停止与孩子争输赢,不再一味地唠叨指责,而是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比如,当孩子乱丢东西后,父母不是立刻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描述看到的情况,引导孩子注意环境,认识到乱丢东西可能会导致物品丢失、房间杂乱等客观情况。


比如,“这里有一双袜子,是谁的呀?丢在这里会找不到哦!”


有研究表明,在平和交流状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超过 80% 的孩子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尝试做出改变。


父母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父母讲述自己曾经因为做事拖拉而错过重要机会的故事,孩子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拖拉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认识客观情况,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02/   带动孩子改变自己,要在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我们常常在年初立下目标,这一年每天要运动 30 分钟,要读 100 本书,但是年末一看,目标只完成了一半,或是从未开始。


想要让改变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就要强大的自律。孩子的自制力差,对未来也缺乏规划,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就得带动孩子一起做,让他形成习惯。


父母与孩子合作,共同制定改变计划,能更有效地带动孩子改变自己。比如,针对孩子做事拖拉的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个时间表,明确每天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间。


在执行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努力遵守时间表时,会更有动力去改变自己。


合作的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每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比如提前完成一项任务,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通过合作,孩子会逐渐明白改变自己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03

和孩子合作

就在于沟通、邀请和放手


合作,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艺术,通过沟通、邀请和放手,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还加深了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沟通是桥梁,连接着我们与孩子的心灵;邀请是尊重,给予孩子选择和参与的空间;放手是信任,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和成长。



01/   保持冷静,和谐沟通


当亲子之间出现争执的苗头时,家长一定要先保持冷静。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在冲突发生的瞬间,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的行为所激发。然而,只有冷静下来,我们才能以理性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几次,或者先离开现场片刻,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当我们处于冷静状态时,再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尊重。


例如,当孩子因为不想做某件事情而与我们产生分歧时,我们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可能不太想做这件事,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想做吗?” 


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愿意与我们交流,从而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02/   尊重理解,主动邀请


尊重孩子的想法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家长不能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而应该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主动邀请孩子参加我们的活动,适当放权给孩子,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比如,在选择周末的活动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他们自己决定。当孩子感受到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亲近父母,也会更积极地与父母合作。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即使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要认真听完他们的解释,然后再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03/   以身作则,鼓励孩子


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当我们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自己就要经常拿起书本阅读。当孩子看到我们在阅读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此外,鼓励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当孩子不想收拾衣服时,我们可以说:“宝贝,你是个很能干的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和妈妈一起把衣服收拾好。” 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从而更愿意尝试。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支持,如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执着于赢过孩子。赢了孩子则是通过强制、惩罚等手段让孩子暂时屈服,这往往会破坏亲子关系,引发孩子的反抗情绪。


赢得孩子意味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


让我们努力成为赢得孩子的家长,而不是赢了孩子的家长。用爱和尊重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我们不断地唠叨和争执时,可能会无意中压制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倾听,尊重他们的选择,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仅能培养出更加自信和独立的孩子,还能加深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正如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我们不是要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起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单方面地强加我们的观点。


合作还意味着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我们放下那些无休止的唠叨,用合作和理解来取代争执。这样,我们不仅能培养出更加自信、独立和有责任感的孩子,还能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本期图片来源于 深圳·凯西蒙台梭利儿童会所(西海湾园),感谢供图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